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蹈袭(蹈襲)  拼音:dào xí
因袭成规,而不能自辟途径。《金史。卷一二六。文艺传下。李经传》:「喜出奇语,不蹈袭前人。」
《国语辞典》:蹈袭故常(蹈袭故常)  拼音:dào xí gù cháng
因循承袭故有的成规。如:「做事应求创新,不可一味蹈袭故常。」
《漢語大詞典》:重袭(重襲)
(1).一层又一层,重迭。《淮南子·主术训》:“闺门重袭,以避姦贼。”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使面黝而黑丑,垢重袭而覆部,占射之者,十而失九。”
(2).比喻修身严谨。吕氏春秋·贵信:“信而又信,重袭於身,乃通於天。” 汉 贾谊 新书·容经:“谚曰:‘君子重袭,小人无由入。’”
(3).犹蹈袭。《诗刊》1978年第3期:“如果重袭别人用烂了的老套子,那么就不可能造成诗味和特色。”
《漢語大詞典》:袭蹈(襲蹈)
犹蹈袭。因袭沿用。《韩诗外传》卷七:“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蹈其所以安存,则未有以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唐 韩愈 《樊绍述墓志铭》:“多矣哉,古未尝有也!然而必出於己,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又何其难也!” 清 薛福成 《叙疆臣建树之基》:“曩昔大吏无卓絶之才识,往往袭蹈故常,或欲措施而权不属,未能奋树规模。” 章炳麟 《程师》:“自 晋 以降,特达之士,虽往往在吏职,然不以其学假借王官,何者?知学校之守,袭蹈常故而已!”
《漢語大詞典》:践袭(踐襲)
犹蹈袭。 宋 文同 《成都府运判厅宴思堂记》:“今其所谓佐者之居,旧尝一切置之,寻废既復,亦践袭往制,回曲庳狭,不足以视清旷,讲燕休。” 元 李源道 《故宋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为文章,伟丽卓然天成,不践袭陈言宿説。”
分類:蹈袭
《漢語大詞典》:踏袭(踏襲)
犹蹈袭。 丰子恺 《湖畔夜饮》:“因为他们往往爱用古典,踏袭传统,咬文嚼字,卖弄玄虚。”
分類:蹈袭
《漢語大詞典》:践迹(踐跡)
亦作“ 践跡 ”。
(1).踩着前人的足迹。犹蹈袭,因袭。论语·先进:“ 子张 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明 李贽 《〈世纪列传总目〉后论》:“儒臣虽名为学而实不知学,往往学步失故,践迹而不能造其域,卒为名臣所嗤笑。” 明 袁宏道 《钦叔阳秀才》:“善人不践跡,彼却步步学 尧 舜 ,有恒踽踽凉凉,彼却与物无忤。”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不践迹:“服 尧 之服,诵 尧 之言,行 尧 之行,所谓践迹也。” 王闿运 《江陵书院记》:“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言远慕古圣,未若践迹循涂之易为功也。”
(2).实践,实行。 晋 郗超 《答傅郎》诗:“奇趣感心,虚飇流芳。始自践跡,遂登慧场。”
(3).行迹;行为。 金 王若虚 《复之纯交说》:“慵夫因人而寄声曰:‘子之病果革矣。已寔行行,谓人之亢;悯我将颠,而子则先。是何其言之近似而践跡之乖歟!’”
《漢語大詞典》:蹈拾
谓蹈袭前人,拾人牙慧。 柴萼 《梵天庐丛录·美人杂咏》:“予於近世词家,常称 有宋 ,独《恨补楼词》,不蹈拾 宋 人一字一调,而一往情深,有 后主 之高妙。”
分類:蹈袭前人
《國語辭典》:拾人涕唾  拼音:shí rén tì tuò
比喻蹈袭他人的言论或主张。宋。严羽《沧浪诗话。答吴景仙书》:「仆之诗辩,乃断千百年公案,……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也作「拾唾」、「拾人唾涕」、「拾人唾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