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92,分60页显示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56  57  58  5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搭伏
触诊
欠爽
戕身伐命
强食自爱
强壮剂
前仰后合
龋挛
切诊
清补
脓包
脓肿
扭扭捏捏
扭筋
捏手捏脚
《國語辭典》:搭伏  拼音:dā fú
凭靠物体伏趴。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这一会儿,觉有些昏沉,我搭伏著这香案,暂且盹睡者。」也作「搭扶」。
《国语辞典》:触诊(触诊)  拼音:chù zhěn
医生在替病人作检查时,须用手指直接接触病人身体的诊疗方式。
《漢語大詞典》:欠爽
谓身体不舒服。如:尽管他身体欠爽,还是和我谈了一个多小时。
《漢語大詞典》:戕身伐命
伤害身体。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禁革斋醮:“夫人君欲寿,非事斋醮能致,果能敬天,凡戕身伐命事,一切致谨,必得长生。”
《漢語大詞典》:强食自爱(强食自愛)
亦作“彊食自爱”。 劝慰人的话。谓努力加餐,保重身体。《汉书·匡衡传》:“专精神,近医药,强食自爱。”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下:“传曰:‘克己復礼,天下归仁。’其安心静意,茂休厥德,强食自爱,其何让哉!” 宋 朱熹 《与龚参政书》:“明公彊食自爱,应之於后,以遂初心,则海内幸甚!”
《国语辞典》:强壮剂(强壮剂)  拼音:qiáng zhuàng jì
能改善身体机能,促使身体健康的补药。也称为「补剂」。
《國語辭典》:前仰后合(前仰後合)  拼音:qián yǎng hòu hé
身体前后晃动。多用以形容大笑、酒醉、困倦时站立不稳的样子。《红楼梦》第四一回:「不承望身不由己,前仰后合的,朦朦两眼,一歪身就睡熟在床上。」《文明小史》第五九回:「话没有说完,在座一齐笑起来,邹绍衍和冲天炮更是笑得前仰后合。」也作「后合前仰」、「后仰前合」、「前合后仰」。
《漢語大詞典》:龋挛(齲攣)
牙齿蠹蚀,身体蜷曲。形容丑陋。 清 唐甄 潜书·七十:“向以从目之欲而远于道;今则蛾眉之女同于龋挛之妾,目蔽撤矣。”
《国语辞典》:切诊(切诊)  拼音:qiè zhěn
中医界指运用指端的触觉,在病患身体的某部位进行触摸、按压的诊病方式。分脉诊和触诊两类。脉诊常自病人腕关节下方桡动脉的寸口部,探取脉象的变化。触诊是对病人的皮肤、腹、胸及病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从而测知局部冷热、软硬、压痛、包块或其他异常变化现象。
《漢語大詞典》:清补(清補)
中医用语。谓以清淡平和的药物或食物滋补身体。《天雨花》第十四回:“ 光宗 之病,本因哀毁先帝,又日理万机,烦劳所致,治法只宜清补。”
《國語辭典》:脓包(膿包)  拼音:nóng bāo
1.讥骂软弱无能的人。《西游记》第四回:「脓包!脓包!我已饶了你,你快去报信!快去报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谁知他是个脓包,这一点他就担不起了。」也作「攮包」、「脓团」。
2.当身体的局部组织遭到细菌或黴菌感染,白血球乃群集患部,以消灭入侵的病菌。如此坏死的细胞、白血球、病菌等混在一起形成脓。由脓液积聚而成的凸出物,称为「脓包」。
《國語辭典》:脓肿(膿腫)  拼音:nóng zhǒng
一种病理现象。指组织发炎后,部分坏死,形成脓液,积存于发炎的组织内。通常以发热、红肿、疼痛为症状。
《國語辭典》:扭扭捏捏  拼音:niǔ niǔ niē niē
1.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扭动。《儒林外史》第一○回:「看到戏场上小旦装出一个妓者扭扭捏捏的唱,他就看昏了。」也作「捏捏扭扭」。
2.故做娇态或装腔作势、不大方自然。《红楼梦》第二七回:「难为你说的齐全,不像他们扭扭捏捏蚊子似的。」也作「捏捏扭扭」。
《国语辞典》:扭筋  拼音:niǔ jīn
身体因动作用力过猛或转动不慎,使筋肉受挫伤。如:「他不慎扭筋,无法使力,只好放弃这一场比赛。」
《國語辭典》:捏手捏脚(捏手捏腳)  拼音:niē shǒu niē jiǎo
1.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的样子。《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贼略推一推,豁地开了。捏手捏脚,直到房中,并无一人知觉。」《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轻轻的挨将进去,捏手捏脚逐步步走入。」也作「蹑手蹑脚」。
2.动手动脚,举止轻浮的样子。《儒林外史》第四二回:「二爷趁空把细姑娘拉在一条板凳上坐著,同他捏手捏脚,亲热了一回。」《野叟曝言》第六五回:「遇著捏手捏脚的,把手一格,便俱负痛,缩手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