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踏 → 蹋踏”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水步
(1).水兵和步兵。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此天以君授孤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诸人徒见 操 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復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
《南齐书·武帝纪》:“车驾幸 琅邪城 讲武,习水步军。”
(2).指水上和陆上。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自 僰道 至 朱堤 ,有水步道,水道有 黑水 及 羊官水 ,至险难行,步道度三津,亦艰阻。” 唐
皎然 《望远村》诗:“林杪不可分,水步遥难辨。”
(3).高于水面供人踩踏以渡水的木桩或石墩。 宋
叶适 :“某地有松林水步,今忘之矣。”
(4).即水埠。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张伯颜圹志》:“此石不知何时出土,被 谢泽 土人筑为水步。”参见“ 水埠 ”。
《漢語大詞典》:水埠
江河、池溏边用石块等砌成供人洗涤或泊船的埠头。 叶圣陶 《火灾·晓行》:“靠着池的东南岸,是一所破旧的农舍,屋后有一个水埠通到池面。”
《國語辭典》:履尾 拼音:lǚ wěi
踩踏虎尾。比喻面临险境。《晋书。卷九二。文苑传。袁宏传》:「虽遇履尾,神气恬然。」也作「履虎尾」。
《國語辭典》:履虎尾 拼音:lǚ hǔ wěi
踩踏虎尾。比喻身处险境。《易经。履卦》:「履虎尾,不咥人,亨。」三国魏。王弼。注:「履虎尾者,言其危也。」《后汉书。卷六二。荀淑传。论曰》:「荀公之急急自励,其濡迹乎?不然何为违贞吉而履虎尾焉?」也作「履尾」。
《漢語大詞典》:登蹑(登躡)
(1).晋升职位。 汉
蔡邕 :“质奉机密,趋走陛下,遂由端右出相外藩,还尹輦轂,旬日之中,登躡上列。”
(2).踩踏山路。
《宋书·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登躡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我思飞步缀登躡,又欲生綃乞图写。”
(3).犹登临。 宋
欧阳修 《送杨员外》诗:“闻君东南行,山水恣登躡。”
《漢語大詞典》:蹑蹬(躡蹬)
踩踏石级。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仙人洞》:“洞在红门内东山腰间,去碑楼三里。躡蹬而上,洞口仅容一人。” 李木庵 《登屴崱峰》诗:“攀藤躡蹬踏云起,奋身直捣百灵宫。”
《國語辭典》:履虎尾 拼音:lǚ hǔ wěi
踩踏虎尾。比喻身处险境。《易经。履卦》:「履虎尾,不咥人,亨。」三国魏。王弼。注:「履虎尾者,言其危也。」《后汉书。卷六二。荀淑传。论曰》:「荀公之急急自励,其濡迹乎?不然何为违贞吉而履虎尾焉?」也作「履尾」。
《漢語大詞典》:踏行
亦作“蹋行”。亦作“蹹行”。
(1).搜查;察看。“前茅虑无” 杜预 注“如今军行,前有斥候蹋伏” 唐 孔颖达 疏:“前有斥候蹋伏者,令人远在军前斥度候望,虑有伏兵,使蹋行之。”蹋,一本作“ 蹹 ”。 宋
苏辙 :“欲乞圣慈特选骨鯁臣僚及左右亲信,往 河 北计会,逐处安抚转运、提刑、州县及北外监丞司官,同共踏行,详具图録,开述利害,保明闻奏。”
(2).踩踏,行走。 庾信
《镜赋》“朱开锦蹹,黛蘸油檀” 清 倪璠 注:“朱,丹色。谓蹹行之处用锦绣为之,有丹色也。”
《國語辭典》:踏碓 拼音:tà duì
用脚踏的舂米碓。宋。
陆游 〈〉:「腰镰卷黄云,踏碓舂白玉。」
《國語辭典》:踏弩 拼音:tà nǔ
用脚踩动机关以发射弓箭的装置,所射出的弓箭比平常弓箭力量强大。《水浒传》第二三回:「只见这十个乡夫,都拿著禾叉、踏弩、刀、鎗,随即拢来。」
《漢語大詞典》:踏轮(踏輪)
亦作“蹋轮”。 踩踏陶钧转轮,制成器皿的坯胎。
《百喻经·观作瓶喻》:“譬如至陶师所,观其蹋轮,而作瓦瓶。看无厌足。”
《漢語大詞典》:踏硬
谓用脚踩踏硬弩而发箭。 宋
欧阳修 :“惟有踏硬射亲,最为实艺。” 宋
曾巩 :“今来训练,日久,各以精熟,甚有踏硬出格之人。”
《國語辭典》:蹅踏 拼音:chǎ tà
践踏。元。高文秀《諕范叔》第一折:「人平了你宅舍,马践了你庭堂,将你魏国踏踏的粉碎。」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一折:「你蹅踏的我忒太过,这妮子欺负的我没奈何。」
《漢語大詞典》:踏藉
亦作“ 踏籍 ”。 践踏;踩踏。 唐
杜甫 《催宗文树鸡栅》诗:“踏藉盘案翻,终日憎赤幘。”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内载钱抛之,更相踏籍,老少死者非一。”籍,一本作“ 藉 ”。
《旧唐书·窦建德传》:“会云雾昼晦,两军不辨, 隋 军大溃,自相踏藉,死者万餘。”
《漢語大詞典》:踏坏
做砖坯的泥须经反复踩踏以使黏稠,这一工艺过程称踏坯。 宋
洪迈 《夷坚三志辛·池口镇牛》:“ 池州 池口镇 皆诸军分屯列营,前军寨据 黄龙冈 ,作窰烧製砖瓦,豢牛两头,以供踏坏之用。”
《漢語大詞典》:那撚
腾挪踩踏。 元
王实甫 第二折:“已抛下二掷,似啄木寻食,从来那捻无凝滞,疾局到底便宜。”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一出:“等待得脚儿鬆大步重那捻,直翻身戳倒黑山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