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三六○
赵亮夫,字茂德,开封(今河南开封)人,淳熙十二年知广德军,绍熙、庆元间历知秀州、常州、湖州。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四、七三之六二、七四之五,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一一五。
朱钦则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二七一
朱钦则,字敬父,一字敬之,邵武军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登乾道八年进士第。庆元中,干办诸司粮料院。嘉泰二年,除秘书丞,改监察御史。出知宁国府。嘉定元年为臣僚奏劾,放罢。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宋会要辑稿》礼五○之一五、职官七四之二九、选举二二之一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9—1224 【介绍】: 宋婺州东阳人,字谦仲。宁宗庆元二年进士。私淑吕祖谦兄弟之学。通判通州,凿五狼山石麓,引江水入河以溉民田,自是岁大稔而商舶亦通。官至太常博士。曾因轮对上疏,推言理学之有益于治道。
全宋文·卷六七○一
李大有(一一五九——一二二四),字谦仲,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绍熙四年补博士弟子员。庆元二年中进士第,授益阳主簿。改平江府教授,知福州闽县,通判通州。召入朝,主管官告院,历司农寺、太常寺主簿,官终太常博士。嘉定十七年卒,年六十六。见魏了翁《太常博士李君墓志铭》(《鹤山大全集》卷七五),《金华先民传》卷六。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三九三
施康年,字寿翁,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乾道五年进士,治《》。嘉泰初为监察御史,开禧元年以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兼国史院编修,历迁右正言兼侍讲,附攻庆元党人,进集英殿修撰,出知隆兴府。嘉定二年以宝谟阁待制知潭州。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三二、食货六一之一四三、刑法三之三八、兵六之二八,《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宋元学案》卷九七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徽州休宁人,字子潜。孝宗淳熙间进士。历官司农少卿、提点浙西刑狱,剖决无滞。时旱蝗民饥,官吏仍督逋赋税,乃尽释之,期以秋后偿付,民藉以生。改福建宪使,请老归。卒。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孝忠,字正臣,历阳(今安徽和县)人(《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寓鄞县(今浙江宁波)。邵子。宁宗庆元中权知荆门军(《周文忠集》卷六五《张邵神道碑》)。嘉泰四年(一二○四)知郴州(明万历《郴州志》卷二)。嘉定元年(一二○八),由京西转运判官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三○)。八年,知金州,旋罢(同上书职官七五之七)。有《野逸堂词》一卷,已佚。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五七二○
张孝忠,字正臣,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邵子。隆兴元年进士。开禧三年为京西转运判官,以臣僚论放罢。知金州。嘉定八年正月又以论罢。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二五、七四之三○、七五之七,《宋史》卷三七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大异,字伯珍,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大性弟。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历刑工部架阁文字、太学正、将作监主簿、司农寺丞。宁宗即位,出为夔州路转运判官(《两朝纲目备要》卷九)。嘉泰三年(一二○三),召除秘书监,四年,为中书舍人(《南宋馆阁续录》卷七)。迁右谏议大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之七二)。因与韩侂胄不合,罢(《宋史》卷四七四《韩侂胄传》)。嘉定元年(一二○八)知平江府,三年,知建康府(《吴郡志》卷一一)。归居豫章(《水心集》卷一○《风云堂记》)。事见《宋史》卷三九五《李大性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六二七一
李大异,字伯珍,其先端州四会(今广东四会)人,徙洪州新建(今江西南昌)。大性弟。登乾道八年进士,绍熙初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历国子正、太学正,迁将作监主簿。庆元五年为广西安抚使、知静江府。嘉泰中为秘书监,兼权中书舍人。开禧元年,以右谏议大夫兼侍讲。补外,历知平江府、建宁府,嘉定六年罢。见《宋史》卷三九五《李大性传》,《吴郡志》卷一一,《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之七二、礼四九之八五,雍正《广西通志》卷五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南剑州顺昌人,字子晦。孝宗乾道五年进士。以宣教郎知莆田县,务重风教,抑豪强。迁广东提举刑狱,弹劾不避权贵。累官吏部左选郎官,奉祠卒。少学释氏,后受业于朱熹。为学者讲明圣贤心学之要,确守师说,不为时论所变。有《文公语录》、《春秋会要》、《槎溪集》。
全宋诗
廖德明,字子晦,号槎溪,顺昌(今属福建)人。受业于朱熹。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历知莆田、桂平县,通判潮州,知浔州,提点广西、江西、广东刑狱,知广州兼广东经略使。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由知处州任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四七)。有《槎溪集》,已佚。事见《宋元学案》卷六九。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六一六○
廖德明,字子晦,号槎溪,南剑州顺昌(今福建顺昌)人。受业于朱熹,登乾道五年进士第。历知莆田县,通判潮州,知浔州。除广西提点刑狱,移江西、广东,后以直秘阁知广州兼广东经略使。进直焕章阁,除吏部左选郎官,奉祠卒。有《文公语录》、《春秋会要》、《槎溪集》等。见《宋史》卷四三七本传,《宋元学案》卷六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0—1219 【介绍】: 宋饶州馀干人,字履常。赵汝愚长子。孝宗淳熙十一年进士。历官监饶州赡军酒库、抚州军事推官、江西转运司干办公事等。因父被贬死,阖门自处数年。父追复故官,起知南昌县。改监都进奏院,请昭雪父冤,改正诬史。出知江州,蠲和籴,修陂塘。提举江西常平兼权隆兴府事,修复养济院,更张社仓。官至直秘阁、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
全宋文·卷六七○三
赵崇宪(一一六○——一二一九),字履常,居馀干(今江西余干西北),汝愚长子。淳熙八年以取应对策第一,越三年擢甲科,为保义郎、监饶州赡军酒库,累官江西转运司干办公事。父贬死,阖门自处。父复故官职,起知南昌县,升藉田令,改监行在都进奏院。历秘书郎、考功郎,出知江州。提举江西常平兼权隆兴府及帅漕司事,迁转运判官仍兼帅事,以直秘阁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嘉定十二年卒,年六十。见真德秀《赵华文墓志铭》(《真文忠公集》卷四四)、《宋史》卷三九二《赵汝愚传》附《赵崇宪传》。
赵善防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四三九
赵善防,字若川,太宗七世孙。淳熙十四年为承务郎、特添差马军行司主管机宜文字。嘉泰中知常州,开禧元年直宝谟阁,权发遣临安军府事。三年改福建运判。见叶适《赵公行状》(《水心文集》卷二六),《宋会要辑稿》刑法四之九一,《文献通考》卷二七,《南宋制抚年表》卷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抚州宜黄人,字宗望,号竹严。孝宗淳熙十一年进士。历乐昌尉、曲江令,一意抚绥,狱无滞囚。后除广东提刑,未赴卒,年七十。
全宋文·卷六五九八
邹非熊,字宗望,号竹岩,抚州宜黄(今江西宜黄)人。淳熙十一年进士,授乐昌尉。绍熙中知韶州曲江县。擢邵州通判。嘉泰元年知汀州,移知象州。后除广东提刑,未赴,卒。著有《竹岩集》。见所撰《太和院塔记》、《龙泉院新塑佛像记》,《永乐大典》卷七八九三所引《临汀志》,《万姓统谱》卷六二,雍正《江西通志》卷八○,雍正《福建通志》卷三二。
何大节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1 【介绍】: 宋太平州人,字立可。宁宗庆元二年进士。累官知黄州。嘉定十四年,金人陷黄州,为敌骑拥入大江,死于赤壁矶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台州临海人,字翚仲。孝宗淳熙五年进士。累官工部郎中。时韩侂胄柄国,飞卿未尝一造请,逾月即丐去,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盐事。后擢监察御史,以言事忤侂胄,改司农卿,总领江淮军马钱粮,以身率俭,节缩浮苛。宁宗开禧中擢户部侍郎。
全宋文·卷六七○六
商飞卿,字翚仲,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淳熙五年进士,任无为军教授,累官至工部郎中。出为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盐事。擢监察御史,以言事忤韩侂胄,罢为奉常。请外,以秘阁修撰为荆湖南路转运判官。后改司农卿,总领江东、淮西军马钱粮。开禧中,擢户部侍郎,卒。见《宋史》卷四○四本传,《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1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象先。薛季宣兄子。太学出身。历太学博士、枢密院编修官。孝宗时为左补阙,劾首相王淮去位。光宗即位,历湖北运判、权户部侍郎。宁宗开禧北伐,任兵部尚书、京湖宣抚使,因委任失当、措置无方,夺职。韩侂胄死,被劾迎合用兵之议,谪福州。卒谥恭翼,改谥文节。雅慕朱熹,研道德性命之旨,谈天文、地理、钟律、象数之学。有遗稿。
全宋文·卷六二六八
薛叔似(一一四一——一二二一),字象先,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季宣族子。乾道八年进士,授迪功郎、明州鄞县主簿。淳熙中历太学博士,除枢密院编修官、江南东路转运判官。绍熙中除荆湖北路转运判官、直秘阁、福建路转运判官,入为太常少卿、秘书监,兼礼部侍郎、枢密院都承旨。庆元元年罢归。嘉泰中起知广州,差知隆兴府,改知庐州,权兵部侍郎。开禧中除吏部侍郎兼侍读,差充京西湖北宣谕使,除兵部尚书、宣抚使、端明殿学士。韩侂胄被诛后,谪福州。嘉定十四年卒,年八十一,谥恭翼。见薛师雍《薛叔似圹志》(温州市文管会拓片),《宋史》卷三九七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三山人,字岩老,号白石。孝宗乾道五年进士。宁宗嘉定中累官直秘阁、知静江府。工诗,时人与姜白石并称,号“双白石”。有《白石丛稿》。
全宋诗
黄景说,字岩老,号白石,福州闽清(今属福建)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主管官告院(《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一三)。嘉泰四年(一二○四),除秘书丞。开禧元年(一二○五),为广东运判。嘉定元年(一二○八)知静江府(清雍正《广西通志》卷五一)。三年,召为国史院编修兼军器监丞。与姜白石并称,有《白石丛稿》(《缘督集》卷一八《白石丛稿序》),已佚。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七、九。今录诗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