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03,分61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四代
皮骨
形体
玉体
文体
发肤
遗体
身躯
鸡骨
身首
老骨
躯干
体性
躯壳
身形
《國語辭典》:四代  拼音:sì dài
虞、夏、商、周四个朝代。《礼记。学记》:「三王四代唯其师。」汉。郑玄。注:「四代,虞、夏、殷、周。」
《國語辭典》:四大  拼音:sì dà
1.称道、天、地、王。语本《老子》第二五章:「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2.佛教用语。指地、水、火、风,乃组成宇宙、人身的基本元素。《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一旦无常,四大消歇。」《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因晓得人身四大乃是假合,形有时尽,神则常存。」
3.指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漢語大詞典》:皮骨
(1).皮和骨。常用来形容躯体瘦瘠。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之四:“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2).泛指身体。 宋 梅尧臣 《闻刁景纯侍女疟已》诗:“今虽病且已,皮骨尚尪羸。”
(3).喻指表面的,粗浅的。 宋 阮阅 诗话总龟后集·效法:“学 杜甫 而得其皮骨者鲜矣,又况其髓哉!”
《國語辭典》:形体(形體)  拼音:xíng tǐ
1.形状,身体外貌。《汉书。卷三○。艺文志》:「便辞巧说,破坏形体。」《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
2.分界。《周礼。地官司徒。遂人》:「以土地之图经田野,造县鄙形体之法。」汉。郑玄。注:「经形体皆谓制分界也。」
《國語辭典》:玉体(玉體)  拼音:yù tǐ
1.尊称别人的身体。《战国策。赵策四》:「恐太后玉体之有郤也,故愿望见太后。」《三国演义》第七八回:「大王善保玉体,不日定当霍然。」
2.美女的身体。《文选。曹植。美女篇》:「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國語辭典》:文体(文體)  拼音:wén tǐ
文章的体裁或风格。《文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自汉至魏四百馀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隋书。卷三五。经籍志四》:「世有浇淳,时移治乱,文体迁变,邪正或殊。」
《漢語大詞典》:发肤(髮膚)
(1).头发与皮肤。《孝经·开宗明义》:“身体髮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忘髮肤之明戒,寻乾没於难冀。”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生员是读过圣贤书的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2).借指身体。国语·齐语:“霑体涂足,暴其髮肤,尽其四支之敏,以从事於田野。”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上:“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赐。惟髮肤是父母所生。” 明 刘基 《短歌行》:“髮肤剥削稜骨生,鲜芳菸邑成枯茎。” 章炳麟 《訄书·通谶》:“人偶万物,而视以己之髮肤,髮肤有触,夫谁不感觉?”
《國語辭典》:遗体(遺體)  拼音:yí tǐ
1.人的身体,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骨肉,故称为「遗体」。《礼记。祭义》:「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
2.死者的尸体。
《國語辭典》:身躯(身軀)  拼音:shēn qū
1.身材。《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狰狞胡貌,劣撅身躯。」
2.身体。《文选。王褒。洞箫赋》:「托身躯于后土兮,经万古而不迁。」
《國語辭典》:鸡骨(雞骨)  拼音:jī gǔ
1.鸡的骨头。
2.南方土著民,以灼鸡骨卜吉凶。宋。苏轼 雷州诗八首之五:「呻吟殊未央,更把鸡骨灼。」
《漢語大詞典》:鸡卜(雞卜)
古代占卜法之一。以鸡骨或鸡卵占吉凶祸福。史记·孝武本纪:“乃令 越 巫立 越 祝祠,安臺无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上信之, 越 祠鸡卜始用焉。” 张守节 正义:“鸡卜法,用鸡一,狗一,生,祝愿讫,即杀鸡狗煮熟,又祭,独取鸡两眼,骨上自有孔裂,似人物形则吉,不足则凶。今 岭 南犹此法也。” 唐 张说 《宋公遗爱碑颂》:“犦牛牲兮菌鸡卜,神降福兮公寿考。”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鸡卜:“南人以鸡卜。其法以小雄鸡未孳尾者,执其两足,焚香祷所占而扑杀之,取腿骨洗浄,以麻线束两骨之中,以竹梃插所束之处,俾两腿骨相背於竹梃之端。执梃再祷。左骨为儂,儂者,我也。右骨为人。人者,所占之事也。乃视两骨之侧所有细窍,以细竹梃长寸餘者徧插之,或斜或直或正或偏,各随其斜直正偏而定吉凶。其法有一十八变。大抵直而正或附骨者多吉,曲而斜或远骨者多凶。亦有用鸡卵卜者:焚香祷祝,书墨於卵,记其四维而煑之。熟乃横截,视当墨之处,辨其白之厚薄,而定儂人吉凶焉。”
《漢語大詞典》:身首
(1).躯干和头颅。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身首被梟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 晋 潘岳 《西征赋》:“分身首於锋刃,洞胸腋以流矢。”
(2).指身体。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元来昨夜那妇人身首,已斫做三段,鲜血横流,热腥扑鼻。”
(3).借指生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郭淮 ﹞乃命左右追夫人还,於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
(4).指魁梧高大的身材。 宋 王溥 五代会要·京城诸军:“选武艺超絶及有身首者,分署为殿前诸班。”
《漢語大詞典》:老骨
(1).指书法遒劲的风格。法书要录卷二载 南朝 梁 陶弘景 《与梁武帝论书启》:“使 元常 老骨,更蒙荣造; 子敬 儒肌,不沉泉夜。”
(2).指衰老的身体。 元 虞集 《后续咏贫士》:“老骨寒不寐,夜长况闻风。”
《國語辭典》:躯干(軀幹)  拼音:qū gàn
1.人体由颈部至臀部的部分。
2.泛指身体。《乐府诗集。卷八十五。杂歌谣辞三。陇上歌》:「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唐。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谷郡防禦判官〉诗:「子虽躯干小,老气横九州。」
3.引申为事物的主要部分。
分類:躯干身体
《國語辭典》:体性(體性)  拼音:tǐ xìng
1.本性。《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闻阿母体性谦虚,必有逊让。」
2.文学评批理论上指文章的风格与作家的性情。见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体性》。
《國語辭典》:躯壳(軀殼)  拼音:qū ké
指有形的身体,相对于无形的精神而言。《朱子语类。卷五。性情心意等名义》:「心岂无运用,须常在躯壳之内。」宋。孔武仲松上老藤〉诗:「蛇蟠筋脉壮,龙死躯壳在。」
《國語辭典》:身形  拼音:shēn xíng
身材体形。如:「他们兄弟俩身形相仿,远远看,分不出谁是谁。」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二折:「火燎也似身躯热,锥剜也似额角疼,即渐里瘦了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