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2,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3 下一页
验生畜趣
观想曼拿罗净诸恶趣经
五趣地
六趣轮转
宗趣
欲界五趣地
六趣(二)
报趣
略说命终及趣生相
人命终趣生相
旨趣
趣入
趣入(二)
四种意趣
佛类词典(续上)
饿鬼趣验生畜趣
观想曼拿罗净诸恶趣经
五趣地
六趣轮转
宗趣
欲界五趣地
六趣(二)
报趣
略说命终及趣生相
人命终趣生相
旨趣
趣入
趣入(二)
四种意趣
饿鬼趣
【佛学大辞典】
(异类)大乘义章八末曰:「此之六种,经名为道,亦名为趣。」有饿鬼业因者之所趣,故曰饿鬼趣。五趣或六趣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造作饿鬼业因的人所趣向的道途,是五趣或六趣之一。
(异类)大乘义章八末曰:「此之六种,经名为道,亦名为趣。」有饿鬼业因者之所趣,故曰饿鬼趣。五趣或六趣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造作饿鬼业因的人所趣向的道途,是五趣或六趣之一。
验生畜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死相)
(术语)(参见:死相)
死相
【佛学大辞典】
(杂语)验人之死相,知善恶之生处,大小乘论之通说也。智度论曰:「恶业人风大先去故身动,火大先去故身热,善行人地大先去故身静,水大先去故身冷。」唯识论三曰:「又将死时,由善恶业下上身分冷触渐起。」同述记四本曰:「世亲无性摄论皆云:善业从下冷,恶业从上冷,由生胜处恶趣别故。瑜伽第一云:随下上冷,后至于心。斯处初生,最后舍故。」俱舍论十曰:「于命终位于何身分中识最后灭?顿命修者,意识身根欻然总灭。若渐死者,往下人天于足脐心如次识灭。谓随恶趣,说名往下,彼识最后于足处灭。若往人趣,识灭于脐。若往生天,识灭心处。诸阿罗汉,说名不生。彼最后心,亦心处灭。」诸经要集十九依瑜伽论立死相之六验:「一验生人中,若作善之人将死时,先自足冷至脐,脐上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人中。二验生天上,若作善之人,头顶皆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天上。三验生饿鬼,若自顶冷至脐,腰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饿鬼中。四验生畜趣,若自顶冷至膝,膝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畜趣中。五验生地狱,若自顶冷至足,足底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地狱中。六验入涅槃,若罗汉圣人入涅槃,或心或顶数日皆温者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人死亡时的相状。由死亡时的相状可以验知其人将来投生之处。瑜伽论立死相有六验,即一、若作善之人将死时,先自足冷至脐,脐上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人中;二、若作善之人,头顶皆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天上;三、若自顶冷至脐,腰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饿鬼中;四、若自顶冷至膝,膝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畜趣中;五、若自顶冷至足,足底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地狱中;六、若罗汉圣人要入涅槃,或心或顶数日皆温。
(杂语)验人之死相,知善恶之生处,大小乘论之通说也。智度论曰:「恶业人风大先去故身动,火大先去故身热,善行人地大先去故身静,水大先去故身冷。」唯识论三曰:「又将死时,由善恶业下上身分冷触渐起。」同述记四本曰:「世亲无性摄论皆云:善业从下冷,恶业从上冷,由生胜处恶趣别故。瑜伽第一云:随下上冷,后至于心。斯处初生,最后舍故。」俱舍论十曰:「于命终位于何身分中识最后灭?顿命修者,意识身根欻然总灭。若渐死者,往下人天于足脐心如次识灭。谓随恶趣,说名往下,彼识最后于足处灭。若往人趣,识灭于脐。若往生天,识灭心处。诸阿罗汉,说名不生。彼最后心,亦心处灭。」诸经要集十九依瑜伽论立死相之六验:「一验生人中,若作善之人将死时,先自足冷至脐,脐上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人中。二验生天上,若作善之人,头顶皆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天上。三验生饿鬼,若自顶冷至脐,腰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饿鬼中。四验生畜趣,若自顶冷至膝,膝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畜趣中。五验生地狱,若自顶冷至足,足底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地狱中。六验入涅槃,若罗汉圣人入涅槃,或心或顶数日皆温者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人死亡时的相状。由死亡时的相状可以验知其人将来投生之处。瑜伽论立死相有六验,即一、若作善之人将死时,先自足冷至脐,脐上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人中;二、若作善之人,头顶皆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天上;三、若自顶冷至脐,腰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饿鬼中;四、若自顶冷至膝,膝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畜趣中;五、若自顶冷至足,足底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地狱中;六、若罗汉圣人要入涅槃,或心或顶数日皆温。
观想曼拿罗净诸恶趣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佛说大乘观想曼拿罗净诸恶趣经,二卷,赵宋法贤译。备说理观之仪。
(经名)具名,佛说大乘观想曼拿罗净诸恶趣经,二卷,赵宋法贤译。备说理观之仪。
五趣地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趣杂居地)
(参见:五趣杂居地)
六趣轮转
【佛学常见辞汇】
在六道之中轮回的意思。
在六道之中轮回的意思。
宗趣
【佛学常见辞汇】
宗旨和趣向。
宗旨和趣向。
欲界五趣地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五趣杂居地,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等五趣,因其皆有欲,故合为一地。
又名五趣杂居地,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等五趣,因其皆有欲,故合为一地。
六趣(二)
【佛学次第统编】
造业受报,必有归趣之处。趣谓趣住之意,众生因业因而趣住所受报之处也。趣报有六,故名六趣,亦名六道。道者,能通之义,善恶之业,能通善恶之处,故谓之道。所至所趣之处,亦即谓之道。即一、地狱,二、畜生,三、饿鬼,四、修罗,五、人,六、天。此六趣中,分善恶为二:一、三恶道,二、三善道。
三恶道 即三恶趣,亦名三涂。涂者,途义。有火途、血途、刀途之义。谓依恶业所感而赴之处,是为恶道。但因恶业之重轻,而分三处,即地狱、畜生、饿鬼是。
一、地狱 梵名那落迦,译作无幸处,又语泥黎,此翻苦具,恶人受苦痛之处也。有八寒、八热、百三十六地狱等。其中众生,受苦无穷。经劫无量,最苦无比。在三涂下称为火途,谓地狱趣受猛火烧炙之处。
二、畜生 梵名底栗车,译作傍生横生,言其身形傍生横行也。性鲁钝,不能自立,畜养于人类,故名,如禽兽鱼虫等之属是也。作恶业愚痴多之众生,死后为畜生。在三途下称为血途,谓畜生趣互相吞食之处。
三、饿鬼 此界之有情,常受饥饿之苦,故名,有九鬼三十六鬼名目。在三涂下,称为刀途,谓饿鬼趣,受刀剑杖逼迫之处。
三善道 即三善趣。依善业所感而赴之处,是为善道。但因善业之轻重,而分别有三:即修罗、人、天是。
四、修罗 俱称为阿修罗,梵音也。译作非天、非类、不端正。好行斗诤,而谄曲诈慢,故多诸苦趣。虽福报邻天,而德不及天,故曰非天。以其苦趣,尚甚于人,故又有同列入三恶趣中,而共称四恶趣者。
五、人 梵语蒐赊,此云意。人中所作,皆先意思。三藏法数云:「人者忍也。」于世违顺之境,皆能安忍也。有四洲之分,能稍修戒善感报而生。
六、天 梵名提婆,光明之义,自然之义,清净之义,自在之义,最深之义。受人间以上胜妙果报之所,乐胜身胜,世间无比。其分别甚多,但总名曰天趣。
六趣(惑业报相生之图)
┌地狱
六根┐ ┌三恶道┼畜生
│ │ ┌十恶┐ │ └饿鬼
│ ├六识─三受─三毒─三业┤ ├六道┤
│ │ └十善┘ │ ┌修罗
六尘┘ └三善道┼人
│ └天
三境
造业受报,必有归趣之处。趣谓趣住之意,众生因业因而趣住所受报之处也。趣报有六,故名六趣,亦名六道。道者,能通之义,善恶之业,能通善恶之处,故谓之道。所至所趣之处,亦即谓之道。即一、地狱,二、畜生,三、饿鬼,四、修罗,五、人,六、天。此六趣中,分善恶为二:一、三恶道,二、三善道。
三恶道 即三恶趣,亦名三涂。涂者,途义。有火途、血途、刀途之义。谓依恶业所感而赴之处,是为恶道。但因恶业之重轻,而分三处,即地狱、畜生、饿鬼是。
一、地狱 梵名那落迦,译作无幸处,又语泥黎,此翻苦具,恶人受苦痛之处也。有八寒、八热、百三十六地狱等。其中众生,受苦无穷。经劫无量,最苦无比。在三涂下称为火途,谓地狱趣受猛火烧炙之处。
二、畜生 梵名底栗车,译作傍生横生,言其身形傍生横行也。性鲁钝,不能自立,畜养于人类,故名,如禽兽鱼虫等之属是也。作恶业愚痴多之众生,死后为畜生。在三途下称为血途,谓畜生趣互相吞食之处。
三、饿鬼 此界之有情,常受饥饿之苦,故名,有九鬼三十六鬼名目。在三涂下,称为刀途,谓饿鬼趣,受刀剑杖逼迫之处。
三善道 即三善趣。依善业所感而赴之处,是为善道。但因善业之轻重,而分别有三:即修罗、人、天是。
四、修罗 俱称为阿修罗,梵音也。译作非天、非类、不端正。好行斗诤,而谄曲诈慢,故多诸苦趣。虽福报邻天,而德不及天,故曰非天。以其苦趣,尚甚于人,故又有同列入三恶趣中,而共称四恶趣者。
五、人 梵语蒐赊,此云意。人中所作,皆先意思。三藏法数云:「人者忍也。」于世违顺之境,皆能安忍也。有四洲之分,能稍修戒善感报而生。
六、天 梵名提婆,光明之义,自然之义,清净之义,自在之义,最深之义。受人间以上胜妙果报之所,乐胜身胜,世间无比。其分别甚多,但总名曰天趣。
六趣(惑业报相生之图)
┌地狱
六根┐ ┌三恶道┼畜生
│ │ ┌十恶┐ │ └饿鬼
│ ├六识─三受─三毒─三业┤ ├六道┤
│ │ └十善┘ │ ┌修罗
六尘┘ └三善道┼人
│ └天
三境
报趣
【佛学次第统编】
总论三界众生,由善恶禅定为因,斯招欲色无色为果。
总论三界众生,由善恶禅定为因,斯招欲色无色为果。
略说命终及趣生相
【佛学次第统编】
命终及趣生之相,言之至繁,兹略出之。
一、饿鬼业尽生天相 终时不患饥渴,见饮食唯以目视,见可乐即便往趣。
二、畜生业尽生天相 临终即见光明,痴心薄少,智慧渐开,可乐即便往趣。
三、地狱业尽生天相 地狱中死已,不复更生,忽于空中,见歌舞戏笑,香风触身,即得生天。
四、天命终还生天上相 其天命终不失己身庄严之具,亦无馀天坐其本处,从下天生上天,则有可爱胜相。从上天生下天,则见园林池皆不如前。饥渴苦恼,渴仰欲得即便往生。
命终及趣生之相,言之至繁,兹略出之。
一、饿鬼业尽生天相 终时不患饥渴,见饮食唯以目视,见可乐即便往趣。
二、畜生业尽生天相 临终即见光明,痴心薄少,智慧渐开,可乐即便往趣。
三、地狱业尽生天相 地狱中死已,不复更生,忽于空中,见歌舞戏笑,香风触身,即得生天。
四、天命终还生天上相 其天命终不失己身庄严之具,亦无馀天坐其本处,从下天生上天,则有可爱胜相。从上天生下天,则见园林池皆不如前。饥渴苦恼,渴仰欲得即便往生。
人命终趣生相
【佛学次第统编】
人命终趣生相兹略出之。
一、人死生天相 若人中死生于天上,则见䌷软白,垂而欲坠。复见园林华池,歌舞嬉笑。次闻香气乐音。眷属哭泣,以福业故,自然不闻,不复忆念,即生天上。
二、人死还生人中相 临终见大石山,欲坠其上,以手遮之,又见此山,乃如白。即升此,升已乃是赤。次第复见光明,于中见有男女会合。若男子生,自见其身与母交会,谓父妨碍。女人反此。蓦尔中阴相灭,即便入胎。
人命终趣生相兹略出之。
一、人死生天相 若人中死生于天上,则见䌷软白,垂而欲坠。复见园林华池,歌舞嬉笑。次闻香气乐音。眷属哭泣,以福业故,自然不闻,不复忆念,即生天上。
二、人死还生人中相 临终见大石山,欲坠其上,以手遮之,又见此山,乃如白。即升此,升已乃是赤。次第复见光明,于中见有男女会合。若男子生,自见其身与母交会,谓父妨碍。女人反此。蓦尔中阴相灭,即便入胎。
旨趣
【佛学次第统编】
问曰:「一切尽破,旨趣安归?」答曰:「破一切法,无我我所,于诸法不受不著,是名解脱。盖若见堕遍邪,失于正理。既失正理,则正观不生。若正观不生,则断常不灭。若断常不灭,则苦轮常运。以一切冥寂,始名正理。悟斯正理,则发生正观。正观若生,则戏论斯灭。戏论斯灭,则苦轮常坏,破相之意若此。」
问曰:「一切尽破,旨趣安归?」答曰:「破一切法,无我我所,于诸法不受不著,是名解脱。盖若见堕遍邪,失于正理。既失正理,则正观不生。若正观不生,则断常不灭。若断常不灭,则苦轮常运。以一切冥寂,始名正理。悟斯正理,则发生正观。正观若生,则戏论斯灭。戏论斯灭,则苦轮常坏,破相之意若此。」
趣入
【佛学次第统编】
复次显示从生灭门即入真如门。所谓推求五阴,色之与心,六尘境界,毕竟无念。以心无形相,十方求之,终不可得。如人迷故,谓东为西,方实不转。众生亦尔,无明迷故,谓心为念。心实不动,若能观察,知心无念,即得随顺入真如门故。
【佛学次第统编】
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一切烦恼,本来自离,如是趣入,是即趣入。
复次显示从生灭门即入真如门。所谓推求五阴,色之与心,六尘境界,毕竟无念。以心无形相,十方求之,终不可得。如人迷故,谓东为西,方实不转。众生亦尔,无明迷故,谓心为念。心实不动,若能观察,知心无念,即得随顺入真如门故。
【佛学次第统编】
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一切烦恼,本来自离,如是趣入,是即趣入。
趣入(二)
【佛学次第统编】
云何證入一真法界?即以法界无障碍心为智,照此真境,体亦现前知见。不离知见,起观智故。盖现前一念知见心中,即具百万法界性相,即空即即即遍。心中了无边之境,境上显难思之心,心境重重,帝网无尽,即此法界智为能观心也。
云何證入一真法界?即以法界无障碍心为智,照此真境,体亦现前知见。不离知见,起观智故。盖现前一念知见心中,即具百万法界性相,即空即即即遍。心中了无边之境,境上显难思之心,心境重重,帝网无尽,即此法界智为能观心也。
四种意趣
【三藏法数】
(出阿毗达磨杂集论)
〔一、平等意趣〕,意即心意,趣即趣向。谓菩萨于往昔因中,修平等行,而成正觉;今于现世,化诸众生,与昔无异,是名平等意趣。(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别时意趣〕,谓众生现世修习净业,求生极乐世界者,命终皆即往生,得不退转,盖现种是因,则在他时成熟,是名别时意趣。
〔三、别义意趣〕,谓一切法无有自性,不可执文取义,当离文字相,别求义趣,是名别义意趣。
〔四、众生意乐意趣〕,菩萨见众生修得一善者,赞叹其善,增彼勇猛;见多贪者,赞叹佛土清净殊胜,除彼贪欲;见懈怠者,赞叹诸佛精勤不息,除彼懈怠。皆令心生信乐,发其趣向,是名众生意乐意趣。
(出阿毗达磨杂集论)
〔一、平等意趣〕,意即心意,趣即趣向。谓菩萨于往昔因中,修平等行,而成正觉;今于现世,化诸众生,与昔无异,是名平等意趣。(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别时意趣〕,谓众生现世修习净业,求生极乐世界者,命终皆即往生,得不退转,盖现种是因,则在他时成熟,是名别时意趣。
〔三、别义意趣〕,谓一切法无有自性,不可执文取义,当离文字相,别求义趣,是名别义意趣。
〔四、众生意乐意趣〕,菩萨见众生修得一善者,赞叹其善,增彼勇猛;见多贪者,赞叹佛土清净殊胜,除彼贪欲;见懈怠者,赞叹诸佛精勤不息,除彼懈怠。皆令心生信乐,发其趣向,是名众生意乐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