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00,分80页显示  上一页  69  70  71  72  73  75  76  77  78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发智六足
华足
无上两足尊
无足
智目行足
尊足山
进如意足
斑足王
义足经
道神足无极变化经
满足愿
福足
精进如意足
慧足
轮圆具足
发智六足
【佛学大辞典】
(书名)发智论与六足论也,萨婆多宗之根本论有七论,其中发智论最该博,故谓之身论。他六论名为足论。(参见:阿毗达磨)
华足
【佛学大辞典】
(物名)机台等之足造为花形者。于佛前安经等。
无上两足尊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尊号。两足谓如人类有两脚者,以佛于两脚众生中无上尊胜故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无上两足尊,愿说第一法。」
无足
【佛学大辞典】
(杂名)如蛇等。瑜伽论八十三曰:「无足有情者如蛇等,二足有情者谓人等,四足有情者如牛等,多足有情者如百足等。」
智目行足
【佛学大辞典】
(譬喻)譬智解于目,譬修行于足也。(参见:智目)
【佛学常见辞汇】
智解在目,修行在足。
智目
【佛学大辞典】
(譬喻)智犹如目。玄义二曰:「智为行本。因于智目起于行足。目足及境三法为乘。乘于是乘入清凉池。」同四曰:「智目行足,到清凉池。」
尊足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鸡足山之异名。摩诃迦叶入定之处,因推崇之而名曰尊足山。西域记九曰:「屈屈吒播陀山,唐言鸡足,亦谓窭庐播陀山,唐言尊足。(中略)尊者大迦叶波,居中寂灭,不敢指言,故言尊足。」Gurupa%da在今之Gurpa%驿。
进如意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如意足)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四如意足)
四如意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名四神足。为三十七科道品中次四正勤所修之行品。四种之禅定也。前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多,定力小弱,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又名神足。如意者如意而得也。为六通中之身如意通。又总曰六通,是定所生之果也。足者所依之义,如身依足而立。又六通等之如意,依此四种之定而起,故名定为足,又神者灵妙之德,此定为能生灵妙果德之所依,故名足。智度论十九曰:「问曰:四念处四正勤中已有定,何以故不名如意足?答曰:彼虽有定,智慧精进力多,定力弱故,行者不得如意愿。四种定者:欲为主得定,精进为主得定,心为主得定,思惟为主得定。」然四如意足之称目,异说颇多,智度论及法界次第,列欲,精进,心,思惟,辅行七列欲,精进,一心,思惟,是同一也。俱舍论则列欲勤心观,四教仪则列欲念心慧。俱舍光记二十五曰:「此四者依加行而立名:一欲神足,欲于加行位起此定,依欲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二勤神足,于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勤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三心神足,于加行位,一心专住依心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四观神足,于加行位观察理,依观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加行位中虽有多法,而此四法资益最胜,故从此四者而名。」俱舍论二十五曰:「何缘于定立神足名,诸灵妙德所依止故。(中略)神谓受用种种神境,分一为多,乃至广说。足谓欲等四三摩地,此中佛说定果名神,欲等所生等持名足。」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神足,原系四种禅定,谓修此四者,则能如意开发神通。一、欲如意足,谓修道趣果的欲望增进。二、念如意足,谓念念一心,住于正理。三、进如意足,谓精进直前,功无间断。四、慧如意足,谓真照离妄,心不散乱。
【佛学次第统编】
名四神足。前之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长,定力小故。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
一、欲 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
二、念 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三、进 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慧 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一、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庄严彼法者,谓修希即心,令四念处身受心法之观成就也。)
〔二、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三、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数】
谓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一、欲如意足,谓希慕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二、精进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专注一心,无有间杂,如愿满足也。三、念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记忆不忘,如愿满足也。四、思惟如意足,谓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满足也。
斑足王
【佛学大辞典】
(人名)贤愚经十一谓为迦摩沙波陀,译曰斑足。智度论四作劫磨沙波陀,译曰鹿足。以足有斑駮故也,是为天罗国王之太子。故曰斑足太子。后为王,故曰斑足王。尝从邪师之教,欲得千王之头,既得九百九十九王而缺一人,后得普明王,普明王请一日之间,设百座仁王会。第一法师为说四非常偈,普明王闻之而證虚空等定,斑足王得空三昧。此斑足王即佛在世之鸯崛摩国罗An%gulima%ya前身也。仁王经护国品曰:「昔有天罗国王,有一太子欲登王位。一名斑足。太子为外道罗陀师受教,应取千王头以祭家神。自登其位,己得九百九十九王少一王。即北行万里,即得一王,名普明王。其普明王白斑足王言:愿听一日,饭食沙门,顶礼三宝。斑足王许之一日。时普明王,即依过去七佛法,请百法师敷百高座,一日二时讲般若波罗蜜八十亿偈竟。其第一法师为普明王说偈言(即四非常偈)。时普明王眷属得法眼空,王自證虚空等定,还至天罗国斑足王所众中,即告九百九十九王言:就命时到,人人皆应诵过去七佛仁王问般若波罗蜜经中偈句。时斑足王问诸王言:皆诵何法?时普明王即以上偈答王。王闻是法得空三昧。九百九十九王亦闻法己,皆證三空门定。」七卷楞伽经六曰:「昔有一王,乘马游猎,马惊奔逸,入于山险,既无归路,又绝人居。有牝师子与同游处,遂行丑行,生诸子息,其最长者名曰斑足,后得作王。领七亿家,食肉馀习,非肉不食,初食禽兽,后乃至人。所生男女,悉是罗刹。」贤愚经十一曰:「过去久远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大国,名波罗捺。于时国王名波罗摩达,尔时国王将四种兵,入山林中游行猎戏,王到泽上驰禽兽,单只一乘独至深林,王时疲极,下马小休。尔时林中有牸师子,怀欲心盛,行求其偶,困不能得,值于林间见王独坐,淫意转盛,思欲从王,近到其边,举尾背住。王知其意,而自思惟:此是猛兽,力能杀我,若不从意,傥见危害。王以怖故,即从师子,成欲事己,师子还去。诸兵群从已复来到,王与人众即还宫城。尔时师子从是怀胎,日月满足,便生一子,形尽似人,唯足斑駮。师子忆识,知是王有,便衔担来著于王前。王亦思惟,自忆前事,知是己儿,即收取养之。以足斑駮,字为迦摩沙波陀(Kahma%s!a-pa%da),晋言斑足。」(此下说王食人肉,最后记为须陀素弥王得道(法华文句一)亦叙王事,与二经稍异)。(参见:须陀须摩)
义足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义足经,二卷,吴支谦译。由十六小经而成,各经之终有义足偈,因名义足经。义足偈者,补足上说经义之意。
道神足无极变化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四卷,西晋安法钦译。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之异译。经中说如来现十方之身而施化,故名道神足无极变化。
满足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希求者总求成就,圆满具足一切愿之本愿也。
福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足之一。足为进修之义,修施等福德之行,而庄严应身之相好,名为福足。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二足)
【三藏法数】
谓佛于因中,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之福,今于果上,成就应身,相好圆满,万德庄严,是为福足。
二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人之两足譬福智二者。六度中般若为智足,其馀五度为福足,义楚六帖一曰:「智论云:佛积万行于三大劫,福足智足无间无遗。」
【佛学常见辞汇】
福足和慧足。在六度中,般若是慧足,其馀五度是福足。
【三藏法数】
(出金刚经纂要疏)
〔一、福足〕,谓佛于因中,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之福,今于果上,成就应身,相好圆满,万德庄严,是为福足。
〔二、慧足〕,谓佛于因中,由修般若妙慧,成就法身,圆极真常,满菩提果,众智庄严,是为慧足。(梵语菩提,华言道。)
精进如意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如意足之一。(参见:四如意足)
【佛学常见辞汇】
四如意足之一。
【三藏法数】
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如意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名四神足。为三十七科道品中次四正勤所修之行品。四种之禅定也。前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多,定力小弱,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又名神足。如意者如意而得也。为六通中之身如意通。又总曰六通,是定所生之果也。足者所依之义,如身依足而立。又六通等之如意,依此四种之定而起,故名定为足,又神者灵妙之德,此定为能生灵妙果德之所依,故名足。智度论十九曰:「问曰:四念处四正勤中已有定,何以故不名如意足?答曰:彼虽有定,智慧精进力多,定力弱故,行者不得如意愿。四种定者:欲为主得定,精进为主得定,心为主得定,思惟为主得定。」然四如意足之称目,异说颇多,智度论及法界次第,列欲,精进,心,思惟,辅行七列欲,精进,一心,思惟,是同一也。俱舍论则列欲勤心观,四教仪则列欲念心慧。俱舍光记二十五曰:「此四者依加行而立名:一欲神足,欲于加行位起此定,依欲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二勤神足,于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勤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三心神足,于加行位,一心专住依心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四观神足,于加行位观察理,依观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加行位中虽有多法,而此四法资益最胜,故从此四者而名。」俱舍论二十五曰:「何缘于定立神足名,诸灵妙德所依止故。(中略)神谓受用种种神境,分一为多,乃至广说。足谓欲等四三摩地,此中佛说定果名神,欲等所生等持名足。」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神足,原系四种禅定,谓修此四者,则能如意开发神通。一、欲如意足,谓修道趣果的欲望增进。二、念如意足,谓念念一心,住于正理。三、进如意足,谓精进直前,功无间断。四、慧如意足,谓真照离妄,心不散乱。
【佛学次第统编】
名四神足。前之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长,定力小故。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
一、欲 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
二、念 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三、进 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慧 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一、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庄严彼法者,谓修希即心,令四念处身受心法之观成就也。)
〔二、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三、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数】
谓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一、欲如意足,谓希慕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二、精进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专注一心,无有间杂,如愿满足也。三、念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记忆不忘,如愿满足也。四、思惟如意足,谓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满足也。
慧足
【佛学大辞典】
(杂语)二足之一。佛以福慧之二为两足,游履于三界,慧其右足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二足)
【三藏法数】
谓佛于因中,由修般若妙慧,成就法身,圆极真常,满菩提果,众智庄严,是为慧足。(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人之两足譬福智二者。六度中般若为智足,其馀五度为福足,义楚六帖一曰:「智论云:佛积万行于三大劫,福足智足无间无遗。」
【佛学常见辞汇】
福足和慧足。在六度中,般若是慧足,其馀五度是福足。
【三藏法数】
(出金刚经纂要疏)
〔一、福足〕,谓佛于因中,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之福,今于果上,成就应身,相好圆满,万德庄严,是为福足。
〔二、慧足〕,谓佛于因中,由修般若妙慧,成就法身,圆极真常,满菩提果,众智庄严,是为慧足。(梵语菩提,华言道。)
轮圆具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曼荼罗Man!d!ala,一译轮圆具足。轮为车轮,如车轮之毂辋辐等,诸相圆满具足。曼荼罗谓诸佛如来之真实功德,圆满具足,而无欠缺也。大日经疏三曰:「十方世界微尘数大悲万行波罗蜜门,犹如华藏。三乘六道无量应身,犹如根茎条叶发晖相间。以如是众德轮圆周备,故名漫荼罗也。」同四曰:「漫荼罗是轮圆之义。」同四曰:「曼荼罗者名为聚集,今以如来真实功德集在一处,乃至十世界微尘辏数差别智印轮圆辐辏,翼辅大日心王,使一切众生普门进趣,是故说为漫荼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