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86,分140页显示 上一页 103 104 105 106 107 109 110 111 112 下一页
身界
身苦
身病
身笑
身座
身毒
身根
身密
身寂静
身通
身清净
身云
身等
身恶作
佛类词典(续上)
身城身界
身苦
身病
身笑
身座
身毒
身根
身密
身寂静
身通
身清净
身云
身等
身恶作
身城
【佛学大辞典】
(譬喻)身者心之城廓,故云身城。涅槃经一曰:「头为殿堂,心王居中,如是身城,诸佛世尊所弃舍,凡夫愚人常所味著。」
(譬喻)身者心之城廓,故云身城。涅槃经一曰:「头为殿堂,心王居中,如是身城,诸佛世尊所弃舍,凡夫愚人常所味著。」
身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舍利也。界者分之义,此为佛之身分,故谓之身界。会本文句记六曰:「塔藏身界故,供者福大,不同殿堂形貌安处。」
【三藏法数】
谓能觉触之根,名为身界。
(术语)佛舍利也。界者分之义,此为佛之身分,故谓之身界。会本文句记六曰:「塔藏身界故,供者福大,不同殿堂形貌安处。」
【三藏法数】
谓能觉触之根,名为身界。
身苦
【佛学大辞典】
(术语)苦有二种:一身苦,二心苦。诸圣人以智慧力故,无忧愁嫉妒瞋恚等心苦。已受先世业因缘之四大造身故,有老病饥渴寒热等身苦,于身苦中亦薄少也。如人若了了知负他之债,即偿之,因不为苦;若不忆负人债,而债主强夺之,则瞋恼而生苦。见智度论二十三。
【佛学常见辞汇】
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的身体,有老病饥渴寒热等的痛苦。
(术语)苦有二种:一身苦,二心苦。诸圣人以智慧力故,无忧愁嫉妒瞋恚等心苦。已受先世业因缘之四大造身故,有老病饥渴寒热等身苦,于身苦中亦薄少也。如人若了了知负他之债,即偿之,因不为苦;若不忆负人债,而债主强夺之,则瞋恼而生苦。见智度论二十三。
【佛学常见辞汇】
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的身体,有老病饥渴寒热等的痛苦。
身病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病之一。
【佛学次第统编】
病有三种:
一、四大五藏得病 分二:一、四大增损病,二、五藏所生病。
二、鬼神所作得病。
三、业报所感得病。
【三藏法数】
谓身因四大毒蛇互不调适,以致诸病所生,故名身病。(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以此四者,遍满世界,故名为大。人揽外之四大,而成内四大之身,坚湿煖动之性,在内交攻,不相和顺,毒害如蛇,故曰四大毒蛇。)
(术语)二种病之一。
【佛学次第统编】
病有三种:
一、四大五藏得病 分二:一、四大增损病,二、五藏所生病。
二、鬼神所作得病。
三、业报所感得病。
【三藏法数】
谓身因四大毒蛇互不调适,以致诸病所生,故名身病。(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以此四者,遍满世界,故名为大。人揽外之四大,而成内四大之身,坚湿煖动之性,在内交攻,不相和顺,毒害如蛇,故曰四大毒蛇。)
身笑
【佛学大辞典】
(术语)身体作笑也。智度论七曰:「经曰: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以天眼观视世界举身微笑。」论问曰:笑从口出,或时眼笑,今云何言一切身笑?答曰:佛世界中尊,得自在,能使一切身如口如眼,故皆能笑。复次,一切毛孔皆开,故名为笑。由口笑欢喜故,一切毛孔皆开。问曰:佛至尊重,何以故笑?答曰:如大地,不以无事及小因缘而动,佛亦如是。若无事及小因缘,则不笑。今大因缘故,一切身笑。云何为大?佛欲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央数众生当续佛种,是为大因缘。
【佛学常见辞汇】
身体作笑。智度论说:「经曰:尔时世尊,从三昧安祥而起,以天眼观视世界,举身微笑。」论问曰:笑从口出,或时言笑,今云何言一切身笑?答曰:「佛世界中尊,得自在,能使一切身如口如眼,故皆能笑。」
(术语)身体作笑也。智度论七曰:「经曰: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以天眼观视世界举身微笑。」论问曰:笑从口出,或时眼笑,今云何言一切身笑?答曰:佛世界中尊,得自在,能使一切身如口如眼,故皆能笑。复次,一切毛孔皆开,故名为笑。由口笑欢喜故,一切毛孔皆开。问曰:佛至尊重,何以故笑?答曰:如大地,不以无事及小因缘而动,佛亦如是。若无事及小因缘,则不笑。今大因缘故,一切身笑。云何为大?佛欲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央数众生当续佛种,是为大因缘。
【佛学常见辞汇】
身体作笑。智度论说:「经曰:尔时世尊,从三昧安祥而起,以天眼观视世界,举身微笑。」论问曰:笑从口出,或时言笑,今云何言一切身笑?答曰:「佛世界中尊,得自在,能使一切身如口如眼,故皆能笑。」
身座
【佛学大辞典】
(杂名)以我身为座床,使佛坐之也。宗镜录二十六曰:「身座肉灯,归命供养。」
(杂名)以我身为座床,使佛坐之也。宗镜录二十六曰:「身座肉灯,归命供养。」
身毒
【佛学大辞典】
(国名)即天竺也。山海经曰:「身毒之国,轩辕氏居之。郭注,天竺国也。」史记大宛传曰:「大夏东南有身毒国。」索隐曰:身音乾,毒音笃。孟康曰:即天竺也。汉书西域传作天笃,后汉书杜笃传作天督。玄应一切经音义曰:「天竺或言身毒,或言贤豆,皆讹也。正言印度。印度名月,月有千名,斯一称也。」
(国名)即天竺也。山海经曰:「身毒之国,轩辕氏居之。郭注,天竺国也。」史记大宛传曰:「大夏东南有身毒国。」索隐曰:身音乾,毒音笃。孟康曰:即天竺也。汉书西域传作天笃,后汉书杜笃传作天督。玄应一切经音义曰:「天竺或言身毒,或言贤豆,皆讹也。正言印度。印度名月,月有千名,斯一称也。」
身根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根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五根之一。(参见:五根)
【三藏法数】
谓身为诸根之所依止。瑜伽论云:诸根积聚。是也。
(术语)五根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五根之一。(参见:五根)
【三藏法数】
谓身为诸根之所依止。瑜伽论云:诸根积聚。是也。
五根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根)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二种:(一)眼等之五根:一眼根,生眼识者。二耳根,生耳识者。三鼻根,生鼻识者。四舌根,生舌识者。五身根,生身识者。俱舍论一曰:「五根者,所谓眼耳鼻舌身根。」(二)信等之五根:一信根,信三宝四谛者。二精进根,又名勤根。勇猛修善法者。三念根,忆念正法者。四定根,使心止于一境而不散失者。五慧根,思惟真理者。此五法为能生他一切善法之本,故名为五根。见智度论十九、法界次第中之下,大乘义章四。俱舍论三曰:「于清净法中,信等五根有增上用。所以者何?由此势力伏诸烦恼,引圣道故。」
【佛学常见辞汇】
1。指眼等之五根,眼根能生眼识,耳根能生耳识,鼻根能生鼻识,舌根能生舌识,身根能生身识。2。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因此五法是生圣道的根本,故名五根。
【佛学次第统编】
法界次第云:「五根,谓修行之人,修四念处,观虽善萌微发,根犹未生。根未生故,善萌易坏。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根为名也。」
一、信 信根,谓信三宝四谛,又谓信于正道及助道法,一切无漏禅定解脱,是名信根。
二、进 精进根,又名勤根。谓修勇猛之善法,又谓既信四念处,正观及诸助道善法。倍策精进,勤求不息,是名精进根。
三、念 念根,谓忆念正法。又谓但念正道及诸助道,一心观想,不令邪妄得入,是名念根。
四、定 定根,谓心止于一境,不散失。又谓摄心正道及诸助道,一心寂定,相应不散,是名定根。
五、慧 慧根谓思惟真理也。又谓四念处之慧,为定法所摄,内性自照,不从他知,是名慧根。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谓修行之人修四念处观,虽善萌微发,根犹未生,根未生故,善萌易坏。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根为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
〔一、信根〕,谓信于正道及助道法,则能出生一切无漏禅定解脱,是名信根。(正道者,即四念处观也。助道者,即五停心之观也。无漏者,因修禅定不落生死也。)
〔二、精进根〕,谓既信四念处正观及诸助道善法,倍策精进,勤求不息,是名精进根。
〔三、念根〕,谓但念正道及诸助道,一心观想,不令邪妄得入,是名念根。
〔四、定根〕,谓摄心正道及诸助道,一心寂定,相应不散,是名定根。
〔五、慧根〕,谓四念处之慧,为定法所摄,内性自照,不从他知,是名慧根。
【三藏法数】
根即能生之义,谓此五根,能生一切善法也。一、信根,谓信于正道也。二、精进根,谓修正法无间无杂也。三、念根,谓于正法记忆不忘也。四、定根,谓摄心不散也。五、慧根,谓于诸法观照明了也。
(术语)(参见:根)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二种:(一)眼等之五根:一眼根,生眼识者。二耳根,生耳识者。三鼻根,生鼻识者。四舌根,生舌识者。五身根,生身识者。俱舍论一曰:「五根者,所谓眼耳鼻舌身根。」(二)信等之五根:一信根,信三宝四谛者。二精进根,又名勤根。勇猛修善法者。三念根,忆念正法者。四定根,使心止于一境而不散失者。五慧根,思惟真理者。此五法为能生他一切善法之本,故名为五根。见智度论十九、法界次第中之下,大乘义章四。俱舍论三曰:「于清净法中,信等五根有增上用。所以者何?由此势力伏诸烦恼,引圣道故。」
【佛学常见辞汇】
1。指眼等之五根,眼根能生眼识,耳根能生耳识,鼻根能生鼻识,舌根能生舌识,身根能生身识。2。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因此五法是生圣道的根本,故名五根。
【佛学次第统编】
法界次第云:「五根,谓修行之人,修四念处,观虽善萌微发,根犹未生。根未生故,善萌易坏。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根为名也。」
一、信 信根,谓信三宝四谛,又谓信于正道及助道法,一切无漏禅定解脱,是名信根。
二、进 精进根,又名勤根。谓修勇猛之善法,又谓既信四念处,正观及诸助道善法。倍策精进,勤求不息,是名精进根。
三、念 念根,谓忆念正法。又谓但念正道及诸助道,一心观想,不令邪妄得入,是名念根。
四、定 定根,谓心止于一境,不散失。又谓摄心正道及诸助道,一心寂定,相应不散,是名定根。
五、慧 慧根谓思惟真理也。又谓四念处之慧,为定法所摄,内性自照,不从他知,是名慧根。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谓修行之人修四念处观,虽善萌微发,根犹未生,根未生故,善萌易坏。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根为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
〔一、信根〕,谓信于正道及助道法,则能出生一切无漏禅定解脱,是名信根。(正道者,即四念处观也。助道者,即五停心之观也。无漏者,因修禅定不落生死也。)
〔二、精进根〕,谓既信四念处正观及诸助道善法,倍策精进,勤求不息,是名精进根。
〔三、念根〕,谓但念正道及诸助道,一心观想,不令邪妄得入,是名念根。
〔四、定根〕,谓摄心正道及诸助道,一心寂定,相应不散,是名定根。
〔五、慧根〕,谓四念处之慧,为定法所摄,内性自照,不从他知,是名慧根。
【三藏法数】
根即能生之义,谓此五根,能生一切善法也。一、信根,谓信于正道也。二、精进根,谓修正法无间无杂也。三、念根,谓于正法记忆不忘也。四、定根,谓摄心不散也。五、慧根,谓于诸法观照明了也。
身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密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三密之一。(参见:三密)
【三藏法数】
谓如来处大会中,众见佛身,或黄金色,或白银色,或杂宝色,或长丈六,或长一里十里,乃至现大神变,皆不可思议,故名身密。
(术语)三密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三密之一。(参见:三密)
【三藏法数】
谓如来处大会中,众见佛身,或黄金色,或白银色,或杂宝色,或长丈六,或长一里十里,乃至现大神变,皆不可思议,故名身密。
三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身密,语密,意密也。今分为如来自證之三密与众生修行之三密而辨之,如来三密者,身语意之三业,本来平等,身等于语,语等于意,皆遍法界,谓为法佛平等之三密。然则一切之形色为身密,一切之音声为语密,一切之理为意密也。而谓之为密者,非秘隐于人之谓,乃以此等之义为法佛自證之境,无凡人之分,故谓之密,又吾等于一切平等,虽本来具之,然以惑染隐秘之,故谓之密也。显教虽于密迹力士经说佛之三密不可思议,然未显一一之三业所作,尽法性之至理。又,凡夫为印言观想,即与如来之三密同备无尽之德用,又依三密之加持力,自他同有灭罪障,禳灾疫,除病患等无量之不思议,均未说也。密教则颇能说其真实之相。见辨惑指南四。修行三密。吾等既具法佛之三密,然为感染而不能證得之,故以佛之大悲心,使众生行生佛平等之三密。身结印契是身密,口诵真言为语密,意观其种子,或观其三昧耶形,或观其本尊,是为意密。行此三密,则为如来之三密所加持,众生之三业与如来之三密,入我我入,无二无别,谓之三密相应。依三密相应,成就一切之悉地也。菩提心论曰:「凡修习瑜伽观行人,当须具修三密行,證悟五相成身义也。所言三密者:一、身密者,如结契印召请圣众是也。二、语密者,如密诵真言令文句了了分明无谬误也。三、意密者,如住瑜伽相应白净月满观菩提心也。」大日经疏一曰:「入真言门略有三事:一者身密门,二者语密门,三者心密门。(中略)行者以此三方便自净三业,即为如来三密之所加持,乃至能于此生满足地波罗蜜不复经历劫数,备修诸对治行。」又「然毗卢遮那内證之德,以加持故从一一智印各现执金刚神,形色性类皆有表象,各随本缘性欲引摄众生。若诸行人慇勤修习能令三业同于本尊,从此一门,得入法界。」然是为对于劣机之方便。非为至极。以无相之三密为至极也。大日经供养法曰:「甚深无相法,劣慧所不堪。为应彼等故,兼说有相法。」要略念诵经曰:「相无相甚深,少智所不能入。依无相说相,摄彼二种人。」
【佛学常见辞汇】
身密、语密、意密。就佛界言:大日如来,为遍法界之身,故法界体相,为其身密,一切声音,为其语密,周遍之识大,为其意密。就众生言:手结印契为身密,口诵真言为语密,心观本尊之法相为意密。
【佛学次第统编】
三密者,身语意三密也。
一、身密 如手结印契是也。
二、语密 如密诵真言是也。
三、意密 如住瑜伽相应,白净月满,观菩提心是也。
凡夫与大日如来,共以六大为体,四曼为相,本无差别。良由凡夫迷之,如来悟之,致有差别耳。如行持三密,一如大日如来。则大日如来之光,映于持者之心水。持者之心水,亦受持大日如来之光。是谓行者三密三应,而受如来三密加持矣。
今分为如来自證之三密,与众生修行之三密而辨之。如来三密者,身语意之三业,本来平等,身等于语,语等于意,皆遍法界,谓为法佛平等之三密。然则一切之形色为身密,一切之音声为语密,一切之理为意密也。而谓之为密者,非秘隐于人之谓,乃以此等之义,为法佛自證之境,无凡人之分,故谓之密。又吾等于一切平等,虽本来具之,然以惑染隐秘之故,谓之密也。显教虽于密迹力士经说佛之三密,不可思议,然未显一一之三业所作,尽法性之至理。又凡夫为印言观想,即与如来之三密,同备无尽之德用。又依三密之加持力,自他同有灭罪障禳灾疫除病患等无量之不思议,均未说也。密教则颇能说其真实之相。
修行三密吾等既具法佛之三密,然为惑染而不能證得之故,以佛之大悲心,使众生行生佛平等之三密。身结印契为身密,口诵真言为语密,意观其种子,或观其三昧耶形,成观其本尊,是为意密。行此三密,则为如来之三密所加持。众生之三业,与如来之三密,入我我入,无二无别,谓之三密相应,依三密相应,成就一切之悉地也。菩提心论曰:「凡修习瑜伽观行人,当须具修三密行,證悟五相成身义也。」大日经疏曰:「入真言门,略有三事:一者身密门,二者语密门,三者心密门。行者以此三方便,自净三业,即为如来三密之所加持。乃至能于此身,满足地波罗密,不复经历劫数,备修诸对治行。又然毗卢遮那内證之德,以加持故,从一一智印,各现执金刚神形色性类,皆有表象,各随本缘性欲,引摄众生。若诸行人,慇勤修习,能令三业,同于本尊,从此一门,得入法界。然是为对劣机之方便,非为至极,以无相之三密为至极也。」大日经供养法曰:「甚深无相法,劣慧所不堪,为应彼等故,兼说有相法。」要略念诵经曰:「相无相甚深,少智不能入,依无相说相,摄彼二种人。」
「三密瑜伽」 总名真言之行法也,以真言之行法,欲得三密之瑜伽故也。瑜伽者相应之义,身结印口唱咒意观理,此三事相应。又众生之三业,与佛之三密,入我我入,彼此平等,谓之瑜伽。依此瑜伽,成就所求之事。众生身语意之三密,与法身佛之三密,相应融和而无隔历,父母所生之肉身,即为佛身也。
(术语)身密,语密,意密也。今分为如来自證之三密与众生修行之三密而辨之,如来三密者,身语意之三业,本来平等,身等于语,语等于意,皆遍法界,谓为法佛平等之三密。然则一切之形色为身密,一切之音声为语密,一切之理为意密也。而谓之为密者,非秘隐于人之谓,乃以此等之义为法佛自證之境,无凡人之分,故谓之密,又吾等于一切平等,虽本来具之,然以惑染隐秘之,故谓之密也。显教虽于密迹力士经说佛之三密不可思议,然未显一一之三业所作,尽法性之至理。又,凡夫为印言观想,即与如来之三密同备无尽之德用,又依三密之加持力,自他同有灭罪障,禳灾疫,除病患等无量之不思议,均未说也。密教则颇能说其真实之相。见辨惑指南四。修行三密。吾等既具法佛之三密,然为感染而不能證得之,故以佛之大悲心,使众生行生佛平等之三密。身结印契是身密,口诵真言为语密,意观其种子,或观其三昧耶形,或观其本尊,是为意密。行此三密,则为如来之三密所加持,众生之三业与如来之三密,入我我入,无二无别,谓之三密相应。依三密相应,成就一切之悉地也。菩提心论曰:「凡修习瑜伽观行人,当须具修三密行,證悟五相成身义也。所言三密者:一、身密者,如结契印召请圣众是也。二、语密者,如密诵真言令文句了了分明无谬误也。三、意密者,如住瑜伽相应白净月满观菩提心也。」大日经疏一曰:「入真言门略有三事:一者身密门,二者语密门,三者心密门。(中略)行者以此三方便自净三业,即为如来三密之所加持,乃至能于此生满足地波罗蜜不复经历劫数,备修诸对治行。」又「然毗卢遮那内證之德,以加持故从一一智印各现执金刚神,形色性类皆有表象,各随本缘性欲引摄众生。若诸行人慇勤修习能令三业同于本尊,从此一门,得入法界。」然是为对于劣机之方便。非为至极。以无相之三密为至极也。大日经供养法曰:「甚深无相法,劣慧所不堪。为应彼等故,兼说有相法。」要略念诵经曰:「相无相甚深,少智所不能入。依无相说相,摄彼二种人。」
【佛学常见辞汇】
身密、语密、意密。就佛界言:大日如来,为遍法界之身,故法界体相,为其身密,一切声音,为其语密,周遍之识大,为其意密。就众生言:手结印契为身密,口诵真言为语密,心观本尊之法相为意密。
【佛学次第统编】
三密者,身语意三密也。
一、身密 如手结印契是也。
二、语密 如密诵真言是也。
三、意密 如住瑜伽相应,白净月满,观菩提心是也。
凡夫与大日如来,共以六大为体,四曼为相,本无差别。良由凡夫迷之,如来悟之,致有差别耳。如行持三密,一如大日如来。则大日如来之光,映于持者之心水。持者之心水,亦受持大日如来之光。是谓行者三密三应,而受如来三密加持矣。
今分为如来自證之三密,与众生修行之三密而辨之。如来三密者,身语意之三业,本来平等,身等于语,语等于意,皆遍法界,谓为法佛平等之三密。然则一切之形色为身密,一切之音声为语密,一切之理为意密也。而谓之为密者,非秘隐于人之谓,乃以此等之义,为法佛自證之境,无凡人之分,故谓之密。又吾等于一切平等,虽本来具之,然以惑染隐秘之故,谓之密也。显教虽于密迹力士经说佛之三密,不可思议,然未显一一之三业所作,尽法性之至理。又凡夫为印言观想,即与如来之三密,同备无尽之德用。又依三密之加持力,自他同有灭罪障禳灾疫除病患等无量之不思议,均未说也。密教则颇能说其真实之相。
修行三密吾等既具法佛之三密,然为惑染而不能證得之故,以佛之大悲心,使众生行生佛平等之三密。身结印契为身密,口诵真言为语密,意观其种子,或观其三昧耶形,成观其本尊,是为意密。行此三密,则为如来之三密所加持。众生之三业,与如来之三密,入我我入,无二无别,谓之三密相应,依三密相应,成就一切之悉地也。菩提心论曰:「凡修习瑜伽观行人,当须具修三密行,證悟五相成身义也。」大日经疏曰:「入真言门,略有三事:一者身密门,二者语密门,三者心密门。行者以此三方便,自净三业,即为如来三密之所加持。乃至能于此身,满足地波罗密,不复经历劫数,备修诸对治行。又然毗卢遮那内證之德,以加持故,从一一智印,各现执金刚神形色性类,皆有表象,各随本缘性欲,引摄众生。若诸行人,慇勤修习,能令三业,同于本尊,从此一门,得入法界。然是为对劣机之方便,非为至极,以无相之三密为至极也。」大日经供养法曰:「甚深无相法,劣慧所不堪,为应彼等故,兼说有相法。」要略念诵经曰:「相无相甚深,少智不能入,依无相说相,摄彼二种人。」
「三密瑜伽」 总名真言之行法也,以真言之行法,欲得三密之瑜伽故也。瑜伽者相应之义,身结印口唱咒意观理,此三事相应。又众生之三业,与佛之三密,入我我入,彼此平等,谓之瑜伽。依此瑜伽,成就所求之事。众生身语意之三密,与法身佛之三密,相应融和而无隔历,父母所生之肉身,即为佛身也。
身寂静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寂静之一。
【三藏法数】
谓舍家恩爱及众缘务,闲居静处,远离愦闹,身诸恶行一切不作,是名身寂静。
(术语)二种寂静之一。
【三藏法数】
谓舍家恩爱及众缘务,闲居静处,远离愦闹,身诸恶行一切不作,是名身寂静。
身通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飞行自在之通力也。往生要集上本曰:「其国诸众生,神变及身通。」
(术语)谓飞行自在之通力也。往生要集上本曰:「其国诸众生,神变及身通。」
身清净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清净之一。(参见:清净)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三种清净之一。
【三藏法数】
谓修学般若菩萨,心既清净,再后受身,常得化生,是名身清净。
【三藏法数】
身清净者,谓澡浴身体,垢秽既除,则身体清净也。
(术语)三种清净之一。(参见:清净)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三种清净之一。
【三藏法数】
谓修学般若菩萨,心既清净,再后受身,常得化生,是名身清净。
【三藏法数】
身清净者,谓澡浴身体,垢秽既除,则身体清净也。
身云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量无数之佛身无边际,谓之身云,又言现种种之身而荫覆众生如云也。吽字义曰:「毗卢遮那如来自受用故,化作种种神变,变现无量身云。」【又】言诸尊之多如云霞也。
(术语)无量无数之佛身无边际,谓之身云,又言现种种之身而荫覆众生如云也。吽字义曰:「毗卢遮那如来自受用故,化作种种神变,变现无量身云。」【又】言诸尊之多如云霞也。
身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等之一。
【三藏法数】
经云:我与诸佛法身及色身相好无有差别,是名身等。(法身者,即法性为身也。色身者,如来丈六之应身也。)
(术语)四等之一。
【三藏法数】
经云:我与诸佛法身及色身相好无有差别,是名身等。(法身者,即法性为身也。色身者,如来丈六之应身也。)
身恶作
【佛学大辞典】
(术语)身行之恶业。就戒律七聚言之,一突吉罗罪分为恶作、恶说之二。而身业之过非为身恶作,四业之过非为身恶说。见三藏法数七。
【佛学常见辞汇】
身体所造作的恶业。
【三藏法数】
谓身行杀、盗、邪淫等恶,是名身恶作。
(术语)身行之恶业。就戒律七聚言之,一突吉罗罪分为恶作、恶说之二。而身业之过非为身恶作,四业之过非为身恶说。见三藏法数七。
【佛学常见辞汇】
身体所造作的恶业。
【三藏法数】
谓身行杀、盗、邪淫等恶,是名身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