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86,分140页显示 上一页 111 112 113 114 115 117 118 119 120 下一页
常喜悦根大菩萨身
通身手眼
假合之身
舍身
舍身品
清净身
清净光明身
得金刚身愿
现一切色身三昧
现身
现身说法
现智身
现智身印明
现种种身
佛类词典(续上)
常身常喜悦根大菩萨身
通身手眼
假合之身
舍身
舍身品
清净身
清净光明身
得金刚身愿
现一切色身三昧
现身
现身说法
现智身
现智身印明
现种种身
常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佛身之一。(参见:二身)
【佛学常见辞汇】
二佛身之一。
【三藏法数】
如来常住解脱之身。众德悉备,万行俱圆;先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生,后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灭;是名常身也。
(术语)二佛身之一。(参见:二身)
【佛学常见辞汇】
二佛身之一。
【三藏法数】
如来常住解脱之身。众德悉备,万行俱圆;先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生,后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灭;是名常身也。
二身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分段身,分段生死之身也。二、变易身,变易生死之身也。(参见:性地)。【又】佛之二身也,佛身之开合,经论之说虽有多端,但以二身三身两门为通会。二身之说颇多。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六种:真身,应身之二身。常身,无常身之二身。生身,法身之二身。实色身,化色身之二身。真身,化身之二身。实相身,为物身之二身是也。(参见:二字部二身)附录。【又】二法身有五种。(参见:法身)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1。生身和化身。生身是佛为了济度众生而托于父母胎生的身;化身是佛以神通力变化出来的身。2。生身和法身。小乘说王宫中出生的肉身为生身,而戒定慧等诸功德为法身;但大乘则说理与智互相冥合的真身为法身,而随机应现的应化身为生身。3。真身和化身。真身是佛所證得的法报二身;化身是佛应众生机缘变化而现的身。4。常身和无常身。常身就是佛的真身;无常身就是佛的应化身。
【佛学次第统编】
「生法二身」
一、生身 随机现生之应化身为生身。
二、法身 理智冥合之真身为法身。
「真应二身」 即生法二身。
「实相为物二身」
一、实相身 是理佛,即法性法身也。
二、为物身 是事佛,即方便法身也。
「真化二身」
一、真身 佛所得之法报二身也。
二、化身 又名应身,佛所现之应身化身也。
「常无常二身」
一、常身 即真身也。
二、无常身 即应身化身也。
「实化二身」 如来之二种色身。
一、实身 即实色身,亦即报身也。
二、化身 即化色身,亦即应身也。
「二法身」
一、理法身 本觉之理性,诸佛众生所具同一如如之理也,但在众生为无明隐没,在诸佛为始觉之智显现者,名之为理法身。
二、智法身 始觉究竟如如之智也,始觉之智究满,与本觉之理契合者,名之曰智法身。
「又二法身」
一、果极法身 即法性法身也。
二、应化法身 即方便法身也。
「又二法身」
一、自性法身 即真身也。
二、应化法身 即应身也。
「又二法身」
一、法性法身 證得法性理体之佛之真身也,摄于三身中之法身报身中。
二、方便法身 由法性法身,示现众生化益方便之佛之应化身也。
「又二法身」
一、理法身 如来所證之真理也。
二、事法身 戒定慧等五分之功德也。
「又二法身」 起信论疏云二法身:
一、言说法身 谓法身无相,本离言说,虽离言说,非言莫显,故名言说法身。
二、證得法身 谓法身体遍,物物皆具,但以迷故,不能究显,若不造修,何由證得?故以始觉之心,契于本觉之理,始本不二,即究竟觉,是名證得法身。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真身〕,真身者,真智与法身合,故名真身。起信论云:自体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是也。
〔二、应身〕,应身者,应周万物,化洽众生,随其心量,现种种身。譬如一月,现于众水,而无去来之相。金光明经云: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是也。
【三藏法数】
(出唯识论)
〔一、分段身〕,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三界内六道众生所受之身,支形分段,长短巨细,各各不同,是名分段身。(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道者,天道、人道、阿脩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变易身〕,变即转变,易即改易。谓二乘等虽出三界,尚受方便等土法性之身,因移果易,是名变易身。(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名数)一、分段身,分段生死之身也。二、变易身,变易生死之身也。(参见:性地)。【又】佛之二身也,佛身之开合,经论之说虽有多端,但以二身三身两门为通会。二身之说颇多。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六种:真身,应身之二身。常身,无常身之二身。生身,法身之二身。实色身,化色身之二身。真身,化身之二身。实相身,为物身之二身是也。(参见:二字部二身)附录。【又】二法身有五种。(参见:法身)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1。生身和化身。生身是佛为了济度众生而托于父母胎生的身;化身是佛以神通力变化出来的身。2。生身和法身。小乘说王宫中出生的肉身为生身,而戒定慧等诸功德为法身;但大乘则说理与智互相冥合的真身为法身,而随机应现的应化身为生身。3。真身和化身。真身是佛所證得的法报二身;化身是佛应众生机缘变化而现的身。4。常身和无常身。常身就是佛的真身;无常身就是佛的应化身。
【佛学次第统编】
「生法二身」
一、生身 随机现生之应化身为生身。
二、法身 理智冥合之真身为法身。
「真应二身」 即生法二身。
「实相为物二身」
一、实相身 是理佛,即法性法身也。
二、为物身 是事佛,即方便法身也。
「真化二身」
一、真身 佛所得之法报二身也。
二、化身 又名应身,佛所现之应身化身也。
「常无常二身」
一、常身 即真身也。
二、无常身 即应身化身也。
「实化二身」 如来之二种色身。
一、实身 即实色身,亦即报身也。
二、化身 即化色身,亦即应身也。
「二法身」
一、理法身 本觉之理性,诸佛众生所具同一如如之理也,但在众生为无明隐没,在诸佛为始觉之智显现者,名之为理法身。
二、智法身 始觉究竟如如之智也,始觉之智究满,与本觉之理契合者,名之曰智法身。
「又二法身」
一、果极法身 即法性法身也。
二、应化法身 即方便法身也。
「又二法身」
一、自性法身 即真身也。
二、应化法身 即应身也。
「又二法身」
一、法性法身 證得法性理体之佛之真身也,摄于三身中之法身报身中。
二、方便法身 由法性法身,示现众生化益方便之佛之应化身也。
「又二法身」
一、理法身 如来所證之真理也。
二、事法身 戒定慧等五分之功德也。
「又二法身」 起信论疏云二法身:
一、言说法身 谓法身无相,本离言说,虽离言说,非言莫显,故名言说法身。
二、證得法身 谓法身体遍,物物皆具,但以迷故,不能究显,若不造修,何由證得?故以始觉之心,契于本觉之理,始本不二,即究竟觉,是名證得法身。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真身〕,真身者,真智与法身合,故名真身。起信论云:自体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是也。
〔二、应身〕,应身者,应周万物,化洽众生,随其心量,现种种身。譬如一月,现于众水,而无去来之相。金光明经云: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是也。
【三藏法数】
(出唯识论)
〔一、分段身〕,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三界内六道众生所受之身,支形分段,长短巨细,各各不同,是名分段身。(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道者,天道、人道、阿脩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变易身〕,变即转变,易即改易。谓二乘等虽出三界,尚受方便等土法性之身,因移果易,是名变易身。(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常喜悦根大菩萨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宝生如来四亲近之第四,金刚笑菩萨也。使一切有情诸根得无量之安乐悦意,故名常喜悦根。见金刚顶经一。
(术语)宝生如来四亲近之第四,金刚笑菩萨也。使一切有情诸根得无量之安乐悦意,故名常喜悦根。见金刚顶经一。
通身手眼
【佛学大辞典】
(公案)犹云浑身是手浑身是眼也。五灯会元曰:「道吾问云岩昙晟禅师曰:大悲千手眼,那个是正眼?师曰:如人夜间背山摸枕子。吾曰:我会也。师曰:作么生会?吾曰:遍身是手眼。师曰:道也太煞道,祇道得八成。吾曰:师兄作么生?师曰:通身是手眼。」
(公案)犹云浑身是手浑身是眼也。五灯会元曰:「道吾问云岩昙晟禅师曰:大悲千手眼,那个是正眼?师曰:如人夜间背山摸枕子。吾曰:我会也。师曰:作么生会?吾曰:遍身是手眼。师曰:道也太煞道,祇道得八成。吾曰:师兄作么生?师曰:通身是手眼。」
假合之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人之身,是众缘之假和合物也。大乘同性经曰:「众缘和合,名曰众生。」原人论曰:「此身但是众缘假和合相,元无我人。」
【佛学常见辞汇】
众缘假和合而有之身。
(术语)谓人之身,是众缘之假和合物也。大乘同性经曰:「众缘和合,名曰众生。」原人论曰:「此身但是众缘假和合相,元无我人。」
【佛学常见辞汇】
众缘假和合而有之身。
舍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或为报恩烧臂烧身,或为布施割肉弃身,是名舍身行。梁僧传有亡身篇。然大小乘异其利,小乘偏以之为破戒,如小乘之律藏。大乘以之为菩萨之持戒,如梵网经,法华经等。寄归传四,叙小律之意。万善同归集三,述大律之意。六朝时,此风盛行。梁武帝,陈武帝,皆尝舍身寺中为奴。
(术语)或为报恩烧臂烧身,或为布施割肉弃身,是名舍身行。梁僧传有亡身篇。然大小乘异其利,小乘偏以之为破戒,如小乘之律藏。大乘以之为菩萨之持戒,如梵网经,法华经等。寄归传四,叙小律之意。万善同归集三,述大律之意。六朝时,此风盛行。梁武帝,陈武帝,皆尝舍身寺中为奴。
舍身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金光明经四有舍身品,说过去摩诃罗陀王之第三子摩诃萨埵为饿虎舍身。
(经名)金光明经四有舍身品,说过去摩诃罗陀王之第三子摩诃萨埵为饿虎舍身。
清净身
【佛学大辞典】
(杂名)清净之佛身也。法华经云清净光明身。
(杂名)清净之佛身也。法华经云清净光明身。
清净光明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具清净光明之佛身也。法华经法师品曰:「若说法之人,独在空闲处,寂寞无人声,读诵此经典。我尔时为现,清净光明身,若忘失章句,为说令通利。」我者释尊也。
(术语)具清净光明之佛身也。法华经法师品曰:「若说法之人,独在空闲处,寂寞无人声,读诵此经典。我尔时为现,清净光明身,若忘失章句,为说令通利。」我者释尊也。
得金刚身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那罗延身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二十六愿之名。(参见:那罗延身愿)
(术语)又云那罗延身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二十六愿之名。(参见:那罗延身愿)
现一切色身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略称普现三昧。如妙音观音自在示现一切众生色身之三昧名。法华经药王品曰:「是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乐习苦行。(中略)得现一切色身三昧。」
(术语)略称普现三昧。如妙音观音自在示现一切众生色身之三昧名。法华经药王品曰:「是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乐习苦行。(中略)得现一切色身三昧。」
现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现生之身。又佛菩萨化现种种之身也。
(术语)现生之身。又佛菩萨化现种种之身也。
现身说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神力广大。能现种种身。向种种人说法也。楞严经曰:「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今谓借己身为譬喻,以寓训戒者。亦用此语。
【佛学常见辞汇】
1。佛菩萨神通广大,能现种种之身向人说法。2。借己身做例子来劝人。
【俗语佛源】
佛菩萨均有法身、报身和化身。化身是法身的妙用,能够自在变现,度化众生。化身能够根据众生的机缘,随时随地应现于世,所谓「千百亿化身」。佛菩萨出于大悲心,不住于涅槃寂静中,出生入死,方便宣教,普渡众生,称为「现身说法」。释迦佛昔在兜率天为菩萨时,「于十方界,现身说法」(见《五灯会元》卷一)。观世音菩萨自称:「我与彼(众生)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楞严经》卷六)所现之身,包括人、天、龙、鬼乃至禽、鸟,花、树;所说之法,多至「八万四千法门」。后来,人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行为去劝说别人,也叫做「现身说法」。例如《桃花扇·听稗》:「敬亭才出阮家,不肯别投主人,故此现身说法。」茅盾《清明前后》:「这算是开场白。以后,就让登场的人物自己来现身说法。」(李明权)
(术语)谓神力广大。能现种种身。向种种人说法也。楞严经曰:「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今谓借己身为譬喻,以寓训戒者。亦用此语。
【佛学常见辞汇】
1。佛菩萨神通广大,能现种种之身向人说法。2。借己身做例子来劝人。
【俗语佛源】
佛菩萨均有法身、报身和化身。化身是法身的妙用,能够自在变现,度化众生。化身能够根据众生的机缘,随时随地应现于世,所谓「千百亿化身」。佛菩萨出于大悲心,不住于涅槃寂静中,出生入死,方便宣教,普渡众生,称为「现身说法」。释迦佛昔在兜率天为菩萨时,「于十方界,现身说法」(见《五灯会元》卷一)。观世音菩萨自称:「我与彼(众生)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楞严经》卷六)所现之身,包括人、天、龙、鬼乃至禽、鸟,花、树;所说之法,多至「八万四千法门」。后来,人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行为去劝说别人,也叫做「现身说法」。例如《桃花扇·听稗》:「敬亭才出阮家,不肯别投主人,故此现身说法。」茅盾《清明前后》:「这算是开场白。以后,就让登场的人物自己来现身说法。」(李明权)
现智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金刚界修法所结之印明之一。(参见:现智身印明)。
(术语)金刚界修法所结之印明之一。(参见:现智身印明)。
现智身印明
【佛学大辞典】
(印相)莲华部心轨于被甲拍掌之后说现智见智二身之印明。文云:「次结现智身,二羽金刚缚,禅智入于掌,身前想月轮,于中观本尊,谛观于相好,遍入金刚已,大印如仪则,身前当应结,思惟大萨埵。真言曰:唵(归命)嚩日啰(金刚)萨怛缚(有情金刚萨埵种子)。
(印相)莲华部心轨于被甲拍掌之后说现智见智二身之印明。文云:「次结现智身,二羽金刚缚,禅智入于掌,身前想月轮,于中观本尊,谛观于相好,遍入金刚已,大印如仪则,身前当应结,思惟大萨埵。真言曰:唵(归命)嚩日啰(金刚)萨怛缚(有情金刚萨埵种子)。
现种种身
【佛学大辞典】
(杂语)法华经妙音菩萨品说妙音菩萨现三十四身济度众生曰:「妙音菩萨其身在此,而是菩萨现种种身,处处为诸众生说是经典。」
(杂语)法华经妙音菩萨品说妙音菩萨现三十四身济度众生曰:「妙音菩萨其身在此,而是菩萨现种种身,处处为诸众生说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