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神人身长
《神异经·西北荒经》
西北海外有人焉,长二千里。两脚中间相去千里,腹围一千六百里。但饮酒五升天酒甘露,不食五谷鱼肉,忽有饥时向天乃饱。好游山海间,不犯百姓不干万物,与天地同生。名无路之人,一名仁,一名信,一名神。
西北海外有人焉,长二千里。两脚中间相去千里,腹围一千六百里。但饮酒五升天酒甘露,不食五谷鱼肉,忽有饥时向天乃饱。好游山海间,不犯百姓不干万物,与天地同生。名无路之人,一名仁,一名信,一名神。
例句
顿辔海徒涌,神人身更长。 杜甫 遣兴五首
《漢語大詞典》:建鼓
(1).古时军队作战,立晋鼓以指挥进退,谓之建鼓。《左传·哀公十三年》:“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长幼必可知也。” 孔颖达 疏:“建,立也。立鼓击之与战也。”《国语·吴语》:“十旌一将军,载常建鼓,挟经秉枹。” 韦昭 注:“鼓,晋鼓也。《周礼》:‘将军执晋鼓。’建,谓为楹而树之。”按《周礼·地官·鼓人》“以晋鼓鼓金奏” 郑玄 注:“晋鼓长六尺六寸。”
(2).鼓名。亦称植鼓。鼓身长而圆,用一木柱直贯鼓身,以为支柱。《庄子·天运》:“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汉书·何并传》:“ 林卿 既去,北渡 涇 桥,令骑奴还至寺门,拔刀剥其建鼓。” 颜师古 注:“建鼓,一名植鼓。建,立也,谓植木而旁悬鼓也。县有此鼓者,所以召集号令,为开闭之时。”《文献通考·乐九》:“ 陈氏 《乐书》曰:《明堂位》曰:‘ 殷 楹鼓。’以《周官》考之,《太僕》:‘建路鼓於大寝之门外。’《仪礼·大射》:‘建鼓在阼阶西南鼓。’则其所建楹也。是楹为一楹而四稜也,贯鼓於端,犹四植之桓圭也。《庄子》曰:‘负建鼓。’建鼓可负,则以楹贯而置之矣。《商颂》曰‘置我鞉鼓’是也。 魏 晋 以后,復 商 置而植之,亦谓之建鼓。 隋 唐 又栖翔鷺於其上,国朝因之。其制高六尺六寸,中植以柱,设重斗方盖,蒙以珠网,张以絳紫绣罗,四角有六龙竿,皆衔流苏璧璜,以五綵羽为饰,竿首亦为翔鷺,旁又挟鼙、应二小鼓而左右。然《诗》言‘应田县鼓’,则 周 制应田在县鼓之侧,不在建鼓旁矣。”
(2).鼓名。亦称植鼓。鼓身长而圆,用一木柱直贯鼓身,以为支柱。《庄子·天运》:“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汉书·何并传》:“ 林卿 既去,北渡 涇 桥,令骑奴还至寺门,拔刀剥其建鼓。” 颜师古 注:“建鼓,一名植鼓。建,立也,谓植木而旁悬鼓也。县有此鼓者,所以召集号令,为开闭之时。”《文献通考·乐九》:“ 陈氏 《乐书》曰:《明堂位》曰:‘ 殷 楹鼓。’以《周官》考之,《太僕》:‘建路鼓於大寝之门外。’《仪礼·大射》:‘建鼓在阼阶西南鼓。’则其所建楹也。是楹为一楹而四稜也,贯鼓於端,犹四植之桓圭也。《庄子》曰:‘负建鼓。’建鼓可负,则以楹贯而置之矣。《商颂》曰‘置我鞉鼓’是也。 魏 晋 以后,復 商 置而植之,亦谓之建鼓。 隋 唐 又栖翔鷺於其上,国朝因之。其制高六尺六寸,中植以柱,设重斗方盖,蒙以珠网,张以絳紫绣罗,四角有六龙竿,皆衔流苏璧璜,以五綵羽为饰,竿首亦为翔鷺,旁又挟鼙、应二小鼓而左右。然《诗》言‘应田县鼓’,则 周 制应田在县鼓之侧,不在建鼓旁矣。”
《漢語大詞典》:仙人杖
(1).菜名。可入药。又名仙人杖草。 唐 陈子昂 《观荆玉篇序》:“夏四月,军幕次于 张掖河 。河洲草木无他异者,惟有仙人杖,往往丛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仙人杖草》﹝集解﹞引 苏颂 曰:“仙人杖有三物同名:一种是菜类,一种是枯死竹笋之色黑者,枸杞一名仙人杖是也。此仙人杖乃作菜茹者。”
(2).枸杞的别名。为常用中药。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或云仙人杖,或云西王母杖……或名地骨,或名苟杞也。”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枸杞》。
(3).中药名。一种枯笋。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四·仙人杖》﹝集解﹞引 陈藏器 曰:“此是笋欲成竹时立死者,色黑如漆,五六月收之。苦竹、桂竹多生此。”
(4).仙人掌的一种。多年生植物。全身长有细毛刺,茎成圆形,长一米左右,形状象拐杖。五六月间,开黄色花朵于杖的顶端。供观赏。参见“ 仙人掌 ”。
(2).枸杞的别名。为常用中药。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或云仙人杖,或云西王母杖……或名地骨,或名苟杞也。”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枸杞》。
(3).中药名。一种枯笋。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四·仙人杖》﹝集解﹞引 陈藏器 曰:“此是笋欲成竹时立死者,色黑如漆,五六月收之。苦竹、桂竹多生此。”
(4).仙人掌的一种。多年生植物。全身长有细毛刺,茎成圆形,长一米左右,形状象拐杖。五六月间,开黄色花朵于杖的顶端。供观赏。参见“ 仙人掌 ”。
《國語辭典》:毛人 拼音:máo rén
身上长满长毛的怪人。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七:「忽遇一人,身长丈馀,遍体皆毛,从山北来,精见之大怖,自谓必死,毛人径牵其臂,将至山曲入大丛茗处,放之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