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92,分60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骨肉
肝胆
灵根
身上
骸骨
弱质
身手
四代
皮骨
形体
玉体
文体
发肤
遗体
身躯
《國語辭典》:骨肉  拼音:gǔ ròu
比喻至亲。指父子兄弟等。《管子。轻重丁》:「故桓公推仁立义,功臣之家,兄弟相戚,骨肉相亲,国无饥民,此之谓缪薮。」
《國語辭典》:肝胆(肝膽)  拼音:gān dǎn
1.肝和胆。《庄子。大宗师》:「忘其肝胆,遗其耳目。」
2.比喻诚恳、忠诚。《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不任肝胆之切敬,因执事以闻。」
3.指人有血性。《儒林外史》第一四回:「有意气,有肝胆,相与了这样正人君子,也不枉了。」
《國語辭典》:肝胆楚越(肝膽楚越)  拼音:gān dǎn chǔ yuè
言肝胆虽近亦犹楚越之相远。《庄子。德充符》:「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也作「肝胆胡越」。
《漢語大詞典》:灵根(靈根)
(1).神木的根。 晋 孙拯 《赠陆士龙》诗:“制动以静,祕景在阴,灵根可栖,乐此隈岑。”
(2).植物根苗的美称。 唐 柳宗元 《种术》诗:“戒徒斸灵根,封植閟天和。” 宋 司马光 《和昌言官舍十题·石榴花》:“灵根逐 汉 臣,远自 河 源至。” 明 陈所闻 《懒画眉·月下刘中明招赏牡丹》曲:“一丛凝露在沉香,移得灵根傍锦堂。” 清 秋瑾 《白梅》诗:“淡到罗浮忘色相,謫来尘世具灵根。”
(3).指才德修养。 汉 扬雄 《太玄·养》:“藏心於渊,美厥灵根。” 范望 注:“灵根,道德也。” 宋 黄庭坚 《柳閎展如苏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作诗赠之》:“ 咸池 浴日月,深宅养灵根。”
(4).指有才德的人。 宋 叶适 《祭徐文子侍郎文》:“于时侍郎,卓尔灵根,有光厥师,兼华众门。”
(5).对祖先的敬称。文选·张衡〈南都赋〉:“固灵根於 夏 叶,终 三代 而始蕃。” 李周翰 注:“ 刘累 自 夏 而迁於此,故云‘固灵根於 夏 叶’,终于 殷 周 秦 三代,然后 汉 兴乃蕃盛。”文选·陆机〈叹逝赋〉:“痛灵根之夙殞,怨具尔之多丧。” 刘良 注:“灵根,灵木之根,喻祖考也。”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 李公 ,天子之旧族,朝廷之夙将也。灵根自远,圣族多奇。”
(6).指佛祖。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二:“ 龙树 灵根派别三,家家楖栗不能担。” 刘逸生 注:“灵根,指佛祖,这里具指 龙树 。”
(7).性灵,智慧。 清 陈天华 《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 中国 经二十餘朝之独夫民贼,闭塞其聪明,钳制其言论,灵根尽去,錮疾久成。”
(8).道教指舌根。黄庭内景经·上有章:“灌溉五华植灵根。” 务成子 注:“灵根,舌本也。” 宋 陆游 《病中作》诗:“不忧竖子居肓上,已见真人出面门。力守谁能发底火?深潜自足美灵根。”
(9).借指人的身体。《文选·陆机〈君子有所思行〉》:“宴安消灵根,酖毒不可恪。” 吕延济 注:“《黄庭经》云:‘玉池清水灌灵根,灵根坚固老不衰。’然灵根喻身也。”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六:“荒淫伐灵根,金膏恃延期。”
(10).仙缘。 明 屠隆 《綵毫记·游玩月宫》:“天子与贵妃尘中虽已造业,灵根尚未消尽。”
《國語辭典》:身上  拼音:shēn shàng
1.身体。《红楼梦》第五七回:「姑娘身上又病著,更费了大事,误了你老出门。」《文明小史》第一六回:「身上一件打补钉的竹布长衫,脚上穿著黑袜,趿了一双破鞋。」
2.身边。《水浒传》第一○回:「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红楼梦》第七四回:「这东西也不是常带著的,我纵有,也只好在家里,焉肯带在身上各处去。」
3.自身、本身。《儒林外史》第一回:「你尊堂家下大小事故,一切都在我老汉身上,替你扶持便了。」《红楼梦》第七一回:「我们的性命都在姐姐身上,只求姐姐超生要紧。」
《國語辭典》:骸骨  拼音:hái gǔ
1.骨的通称,一般指尸骨。《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我本是湖广人,而今把先君骸骨背到故乡去归葬。」
2.形骸、躯体。《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天下大事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國語辭典》:弱质(弱質)  拼音:ruò zhí
1.虚弱的体质。南朝宋。谢灵运 山居赋:「弱质难恒,颓龄易丧,抚鬓生悲,腼颜自伤。」《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若得贤妻如此用心,使我重见天日,我病体也就减几分了。但恐弱质恹恹,不能久待。」
2.才能薄弱。唐。钱珝为集贤崔相公让大学士表〉:「臣腐材弱质,叨列公台。」
《國語辭典》:身手  拼音:shēn shǒu
技艺或武艺。唐。杜甫哀王孙〉诗:「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也称为「身法」。
《國語辭典》:四代  拼音:sì dài
虞、夏、商、周四个朝代。《礼记。学记》:「三王四代唯其师。」汉。郑玄。注:「四代,虞、夏、殷、周。」
《國語辭典》:四大  拼音:sì dà
1.称道、天、地、王。语本《老子》第二五章:「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2.佛教用语。指地、水、火、风,乃组成宇宙、人身的基本元素。《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一旦无常,四大消歇。」《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因晓得人身四大乃是假合,形有时尽,神则常存。」
3.指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漢語大詞典》:皮骨
(1).皮和骨。常用来形容躯体瘦瘠。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之四:“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2).泛指身体。 宋 梅尧臣 《闻刁景纯侍女疟已》诗:“今虽病且已,皮骨尚尪羸。”
(3).喻指表面的,粗浅的。 宋 阮阅 诗话总龟后集·效法:“学 杜甫 而得其皮骨者鲜矣,又况其髓哉!”
《國語辭典》:形体(形體)  拼音:xíng tǐ
1.形状,身体外貌。《汉书。卷三○。艺文志》:「便辞巧说,破坏形体。」《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
2.分界。《周礼。地官司徒。遂人》:「以土地之图经田野,造县鄙形体之法。」汉。郑玄。注:「经形体皆谓制分界也。」
《國語辭典》:玉体(玉體)  拼音:yù tǐ
1.尊称别人的身体。《战国策。赵策四》:「恐太后玉体之有郤也,故愿望见太后。」《三国演义》第七八回:「大王善保玉体,不日定当霍然。」
2.美女的身体。《文选。曹植。美女篇》:「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國語辭典》:文体(文體)  拼音:wén tǐ
文章的体裁或风格。《文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自汉至魏四百馀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隋书。卷三五。经籍志四》:「世有浇淳,时移治乱,文体迁变,邪正或殊。」
《漢語大詞典》:发肤(髮膚)
(1).头发与皮肤。《孝经·开宗明义》:“身体髮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忘髮肤之明戒,寻乾没於难冀。”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生员是读过圣贤书的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2).借指身体。国语·齐语:“霑体涂足,暴其髮肤,尽其四支之敏,以从事於田野。”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上:“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赐。惟髮肤是父母所生。” 明 刘基 《短歌行》:“髮肤剥削稜骨生,鲜芳菸邑成枯茎。” 章炳麟 《訄书·通谶》:“人偶万物,而视以己之髮肤,髮肤有触,夫谁不感觉?”
《國語辭典》:遗体(遺體)  拼音:yí tǐ
1.人的身体,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骨肉,故称为「遗体」。《礼记。祭义》:「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
2.死者的尸体。
《國語辭典》:身躯(身軀)  拼音:shēn qū
1.身材。《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狰狞胡貌,劣撅身躯。」
2.身体。《文选。王褒。洞箫赋》:「托身躯于后土兮,经万古而不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