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踏 → 蹋踏”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踏节(踏節)
亦作“蹋节”。 以脚踏地打节拍。 唐
张祜 《观杨瑗柘枝》诗:“紫罗衫宛蹲身处,红锦靴柔踏节时。” 元
杨维桢 :“十三红儿舞鷓鴣,轻莲蹋节随疾徐。”
《國語辭典》:趵趵 拼音:bō bō
拟声词。形容脚踏地的声音。唐。
元稹 :「牛叱叱,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
《漢語大詞典》:蹑节(躡節)
谓用脚有节奏地踏地。
《文选·傅毅〈舞赋〉》:“於是躡节鼓陈,舒意自广。” 李周翰 注:“躡节鼓陈,谓足躡节与鼓合应也。”
《漢語大詞典》:束躅
谓频频地踏地。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逸周书四》“束躅”:“东当为束,字之误也。束躅,叠韵字,谓数以足踏地而称善也。” 章炳麟
《太子晋神仙辩》:“﹝ 师旷 ﹞束躅其足,以示去国。”
《國語辭典》:跳脚(跳腳) 拼音:tiào jiǎo
因焦急或发怒而跺脚。如:「这事要等待机会,你现在急得跳脚又有什么用?」
《國語辭典》:跗蹋 拼音:fū tà
以脚蹋地。《文选。傅毅。舞赋》:「浮腾累跪,跗蹋摩跌。」
《漢語大詞典》:踏拍子
按照乐曲节奏踩踏地面。 李劼人 《暴风雨前》第五部分三:“办事人不知从哪里借来了四名号手、两名鼓手,由体操教习领着,在内操场走了几周,教学生们怎么样来踏拍子。”
《漢語大詞典》:踏蹀
亦作“蹋蹀”。 顿足,踏地。:“我欲上 蜀 蜀水 难,蹋蹀珂头腰环环。”
《隋书·五行志上》:“ 周宣帝 与宫人夜中连臂蹋蹀而歌曰:‘自知身命促,把烛夜行游。’帝即位三年而崩。”
《国语辞典》:跺跺脚(跺跺脚) 拼音:duò duo jiǎo
以脚连连用力踏地,表示极度愤怒、不满、著急等激动的情绪。如:「她生气的跺跺脚,二话不说,转头就走了。」
《国语辞典》:蹈厉之志(蹈厉之志) 拼音:dào lì zhī zhì
蹈厉,踏地猛烈,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蹈厉之志比喻奋发前进的志向。明。刘基〈齐侯袭莒〉:「发扬蹈厉之志,以成从简尚功之俗,盖其流风之未泯欤。」
《漢語大詞典》:咯嘣
亦作“ 咯崩 ”。
(1).象声词。脚踏地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只见 良夫人 带了自己所用的老妈子,咯嘣咯嘣的跑了过来。”
(2).象声词。咬嚼声。 管桦 《怕水的人》:“﹝大家﹞嗑着葵花子儿,咯崩咯崩地吃着炒爆花。”《诗刊》1978年第9期:“你听到父亲的牙齿咬得咯嘣咯嘣响。”
《國語辭典》:咯噔 拼音:gē dēng
拟声词。形容物体碰击的声音。《红楼梦》第一二回:「半日不见人来,忽听咯噔一声,东边的门也倒关了。」
《漢語大詞典》:跺跶(跺躂)
反复踏地。 梁斌 《红旗谱》三:“ 老驴头 那时还年轻,跺躂着两只脚,说:‘ 老祥叔 !你要下 关东 ?不行!’” 梁斌 《红旗谱》二六:“他换上油鞋,跺躂跺躂脚,戴上帽子,就要出门。”
《國語辭典》:跺脚(跺腳) 拼音:duò jiǎo
顿足。提起脚连连用力踏地,为愤怒、著急等情绪激动的表现。《红楼梦》第一五回:「智能急的跺脚,说著:『这算什么!』」《文明小史》第三回:「金委员连连跺脚,也不顾柳知府在座。」也作「跺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