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二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人之两足譬福智二者。六度中般若为智足,其馀五度为福足,义楚六帖一曰:「智论云:佛积万行于三大劫,福足智足无间无遗。」
【佛学常见辞汇】
福足和慧足。在六度中,般若是慧足,其馀五度是福足。
【三藏法数】
(出金刚经纂要疏)
〔一、福足〕,谓佛于因中,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之福,今于果上,成就应身,相好圆满,万德庄严,是为福足。
〔二、慧足〕,谓佛于因中,由修般若妙慧,成就法身,圆极真常,满菩提果,众智庄严,是为慧足。(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足尊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名两足尊。言在有二脚之生类中为最尊者。是佛之尊号。【又】二足者,譬福智也((参见:二足))。佛圆满福智之二足,故曰二足尊。法华经授记品曰:「供养最上二足尊。」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两足尊,是佛的尊号,因佛在有两足的有情中是最尊最贵者。又佛福慧两足,故被称为二足尊。
二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人之两足譬福智二者。六度中般若为智足,其馀五度为福足,义楚六帖一曰:「智论云:佛积万行于三大劫,福足智足无间无遗。」
【佛学常见辞汇】
福足和慧足。在六度中,般若是慧足,其馀五度是福足。
【三藏法数】
(出金刚经纂要疏)
〔一、福足〕,谓佛于因中,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之福,今于果上,成就应身,相好圆满,万德庄严,是为福足。
〔二、慧足〕,谓佛于因中,由修般若妙慧,成就法身,圆极真常,满菩提果,众智庄严,是为慧足。(梵语菩提,华言道。)
三具足
【佛学大辞典】
(物名)为佛前之供养具,花瓶,蜡烛台,香炉三者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三种在佛前供养的器具,即花瓶、蜡烛台、香炉。
上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高弟也。佛本行集经九曰:「彼众中有一上足弟子名云。」传灯录六祖章曰:「师上足令韬。」
五具足
【佛学大辞典】
(物名)花瓶一双,蜡烛台一双,与香炉之五个佛具。
【佛学常见辞汇】
五种供佛的器具,即花瓶一双,蜡蠋台一对,香炉一个。
不知足者
【佛学大辞典】
(杂语)欲念强而不知足者也。遗教经曰:「不知足者虽富而贫。」
六足尊
【佛学大辞典】
(菩萨)五大明王中大威德明王之别号也。此尊有六头六面六臂六足,所乘之牛,亦为六牛,独以六足名之者,以多足限于此尊也。为西方无量寿佛之忿怒尊,文殊菩萨之所现也。补陀落海会轨曰:「六足尊,无量寿佛忿怒。自性轮,文殊菩萨。」秘藏记钞十曰:「文殊菩萨者,西方四菩萨中第二利菩萨也。此菩萨现所名六足尊,六足尊者大威德也。瑜祇经大威德名六足尊,是其證也。」(参见:大威德明王)
大威德明王
【佛学大辞典】
(明王)五大明王之一。配于西方,本地为阿弥陀。三面六臂。乘大白牛。梵名阎曼德迦。别称降阎魔尊,六足尊等。(参见:降焰魔尊)
六足论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舍利弗之集异门足论,二、大目乾连之法蕴足论,三、大迦多衍那之施设足论,四、提婆设摩之识身足论,五、筏苏蜜多罗之品类足论,六、同人之界身足论也。前三论为佛在世之作,后三论为佛灭后之作,皆论一切有部宗之法义。智度论二谓为六分阿毗昙者是也。后迦多衍尼子作发智论,文义最为广博,故后代之论师,以六论为足,以发智论为身。足为助成之义,此六论助成发智论也。此七论为一切有部宗之根本论藏。俱舍论光记一本曰:「前之六论,义门稍少。发智一论,法门最广。故后代论师说六为足,发智为身。此上七论是说一切有部根本论也。」
六般神足
【佛学大辞典】
(名数)说法华经序品之六瑞也。是佛之神境通所现,故称曰神足。
少欲知足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不多求曰少欲。得少而不懊恼曰知足。无量寿经上曰:「忍力成就,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无染恚痴。」法华经劝发品曰:「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涅槃经曰:「狮子吼菩萨问云:少欲知足有何差别?佛言: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不悔恨。」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当离尘寡欲,不可多求财利,而起贪染,常自知足,调伏诸根,以增长善法也。
四如意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名四神足。为三十七科道品中次四正勤所修之行品。四种之禅定也。前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多,定力小弱,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又名神足。如意者如意而得也。为六通中之身如意通。又总曰六通,是定所生之果也。足者所依之义,如身依足而立。又六通等之如意,依此四种之定而起,故名定为足,又神者灵妙之德,此定为能生灵妙果德之所依,故名足。智度论十九曰:「问曰:四念处四正勤中已有定,何以故不名如意足?答曰:彼虽有定,智慧精进力多,定力弱故,行者不得如意愿。四种定者:欲为主得定,精进为主得定,心为主得定,思惟为主得定。」然四如意足之称目,异说颇多,智度论及法界次第,列欲,精进,心,思惟,辅行七列欲,精进,一心,思惟,是同一也。俱舍论则列欲勤心观,四教仪则列欲念心慧。俱舍光记二十五曰:「此四者依加行而立名:一欲神足,欲于加行位起此定,依欲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二勤神足,于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勤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三心神足,于加行位,一心专住依心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四观神足,于加行位观察理,依观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加行位中虽有多法,而此四法资益最胜,故从此四者而名。」俱舍论二十五曰:「何缘于定立神足名,诸灵妙德所依止故。(中略)神谓受用种种神境,分一为多,乃至广说。足谓欲等四三摩地,此中佛说定果名神,欲等所生等持名足。」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神足,原系四种禅定,谓修此四者,则能如意开发神通。一、欲如意足,谓修道趣果的欲望增进。二、念如意足,谓念念一心,住于正理。三、进如意足,谓精进直前,功无间断。四、慧如意足,谓真照离妄,心不散乱。
【佛学次第统编】
名四神足。前之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长,定力小故。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
一、欲 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
二、念 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三、进 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慧 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一、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庄严彼法者,谓修希即心,令四念处身受心法之观成就也。)
〔二、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三、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数】
谓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一、欲如意足,谓希慕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二、精进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专注一心,无有间杂,如愿满足也。三、念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记忆不忘,如愿满足也。四、思惟如意足,谓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满足也。
四神足
【佛学大辞典】
(名数)集定断行具神足。心定断行具神足。精进断行具神足。我定断行具神足。见婆娑论。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如意足,是三十七道品中四正勤所修的行品,也就是用四种定力摄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欲神足是欲望成就,勤神足是精进无间,心神足是一心正念,观神足是心不驰散。
世雄两足尊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尊号。佛为世间第一之雄者,故曰世雄。在具两足之有情中最为尊贵,故曰两足尊。二种之尊号也。法华经方便品曰:「瞻仰两足尊。」又曰:「诸佛两足尊。」
主伴具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所谈法界缘起之法,以此为主,则以彼为伴,以彼为主,则以此为伴,如此主伴具足而摄德无尽也。十玄门中之第十主伴圆明具德门是也。
目足
【佛学大辞典】
(譬喻)譬智于目。比行于足也。智度论八十三曰:「譬如热时清凉池,有目有足皆可入。」法华玄义二曰:「智为行本,因智目起于行足。」同四曰:「智目行足到清凉池。」止观五曰:「膏明相赖,目足相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