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00,分80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果足
赤足
方足
足法
足踏
足备
得足
不知足
补足
急足
神足
常足
给足
百足
托足
《國語辭典》:果足  拼音:guǒ zú
旅费。《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曹州是咱每乡故,待奔归去,又没果足,怎生去得?」也作「裹足」。
分類:盘缠旅费
《國語辭典》:赤足  拼音:chì zú
赤脚、光著脚。唐。韩愈山石〉诗:「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儒林外史》第四回:「一个蓬头赤足的小使走了进来,望著他道:『老爷,家里请你回去。』」
《漢語大詞典》:赤脚婢(赤腳婢)
韩愈 《寄卢仝》:“一奴长鬚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后因称婢女为“赤脚婢”。 宋 梅尧臣 《次韵答长文内翰遗石器八十八件》:“唯应赤脚婢,收拾怨常酷。”亦作“ 赤脚婢 ”。 清 陈寅 《驭仆篇》:“半饱当门黄脸童,敝衣行市赤脚婢。”亦省称“ 赤脚 ”。 宋 陆游 《农家》:“苍头供井臼,赤脚解缝纫。”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 杨诚斋 自秘书监将漕 江 东,年未七十,退休 南溪 之上,老屋一区,仅庇风雨,长鬚、赤脚纔三四人。”
分類:赤脚婢女
《漢語大詞典》:方足
(1).方形的脚。常与“圆首”连用,表示人的特征。亦借指人。 南朝 宋 颜延之 《重释何衡阳达性论》:“夫阴阳陶气,刚柔赋性,圆首方足,容貌匪殊。”参见“ 圆首方足 ”。
(2).指马之类动物的脚。亦借指马之类动物。 南朝 梁简文帝 《马宝颂》:“圆蹄方足,躑躅在郊,风啸电奔,声遨处囿。”
《國語辭典》:圆首方足(圓首方足)  拼音:yuán shǒu fāng zú
人皆头圆足方,故用以代称人类。《北史。卷七一。隋宗室诸王传。炀帝三子传》:「圆首方足,禀气食毛,莫不尽入提封,皆为臣妾。」《隋书。卷一。高祖纪上》:「八极九野,万方四裔,圆首方足,罔不乐推。」也作「方趾圆颅」。
分類:人类绪言
《骈字类编》:足法
礼记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漢語大詞典》:足踏
踏脚。一般安放于床榻之前,供人上下时踏脚之用。 蒋和森 《风萧萧》一:“贵人一进来,也不跟谁打招呼,对肃立在那里的 李 胡 二人连正眼也没瞧一下,只是漫不经意地往铺着锦茵的大榻上一坐,随即一伸腿,把双脚搁在一个做工细巧的红木雕花足踏上。”
《漢語大詞典》:足备(足備)
齐备。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会仙酒楼:“ 如州 东仁和店, 新门里 会仙楼正店,常有百十分厅舘动使,各各足备,不尚少闕一件。”《元典章·户部上·押运》:“今后应合起运赴部诸物,当该提调正官与所委押运官,眼同点检足备。”
分類:齐备
《骈字类编》:得足
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二年春正月庚辰封功臣皆为列侯大国四县馀各有差下诏曰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
《国语辞典》:不知足  拼音:bù zhī zú
不满足。《红楼梦》第三六回:「看这些人也太不知足,钱也赚彀了,苦事情又侵不著,若个丫头搪塞著身子也就罢了,又还想这个。」
《國語辭典》:补足(補足)  拼音:bǔ zú
增补,使达足数。如:「补足金额」。
《國語辭典》:急足  拼音:jí zú
1.快速传送文书、书信的人。宋。洪迈《夷坚甲志二。陆氏负约》:「陆氏晚步厅屏间,有急足拜于庭,称郑官人有书,命婢取之。」也作「急脚」。
2.拘捕罪犯的捕快。宋。洪迈《夷坚甲志一。王天常》:「一夕,梦二急足追至一处,令闭目露坐,无得窃窥人物。」
《漢語大詞典》:神足
(1).神足通。佛教六通之一。指游涉往来非常自在的神通力量。 晋 法显 佛国记:“我是女人,何由得先见佛?即以神足,化作转轮圣王,最前礼佛。”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明律·释僧璩:“ 璩 案律文有四因缘得现神足:一断疑网,二破邪见,三除憍慢,四成功德定。”参见“ 六通 ”。
(2).犹高足。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一·竺道潜:“凡此诸人,皆 潜 之神足。”
(3).神灵般的脚步。形容行走快速。 汉 应瑒 《驰射赋》:“驊騮激骋;神足奔越。终节三驱,矢不虚发。”
《漢語大詞典》:六通
(1).谓上下四方无不通畅。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诗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烛四时和。”参见“ 六通四辟 ”。
(2).佛教语。谓六种神通力:神境智证通(亦云神足通)、天眼智证通(亦云天眼通)、天耳智证通(亦云天耳通)、他心智证通(亦云他心通)、宿住随念智证通(即宿命智证通,亦云宿命通)、漏尽智证通(亦云漏尽通)。神足通,谓其游涉往来非常自在;天眼通,谓得色界天眼根,能透视无碍;天耳通,谓得色界天耳根,听闻无碍;他心通,谓能知他人之心念而无隔碍;宿命通,谓知自身及六道众生宿世行业而无障碍;漏尽通,谓断尽一切烦恼得自在无碍。前五通,凡夫亦能得之,而第六通,唯圣者始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汰法师 云:六通三明同归,正异名耳。”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至於一乘二諦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 明谢谠《四喜记·诗礼趋庭》:“飞锡起金池,潦倒沙弥,六通五藴见□迷。”参阅《俱舍论·分别智品》
(3).谓通解六试题。宋史·仁宗纪四:“﹝ 至和 二年九月﹞戊辰,詔:试医官须引《医经》《本草》以对,每试十道,以六通为合格。”宋史·选举志一:“凡《三礼》《三传》《通礼》每十道义分经註六道,疏义四道,以六通为合格。”
《漢語大詞典》:常足
永远满足。老子:“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汉 张衡 《东京赋》:“思 仲尼 之克己,履 老氏 之常足。”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盖知足者常足也,不知足者无足也。”
分類:永远满足
《國語辭典》:给足(給足)  拼音:jǐ zú
丰富充裕,足供所需。《后汉书。卷三五。曹褒传》:「其秋大孰,百姓给足,流冗皆还。」
分類:丰富充裕
《國語辭典》:百足  拼音:bǎi zú
动物名:(1)马陆的别名。参见「马陆」条。(2)蜈蚣的别名。参见「蜈蚣」条。
分類:马陆
《國語辭典》:托足  拼音:tuō zú
立足。《三国演义》第二八回:「绿林中非豪杰托足之处。公等后可各去邪归正,勿自陷其身。」也作「托足」。
分類: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