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趺坐  拼音:fū zuò
两脚盘腿打坐。唐。王维〈登辨觉寺〉诗:「软草从趺坐,长松响梵声。」《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秋公正在房中趺坐,忽然祥风微热,彩云如蒸。」
《漢語大詞典》:趺跏
双足交迭而坐。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汪越》:“老人携 越 绕出屋后,入一土穴中,黝然如漆,正中设一蒲团,使 越 趺跏其上。”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假和尚》:“一日,晨兴,冠毘罗,服紫衣,据大殿之基,趺跏而坐。”参见“ 趺坐 ”。
分類:双足
《漢語大詞典》:趺座
亦作“ 趺坐 ”。 碑刻等的底座。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昭仪尼寺:“趺坐上铭云:‘ 晋 泰始 二年五月十五日侍中中书监 荀勗 造。’” 明 宋濂 《莆田林氏重建先祠记》:“於是列为神版者五,高四尺,博一尺有八寸,下设趺座,用粉涂而元书之。”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二》:“此石既非山中所产,又非寻常勒字之石,上有芝盖,下有趺坐,儼然成具,非未刻之石也。”
分類:碑刻底座
《漢語大詞典》:全跏趺坐
佛教用语。佛徒跏趺坐法中,交叉两足并分置两膝上称全跏趺坐。参见“ 跏趺 ”。
《國語辭典》:跏趺  拼音:jiā fū
盘足而坐,脚背放在股上。即打坐的坐姿。唐。白居易 在家出家诗:「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多不应。」
《漢語大詞典》:结加趺坐(結加趺坐)
见“ 结跏趺坐 ”。
《漢語大詞典》:结跏趺坐(結跏趺坐)
亦作“ 结加趺坐 ”。 佛教徒坐禅法,即交迭左右足背于左右股上而坐。分降魔坐与吉祥坐两种:前者先以右趾押左股,后以左趾押右股,手亦左在上,诸禅宗多传此坐;后者先以左趾押右股,后以右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放于二股之上,手亦右押左,安仰跏趺之上,相传即如来成正觉时坐法。 晋 法显 佛国记:“菩萨入中,西向结加趺坐,心念若我成道,当有神验。”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 可常 脱了衣裳,遍身抹浄,穿了衣服,入草舍结跏趺坐圆寂了。” 清 龚自珍 《定盦观仪》:“初观 阿弥陀佛 见小身,顶有圆光,结加趺坐,住在我顶上。”亦省作“ 结跏 ”。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景林寺:“浄行之僧,绳坐其内,餐风服道,结跏数息。” 宋 欧阳修 《寄题沙溪宝锡院》:“野僧独得无生乐,终日焚香坐结跏。” 清 赵翼 《题吟芗镜影小照》诗:“白毫光满月,不是结跏人。”参阅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八。
《漢語大詞典》:结跏趺坐(結跏趺坐)
亦作“ 结加趺坐 ”。 佛教徒坐禅法,即交迭左右足背于左右股上而坐。分降魔坐与吉祥坐两种:前者先以右趾押左股,后以左趾押右股,手亦左在上,诸禅宗多传此坐;后者先以左趾押右股,后以右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放于二股之上,手亦右押左,安仰跏趺之上,相传即如来成正觉时坐法。 晋 法显 佛国记:“菩萨入中,西向结加趺坐,心念若我成道,当有神验。”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 可常 脱了衣裳,遍身抹浄,穿了衣服,入草舍结跏趺坐圆寂了。” 清 龚自珍 《定盦观仪》:“初观 阿弥陀佛 见小身,顶有圆光,结加趺坐,住在我顶上。”亦省作“ 结跏 ”。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景林寺:“浄行之僧,绳坐其内,餐风服道,结跏数息。” 宋 欧阳修 《寄题沙溪宝锡院》:“野僧独得无生乐,终日焚香坐结跏。” 清 赵翼 《题吟芗镜影小照》诗:“白毫光满月,不是结跏人。”参阅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八。
《漢語大詞典》:趺居
踞坐;趺坐。 唐 韩愈 《毛颖传》:“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鬚,八窍而趺居。’” 清 赵文哲 《牟珠洞》诗:“像设因自然,趺居城不坏。”
分類:踞坐趺坐
《漢語大詞典》:僧趺
僧人趺坐。趺坐,佛教修禅者双足交迭而坐。 宋 苏轼 《将往终南和子由见寄》:“终朝危坐学僧趺,闭门不出闲履鳧。”
《漢語大詞典》:趺读(趺讀)
佛教语。谓僧尼趺坐诵经。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致其沙门比丘,比比厥跡,以为拜唱、趺读、丛谈、聚听之凑。”
《漢語大詞典》:趺逝
称佛教徒去世。因其多趺坐蒲团而死,故称。 清 龚自珍 《蒙古像教志序》:“﹝喇嘛 章佳 胡图克图﹞乃取自 后汉 至 唐 各译主所译,悉以今藏语更校成,又以其国《首楞严》已亡,借此土本四译而归;又佐 庄亲王 办理《同文韵统》,於四十一年,趺逝京师。”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晚年病目,能以手捫经卷而辨其字,於四十一年趺逝京师。”
《漢語大詞典》:趺踝
脚背和踝骨。指趺坐。法苑珠林卷二十:“ 永明 七年二月八日,於西第在内堂法会,见佛从东来,威容显曜, 文宣 望身顶礼,因而侍立,自觉已冠裁,及趺踝,佛俛而微笑。”参见“ 趺坐 ”。
《國語辭典》:趺坐  拼音:fū zuò
两脚盘腿打坐。唐。王维〈登辨觉寺〉诗:「软草从趺坐,长松响梵声。」《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秋公正在房中趺坐,忽然祥风微热,彩云如蒸。」
半跏趺坐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两足加于两,谓之结跏趺坐,又曰全跏坐。一足加于一,谓之半跏趺坐,半跏趺。全跏坐有吉祥降魔之二坐。半跏坐亦有吉祥降魔之二种。以右之单足加于左之上,为吉祥之半跏;以左之单足加于右之上,为降魔之半跏。全跏坐为如来坐,半跏坐为菩萨坐。禅苑之半跏,降魔之方也。释氏要览曰:「念诵经云:全加趺是如来坐,半加趺是菩萨坐。」(参见:结跏趺坐)
全跏趺坐
【佛学大辞典】
(杂语)结跏趺坐有全跏半跏之别,交叉两足而置两膝上,为全跏趺坐,置一足于一方之膝谓之半跏趺坐。(参见:结跏趺坐)
趺坐
【佛学大辞典】
(仪式)趺与跗同,足背也。置足背于上,谓之趺坐。有全跏趺坐,半跏趺坐之别。婆娑论曰:「结跏趺坐,是相圆满。」王维诗曰:「软草乘趺坐。」
【俗语佛源】
全称是结跏趺坐,是坐禅入定的姿式。其法:盘膝交叠双腿(结跏),用足背(趺)放在股腿上。单以一趺置一股的,称半跏趺坐;交叠双趺于两股的,称全跏趺坐。这样坐式,形体稳固、端庄,能心安气缓,便于入定。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降魔成道时,就用趺坐,称为「降魔坐」。在古诗中,如唐2王维《登辨觉寺》诗云:「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李明权)
结跏趺坐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陀之坐法也。结加趺于左右上而坐也(跏字添足者所谓蛇足也),跌者足背也,交结左右足背而置于左右上谓之全跏坐,即结跏趺坐也。置左右之一足于左右之一,名为半跏坐。全跏坐有吉祥降魔之二、先以右足押左股,次以左足押右股,手亦上左,谓之降魔坐,反之谓之吉祥坐。释尊于菩提树下成正觉时之身为吉祥坐,而手作降魔印。慧琳音义八曰:「结跏跌坐,略有二种:一曰吉祥。二曰降魔。凡坐皆先以右趾押左股,后以左趾押右股,此即左押右,手亦左在上,名曰降魔坐,诸禅宗多传此坐。依持明藏教瑜伽法门即传吉祥为上。降魔坐有时而用。其吉祥坐,先以左趾押右股,后以右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于二股之上,手亦右押左,安仰跏跌之上,名为吉祥坐。如来昔在菩提树下,成正觉时,身安吉祥之坐,手作降魔之印。故如来常安此坐,转妙法轮。」辅行二之一曰:「结跏者先左后右与两齐。」玄赞二曰:「坐有二相:一降伏坐,以左押右。二吉祥坐,以右押左。今将说法,作吉祥坐,加者重也。即交重足坐,有为跏者,不知所从。」密家一义以上之吉祥坐名莲华坐,以半跏坐为吉祥坐。大日经不思议疏下曰:「结跏坐者,凡坐法,圣善之寺三藏和上边面受,左足先著右上,右足次著左上,名为莲华坐。单足著左上,名为吉祥坐也。别此坐者,非圣坐也。若欲求菩提,学佛坐为得。」同次文曰:「住莲华坐者结跏坐,是所谓先左脚著右上,后右脚著左上也。吉祥坐者,右脚著左上,亦言半跏坐也。」盖不思议疏之莲华坐,即慧琳之所谓吉祥坐,不思议疏之所谓吉祥坐即半跏坐也。
【佛学常见辞汇】
佛陀的坐法,即盘膝而坐。略有二种:若先以右足置于左腿上,再以左足置于右腿上,叫做降魔坐;若先以左足置于右腿上,再以右足置于左腿上者,则叫做吉祥坐。
结跏趺坐因由
【佛学大辞典】
(杂语)智度论七曰:「诸坐法中,结跏趺坐,最安稳不疲极,此是坐禅人坐法。(中略)此是禅坐,取道法坐,魔王见之,其心忧怖。(中略)见画跏趺坐,魔王亦愁怖,何况入道人,安坐不倾动。」嘉祥法华义疏二曰:「结跏趺坐,是诸佛常坐之法。作此坐者,身端而心正也。」行事钞下之三曰:「萨婆多云:加趺坐者,将正心故。」秘藏记钞四曰:「结跏趺坐,其形方形也。方形主不动转德,故入道时殊用此坐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