《漢語大詞典》:行义(行義)
躬行仁义。 汉 刘向 《说苑·指武》:“纵马 华山 ,放牛 桃林 ,示不復用。天下闻者咸谓 武王 行义於天下,岂不大哉。”《后汉书·鲁恭传》:“今边境无事,宜当修仁行义,尚於无为,令家给人足,安业乐产。”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
(1).品行,道义。《荀子·礼论》:“礼者,断长续短,损有餘,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史记·酷吏列传》:“始 汤 ( 张汤 )为小吏时,与钱通。及 汤 为大吏, 甲 ( 田甲 )所以责 汤 行义过失,亦有烈士风。” 清 袁枚 《新齐谐·陈圣涛遇狐》:“喜君行义甚高,开我之箱,分文不取,亦足敬也。”
(2).指履历,事迹。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九:“予即爱其( 韦应物 )诗,因考次其平生行义官阀,皆有凭藉始终,可概见如此。”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谨具歷官行义,牒付史馆,俾传循吏者采览焉。”
(1).品行,道义。《荀子·礼论》:“礼者,断长续短,损有餘,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史记·酷吏列传》:“始 汤 ( 张汤 )为小吏时,与钱通。及 汤 为大吏, 甲 ( 田甲 )所以责 汤 行义过失,亦有烈士风。” 清 袁枚 《新齐谐·陈圣涛遇狐》:“喜君行义甚高,开我之箱,分文不取,亦足敬也。”
(2).指履历,事迹。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九:“予即爱其( 韦应物 )诗,因考次其平生行义官阀,皆有凭藉始终,可概见如此。”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谨具歷官行义,牒付史馆,俾传循吏者采览焉。”
《漢語大詞典》:体道(體道)
躬行正道。《韩非子·解老》:“夫能有其国保其身者,必且体道。” 陈奇猷 集释:“体亦履也。” 唐 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具官 崔羣 ,体道履仁,外和内敏。” 宋 李纲 《上渊圣皇帝实封言事奏状》:“ 道君皇帝 体道法古,应天顺人,不贰不疑,传付大器。”参见“ 履道 ”。
《漢語大詞典》:体仁(體仁)
躬行仁道。《易·乾》:“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孔颖达 疏:“言君子之人,体包仁道,汎爱施生,足以尊长於人也。” 宋 曾巩 《到任谢职司诸官员状》:“伏遇某官体仁为任,充美在躬。” 清 戴震 《原善》下:“君子体仁以修身,则行修也。”参见“ 履仁 ”。
《漢語大詞典》:履仁
躬行仁道。 汉 焦赣 《易林·大畜之需》:“躬体履仁,尚德止讼,宗邑以安,三百无患。” 唐 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具官 崔群 ,体道履仁,外和内敏。”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杂录》:“我先帝廸畏天显,怀保小民,四十一年躋敬履仁,用能延洪基绪,式克至于今日。”
《漢語大詞典》:履仁
躬行仁道。 汉 焦赣 《易林·大畜之需》:“躬体履仁,尚德止讼,宗邑以安,三百无患。” 唐 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具官 崔群 ,体道履仁,外和内敏。”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杂录》:“我先帝廸畏天显,怀保小民,四十一年躋敬履仁,用能延洪基绪,式克至于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