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98
词典
5
分类词汇
86
佛典
7
共86,分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1
2
3
4
5
6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依皈
养怡
烦恼海
烦恼魔
十魔
颐身
缮生
儿童学
幻蕴
澡身浴德
斋心涤虑
心平气和
神劳形瘁
狼狈万状
急火攻心
《漢語大詞典》:
依皈
皈依。佛教谓身心归向佛门。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
:“大聚僧伽,广宣接引。使长往幽魂,悟真空而解脱;含冤滞魄,识业报而依皈。”参见“ 皈依 ”。
分類:
皈依
佛教
身心
归向
佛门
《國語辭典》:
皈依
拼音:
guī yī
归信佛教。唐。李颀〈
宿莹公禅房闻梵
〉诗:「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依。」
分類:
皈依
佛教语
佛教
身心
归向
依托
入教
仪式
教义
归顺
依附
《國語辭典》:
养怡(養怡)
拼音:
yǎng yí
调养身心舒畅。《乐府诗集。卷五四。舞曲歌辞三。汉。曹操。龟虽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分類:
保持
持身
身心
和乐
《國語辭典》:
养和(養和)
拼音:
yǎng hé
怡情适性,涵养平顺之气。《后汉书。卷三九。周磐传》:「昔方回、支父啬神养和,不以荣利滑其生术。」《晋书。卷六八。贺循传》:「或有遐栖高蹈,轻举绝俗,逍遥养和,恬神自足。」
分類:
养和
保养
靠背
养身
身心
人体
体元
元气
《漢語大詞典》:
烦恼海(煩惱海)
佛教语。谓烦恼既深且广,扰乱身心,犹如大海无边,兴风作浪。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
:“钻智慧火,乾烦恼海。理不吾吾,而一贯生生。”
分類:
佛教语
烦恼
扰乱
身心
犹如
大海
无边
《漢語大詞典》:
烦恼魔(煩惱魔)
佛教语。四魔之一。谓烦恼能扰乱身心,障碍正觉。 隋 智顗
《童蒙止观》
卷上:“道高方知魔盛,仍须善识魔事。但有四种:一,烦恼魔;二,阴入界;三,死魔;四,鬼神魔。” 舒化龙
《汉语发展史略》
第二编第三章第二节:“佛家有所谓四魔之说:一是烦恼魔,二是阴魔,三是死魔,四是自在天魔。”
分類:
佛教语
烦恼
扰乱
身心
《漢語大詞典》:
十魔
佛教语。谓扰乱身心、障碍正道、损害慧命的十种邪恶之事。即蕴魔、烦恼魔、业魔、心魔、死魔、天魔、善根魔、三昧魔、善知识魔及菩提法智魔。 宋
范成大
《舫斋信笔》
诗:“三昧未得力,十魔方现前。”
分類:
佛教语
扰乱
身心
障碍
正道
损害
十种
邪恶
《漢語大詞典》:
颐身(頤身)
休养身心。
《
晋书·华峤传
》
:“颐身於清简之宇,留心於虚旷之域。”
分類:
休养
养身
身心
《漢語大詞典》:
缮生(繕生)
养生。修养身心,益寿延年。 唐
段成式
《
酉阳杂俎·怪术
》
:“ 海州 司马 韦敷 ,曾往 嘉兴 ;道遇释子 希遁 ,深於缮生之术。”
分類:
养生
修养
养身
身心
《国语辞典》:
儿童学(儿童学)
拼音:
ér tóng xué
研究儿童身心发展、人格特质、行为表徵和思想的一门有组织、有系统的学问。
分类:
儿童
童身
身心
人格
特质
表徵
思想
组织
系统
学问
《漢語大詞典》:
幻蕴
佛教语。谓空幻的身心。 唐
权德舆
《唐故章敬寺百岩大师碑铭》
:“神妙独立,不与物俱。能悟斯者,不为习气、生死、幻藴之所累也。”参见“ 五藴 ”。
分類:
佛教语
空幻
身心
《國語辭典》:
五蕴(五蘊)
拼音:
wǔ yùn
佛教用语。梵语pañca-skandha的意译。蕴为堆、积聚的意思。佛教称构成人或其他众生的五堆成分为「五蕴」。分别为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其中除色蕴之外,其馀皆属精神层面。色指组成身体的物质,受指感觉,想指意象、概念,行指意志,识指认识分别作用。由于每一种蕴,都是由许多分子积聚而成,故称为「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也译作「五阴」。
分類:
梵语
梵语意译
语意
意译
佛教语
假合
身心
《國語辭典》:
澡身浴德
拼音:
zǎo shēn yù dé
语本《礼记。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也。」指从事道德修养,而使身心纯净清白。《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日逝月除,时方已过,澡身浴德,将以曷为?」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闻嘉公柳遐墓志铭
:「君器宇详正,风鉴弘敏,澡身浴德。」
分類:
修养
养身
身心
高洁
《國語辭典》:
斋心涤虑(齋心滌慮)
拼音:
zhāi xīn dí lǜ
摒去杂念,清心寡欲。宋。
叶适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
:「方斋心涤虑,以俟陛下反覆诘难,庶几竭尽愚衷。」也作「齐心涤虑」。
分類:
净洁
洁身
身心
清除
杂念
《國語辭典》:
心平气和(心平氣和)
拼音:
xīn píng qì hé
心气平和,不急不怒。《宋史。卷四三四。儒林传四。吕祖谦传》:「心平气和,不立崖异,一时英伟卓荦之士皆归心焉。」《官场现形记》第三三回:「外国人瞧不起我们中国的官,也不自今日为始了。这件事我碰著了,倒还是心平气和。」也作「心平静气」、「心平气定」、「心和气平」。
分類:
心平气和
心情
身心
不急
心安
安宁
急躁
态度
温和
《国语辞典》:
神劳形瘁(神劳形瘁)
拼音:
shén láo xíng cuì
身心极为疲乏、劳累。《封神演义》第三一回:「治诸侯,练士卒,神劳形瘁,有所不恤。」
分类:
身心
疲乏
劳累
《国语辞典》:
狼狈万状(狼狈万状)
拼音:
láng bèi wàn zhuàng
1.比喻处境困窘。如:「在婆媳的战争中,先生往往两边不讨好,狼狈万状。」
2.比喻身心俱疲。如:「他被公司的一笔烂帐搞得狼狈万状,心力交瘁。」
分类:
处境
身心
困窘
《国语辞典》:
急火攻心
拼音:
jí huǒ gōng xīn
因情绪太过激动,而造成身心一时的不适。《
红楼梦
》第一三回:「不用忙,不相干。这是急火攻心,血不归经。」
分类:
情绪
太过
过激
激动
造成
成身
身心
一时
不适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