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白衣  拼音:bái yī
1.白色的衣服。《礼记。月令》:「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旂、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2.古时未做官的人穿著白色的衣服,后用来称无功名的人或平民。《史记。卷一二一。儒林列传。公孙弘。太史公曰》:「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也作「白民」、「白丁」、「白身」。
3.古童仆穿著白衣,故称僮仆为「白衣人」。《汉书。卷七二。龚胜传》:「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唐。颜师古。注:「白衣,给官府趋走贱人,若今诸司亭长掌固之属。」
4.佛教称呼在家的世俗之人为「白衣」。《维摩诘所说经。卷上》:「虽为白衣,奉持沙门。」
《國語辭典》:白衣人  拼音:bái yī rén
1.穿白衣服的人。如:「夜空里只见一白衣人飞奔而去!」
2.平民。参见「白衣」条。
《國語辭典》:尊严(尊嚴)  拼音:zūn yán
1.尊贵严肃、崇高庄严。《荀子。致士》:「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2.不容侵犯的身分或地位。如:「法律的尊严」。
《國語辭典》:身命  拼音:shēn mìng
身家性命。《红楼梦》第七七回:「偏又娶了个多情美色之妻,见他不顾身命,不知风月,一味死吃酒。」《老残游记》第七回:「或遇强人,和尚家又不作带兵器,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
《國語辭典》:体统(體統)  拼音:tǐ tǒng
1.诗文或著作的体裁、纲要的条理。《旧唐书。卷一○二。刘子玄传》:「古者刊定一史,纂成一家,体统各殊,指归咸别。」《文选。左思。三都赋序》:「聊举其一隅,摄其体统,归诸诂训焉。」
2.制度、规矩、格局。《水浒传》第五一回:「山寨体统,甚是整齐。」
3.合乎身分地位的行为举止。《儒林外史》第三回:「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4.体面。指光彩、有面子。《红楼梦》第五一回:「再不照管,也是大家的体面,说不得我自己吃些亏,把众人打扮体统了,宁可我得个好名儿也罢了。」
《國語辭典》:布素  拼音:bù sù
形容穿著朴素。《宋史。卷四三○。道学传四。李燔传》:「燔处贫贱患难若平素,不为动,被服布素,虽贵不易。」
《國語辭典》:骨气(骨氣)  拼音:gǔ qì
1.刚毅不屈的气概。《红楼梦》第八五回:「这吴大人本来咱们相好,也是我辈中人,还倒是有骨气的。」
2.书法所表现的雄健气势。
《漢語大詞典》:尊高
(1).高贵。管子·宙合:“尊高满大而好矜人。”
(2).指崇高的身分或地位。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夫贵者处尊高以临臣,臣怀怖慑以承之。”
《國語辭典》:排场(排場)  拼音:pái chang
1.铺张奢侈的形式和场面。《儒林外史》第二四回:「钱兄弟,你看老爹这个体统,岂止像知府告老回家,就是尚书、侍郎回来,也不过像老爹这个排场罢了!」《红楼梦》第二回:「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
2.数落、责备。《红楼梦》第五八回:「『一日叫娘,终身是母。』他排场我,我就打得。」
3.旧时不上戏的演员坐在戏台的两旁亮相,以广招徕,称为「排场」。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见良人终身有托,要脱离风月排场。」元。睢玄明《耍孩儿。官行径套。二煞》:「排场上表子偷晴望,恨不得街上行人将手拖。」
4.戏剧表演的场面。《红楼梦》第二二回:「你白听了这几年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
5.身分。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二折:「量妾身则是个妓女排场,相公是当代名儒。」
6.面子。《红楼梦》第二四回:「贾芸深知凤姐是喜奉承尚排场的,忙把手逼著,恭恭敬敬,抢上来请安。」
《國語辭典》:躯体(軀體)  拼音:qū tǐ
身体。《后汉书。卷五十一。陈龟传》:「虽殁躯体,无所云补。」
《漢語大詞典》:体分(體分)
(1).秉赋和素质。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英雄:“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 张良 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为雄, 韩信 是也;体分不同,以多为目,故英雄异名。”
(2).职分;身分。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至於体分冥固,道契不坠……其揆一也。” 李善 注:“言至於君臣之体分,既固於冥兆,上下之契,亦存而不坠。” 宋 邵雍 《寄商守宋郎中》诗:“初返 洛 城无限事,闲人体分似相违。”
《國語辭典》:坯子  拼音:pēi zi
1.陶瓷器用原料制成初形,而尚未入窑烧过的半成品。
2.半成品。如:「陶坯子」。
《國語辭典》:出身  拼音:chū shēn
1.奉献自己。《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刘表列传。袁绍上》:「臣出身为国,破家立事,至乃怀忠获衅,抱信见疑。」汉。祢衡鹦鹉赋〉:「女辞家而适人,臣出身而事主。」
2.指仕宦为官。《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宣徽好生不忍,心里要收留拜住回家成亲,教他读书,以图出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守了一世书窗,指望巴个出身,多少挣些家私。」
3.因个人前段经历或家庭背景而具备的身分。如:「工人出身」。《三国演义》第二回:「我与汝出身寒微,非张让等,焉能享此富贵?」《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好汉不论出身低,实不相瞒,我这贱内,就是这里头出身。」
4.旧称丫鬟嫁人为「出身」。《金瓶梅》第六二回:「这小丫头绣春,我教你大娘寻家儿人家,你出身去罢。」
《國語辭典》:民生  拼音:mín shēng
1.人民的天性。《书经。君陈》:「惟民生厚,因物有迁。」唐。孔颖达。正义:「惟民初生自然之性皆敦厚矣。」
2.人民的生计。如:「民生议题向来都是施政的重点所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不可谓骄。」
《漢語大詞典》:高远(高遠)
(1).又高又远。 汉 王充 论衡·说日:“从平地望 泰山 之颠,鹤如乌、乌如爵者, 泰山 高远,物之小大失其实。”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高远如长空片云。” 王汶石 《大木匠》二:“天空高远净洁,空气里夹杂着新麦苗的青草味。”
(2).高尚远大。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邴原 ﹞秉德纯懿,志行忠方” 裴松之 注引 晋 杜笃 《邴原别传》:“ 原 亦自以高远清白,颐志澹泊,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故英伟之士向焉。”晋书·隐逸传·索袭:“宅不弥亩而志忽九州,形居尘俗而栖心天外,虽 黔娄 之高远, 庄生 之不愿,蔑以过也。” 清 梅曾亮 《送韩珠船序》:“吾友 韩珠船 胸臆高远,当官有声。”
(3).高超深远。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不闻清谈讲道之言,专以丑辞嘲弄为先,以如此者为高远,以不尔者为騃野。”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一:“其神情高远,絶无都城紈綺市井之习,亦一时胜士。”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至如 太白 《乌栖曲》诸篇,则又寓意高远,尤为雅奏。” 朱自清 《论逼真与如画》:“如 元 朝 倪瓒 的山水画,就常不画人,据说如此更高远,更虚静,更自然。”
(4).高贵其身分,久远其历史。《淮南子·修务训》:“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託之於 神农 、 黄帝 而后能入説。乱世闇主,高远其所从来,因而贵之。”
《國語辭典》:名义(名義)  拼音:míng yì
1.名誉节义。《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传》:「臣之邑子,素知之,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
2.名分。如:「师生名义」、「父子名义」。
3.名号。《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二年,常山王薨,以其弟襄城侯山为常山王,更名义。」
4.表面上、形式上。如:「名义上他对我很好,但背里却没有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