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秦郡人,字逸世。吴明彻侄。少倜傥,有干略。随明彻征战有功,官至桂州刺史、忠毅将军,封汝南县侯。谥节。

人物简介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下
释圆超。观州阜城人。十地涅槃是其经略。言行所表必询猷焉。晚住京寺策名台省。仁寿末岁。下敕造塔于廉州化城寺。初达州西四十馀里。道俗导引竞列长幡。南风劲利树林北靡。惟有幡脚南北相分。虽为风吹都不移乱。及初行道设二佛盘。忽有蜻蛉二枚各在盘上。相当而住。形极粗大长五寸许。色丽青绿大如人指。七日相续如前停住。行道既散欻然飞去。比后下塔还复飞来。填埋都了绝而不见。当下正中。塔基上空。五色庆云状如伞盖。方直齐正如人所为。云下见一白鹄翔飞旋转。事了俱散超还京室不测其终。
僧慧超 朝代:隋至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4 【介绍】: 隋至唐初僧。上党潞城人,俗姓申屠。初于并州大兴国寺出家,以禅念为业。隋文帝仁寿中,被召入京,住禅定寺。唐高祖武德元年,仍返故寺。卒年七十余。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生申屠氏。上党潞人。自出家。北居晋阳之大兴国寺习禅业。其道场之内。盛列仪像幡华以严饰之。且聚诸品异香。每爇以致烟气盘郁。而超则净服端坐入定。辄获舍利充瓶。随取随有。较其元数。初未尝减。然莫测其所自来也。仁寿中。诏居禅定寺。其行道感瑞如旧。武德元年。复归兴国。七年冬。忽召寺众谓之曰。同住多年。凡情易隔。或有相违。希为恕略。人道难生。善缘莫遇。当求自度。勿误后身。于是敛手寂然。神色无少变。苟非属纩。观者终莫知其气绝也。时年七十馀。十二月就以绳床舆尸。殓之龙阜山开化寺侧。虽屡阅年所。遗体愈益坚完。而礼拜供养者。至今不绝云。
续高僧传·卷第十九 习禅四
释慧超。俗姓申屠。上党潞城人也。体道怀贞冰霜其志。初拂衣舍俗。北趣晋阳。居大兴国寺。禅念为业。虽略观名教备委邪正。而偏据行途不沿言说。乃别建道场盛罗仪象。幡花交列众具清鲜。又鸠集异香多陈品族。每以烧香供养。烟气相寻。超恒躬处其中。净衣端坐。详其觉观拟其志业。故有异香满室灵骨充瓶。随用福流还填欠数。而莫知其所以然也。至仁寿中年。献后崩立禅定寺。以超名望徵入京师。严净形衣有逾恒日。感瑞陈供无替由来。至武德元年。以并部旧坏怀信者多化道赴缘义难限约。乃返还兴国道俗欣庆奉礼交并。及七年冬微疾不悆即告无常。合寺齐赴伫聆遗诀。超端坐如常精神更爽。告众曰。同住多年凡情易隔。脱有相恼希愿开怀。然人道难逢善心易失。及今自任勿误后身。言讫敛手在心。不觉其绝。见无接对谓其未终。取纩属之乃知无气。时年七十馀。坐若神景色貌逾洁。异香萦绕满室充庭。音乐闻空莫知来处。门人大众惊心骇目。遂使士女奔赴悲咽寒云。阗塞寺院香花献积。至十二月中。剋期将殡。四远白黑列道争前。从寺至山十有馀里。人马辐凑事等市𮤗。舆以绳床坐如入定。路既交拥卒制难加。乃回道西城破荒就葬。众又填逼类等天崩。便殓于龙阜之山开化寺侧。作窟处焉。经停一年俨然不散。日别常有供礼香花无绝。后遂塞其窟户。置塔于上。勒铭于右。用旌厚德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田氏。其先同州冯翊人。后徙并之榆次。超小欲脱俗。而二亲以无他子。常抑绝之。弱冠强为纳室。超夜坐床上。为妻说法。妻亦感激流泪。久之辞去。年二十七。依里之开化慧瓒禅师薙落。既受具。即往定州探律禀教。阅五载而学有成绪。乃入太原之西北山。创立禅林。晓夕修定。玄侣闻风。不远而至。大业初。有司禁僧。不得檀出寺门。超入京师将以闻上。内史以事非要害。拥蔽不通。季年𡨥盗充斥。并部尤甚。而超徒众云臻。粮粒山积。一夕持炬排门。白刃交临。而坐者株杌。略不摇动。贼皆拜伏。超因随宜诱掖。以导其善。高祖起义。超亦迁住凝定寺。义宁二年。入京奉贺受禅。引见太极殿。左仆射魏国公裴寂于邀其第之别院以居。无何而沙门。灵润智信智光等。以贵游之地。非宴寂之场。乃延之蓝田山化感寺。武德五年。又徙晋之介山抱腹岩。既而复治汾州介休县之光严寺。盖山林则便于练行。朝市则易于接物也。贞观十五年三月十一日。卒于光严。寿七十有一。葬汾城之南山。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 习禅五
释志超。俗姓田。同州凭翊人也。远祖流寓遂居并部之榆次焉。少在童龀智量过人。精厉不群雅度标远。厌世从道贯彻藏俞。而二亲恃超更无兄弟。虽述其志常用抑之望嗣宗族。遂从儒流遍览流略。年垂壮室私为娉妻。超闻之避斯尘染。乃逃窜林野。亲姻周觅藏影无方。既被执身抑从伉俪。初则合[承/巳]为踪。终亦同掩私室。冀行婚礼也。惟置一床超乃抽毡席地。令妻坐上。躬自处床。俨思加坐勤为说法。词极明据。妻便流泪礼谢辞以相累。频经宵夕事等金形。屡被𧧷劝诚逾玉质。既确乎难拔。亲乃捐而放之。年二十有七。投并州开化寺慧瓒禅师。瓒志德澄明行成众范。未展度限历试诸难。志超洁正身心勤履众务。僧徒百数供杂五行。两食恒备六时无缺。每有苦役必事身先。瓒亲阅验。其情守节度令受具。自进戒品专修行仪。即往定州寻采律藏括其精要删其繁杂。五夏不满三教备圆。乃返故乡依岩综习。初入太原之西比干山。栖引英秀创立禅林。晓夕勤修定慧双启。四仪托于戒节。二行凭于法依。学观诜诜无威而肃。致使闻风不远而至。大业初岁政网严明。拥结寺门不许僧出。超闻之慨而上谏。被衣举锡出诣郡城。望有执送将陈所谏。而官私弗顾。乃达江都即以事闻。内史以事非要害。不为通引。还遣并部。至隋季多难寇贼交横。民流沟壑死者太半。而超结徒劝聚馀粮不穷。但恐盗窃相陵便欲奔散乃以法诫劝无变尔情。镜业既临逃响何地。众感其言心期遂爽准式禅礼课时无辍。尝夜坐禅。忽有群贼排门直进。炬火乱举白刃交临合坐端然相同仪象。贼乃投仗于地拜伏归依。超因随宜诱引量权授法。咸发心敬合掌而退。其刚略摄御皆此类也。高祖建义太原。四远咸萃。超惟道在生灵。义居乘福。即率侣晋阳住凝定寺。禅学数百清肃成规。道俗钦承贵贱恭仰。及皇旗南指三辅无尘。义宁二年。超率弟子二十馀人奉庆京邑。武皇夙承嘉望。待之若仙。引登太极叙之殊礼。左仆射魏国公裴寂。挺生不世器琏宏深。第中别院置僧住所。邀延一众用以居焉。亟历寒暑业新弥厉。但为贵游諠杂外进无因。必附林薄方程慕远。时蓝田山化感寺沙门灵闰智信智光等。义解钩玄妙崇心学。同气相求宛然若旧遂延住彼山。栖志得矣。摄缘聚结其赴如云。贤圣语默互相敦重。而寺非幽阻隶以公途。晦迹之宾卒难承业乃徇物关表意在度人。还返晋川选求名地。武德五年。入于介山创聚禅侣。岩名抱腹四方有涧。下望百寻上临千仞。泉石结韵于仙室。风雨飘清于林端。遂使观者至止陶铸尘心。自强诲人无倦请益。又于汾州介休县治立光严寺。殿宇房廊躬亲缔搆。赫然宏壮有类神宫。故行深者岩居。道浅者城隐。师资肃穆竞业其诚。聆音察色惟若不足。忽因遘疾便知不久。诫累殷勤示以祸福。以贞观十五年三月十一日卒于城寺。春秋七十有一。山世同嗟宾主齐恸。德仁既往学肆斯分。葬于城南山阜。自服膺释种。意在住持。昼夜剋勤摄诸后学。所以日别分功礼佛五百。禅结四时身诫众侣。有亏殿罚。而自执熏炉随唱屈礼。未尝置地及以亏拜。及坐禅众也互相惩诫。才有昏睡亲行励率。有来投造无不即度授以戒范。进止威仪摄养将迎礼逾天属。时遭严敕度者极刑。而曾无介怀。如常剃落。致陆海慕义避世逸僧凭若大山依而修道。时讲摄论维摩起信等。并详而后说。深致适机。尝以武德七年止于抱腹。僧徒仅百偏资大斋。麦惟六石同置一仓。日磨五斗用供常调。从春至夏计费极多。怪而检覆止磨两斛。据量此事幽致可思。又数感异僧乘虚来往。虽无音问仪形可验。才若堕者便蒙神警。至于召众钟声随时自响。石泉上涌随人少多。灵瑞屡兴如此者非一。而奉敬戒法罕见其俦。护慎威仪终始无替。自隋唐两代亲度出家者近一千人。范师遗训在所闻见。传者昔预末筵蒙诸惠诰。既亲承其绩故即而叙焉。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姓田。同州冯翊人。少在童龀。智量过人。厌世从道。而二亲恃超。望嗣宗族。遂从儒流。遍览流略。年垂壮室。私为聘妻。超闻之。避斯尘染。乃逃窜林野。亲姻周觅。抑从伉俪。初则合卺为踪。终亦仝掩私室。唯置一床。超乃抽毡席地。令妻坐上。躬自处床。俨思伽坐。勤为说法。词极明据。妻便流泪。礼谢辞以相累。频经宵夕。事等金形。屡被訹劝。诚逾玉质。既确乎难拔。亲乃捐而任之。年二十有七。投并州开化寺慧瓒禅师。出家受具。自进戒品。专修行仪。即往定州。寻采律藏。括其精要。删其繁杂。五夏不满。三教略圆。乃返故乡。入太原之西北千山。栖引英秀。创立禅林。晓夕勤修。定慧双启。大业初岁。政纲严明。拥结寺门。不许僧出。超闻之。慨而上谏。披衣举锡。出诣郡城。乃达江都。即以事闻。内史以事非要害。不为通引。至隋季多难。寇贼交横。民流沟壑。死者大半。而超结徒欢聚。馀粮不穷。但恐盗窃相陵。便欲奔散。乃以法诫劝。无变尔情。镜业既临。逃响何地。众感其言。心期遂爽。准式禅礼。课时无辍。尝夜坐禅。忽有群贼。排门直进。炬火乱举。白刃交临。合坐端然。相同仪像。贼乃投伏于地。拜伏归依。超因随宜诱引。量权授法。感发心敬。合掌而退。高祖建义太原。四远咸萃。超惟道在生灵。义居乘福。即率侣晋阳。住凝定寺。禅学数百。清肃成规。道俗钦承。贵贱恭仰。及皇旗南指。三辅无尘。义宁二年。超率子弟二十馀人。奉庆京邑。武皇夙承嘉望。待之若仙。引登太极。叙之殊礼。左仆射魏国公裴寂。第中别院。置僧住所。邀延众居。亟历寒暑。业新弥厉。时蓝田山化感寺。沙门灵润智信智光等。义解钩玄。妙崇心学。同气相求。延住彼山。挕缘聚结。其赴如云。武德五年。入于介山。创聚禅侣。观者至止。陶铸尘心。又于汾州介休县治。立光严寺。赫然宏壮。有类神宫。师资肃穆。忽因遘疾。以贞观十五年三月十五日。卒于城寺。春秋七十有一。
谢元超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高祖武德二年为润州刺史,筑南北二塘以溉田,民赖其利。
僧会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唐永徽中。会稽永欣寺。有一僧。立逝于山门之内。其将逝也。谓其人曰。吾吴之康僧会也。苟能奉吾遗身于尔伽蓝。则顾为福。且未慗。其人因坚以胶漆而迁祠之。其灵迹之著。至于今不衰。初寺尤苦军旅屯寓。娶妇产子。杀羊豕。植韭蒜。污蔑甚。时李公若初方廉问闽。忽僧有自会稽来谒者曰。越于浙东为大藩。君侯行将领之。其教条之下。愿必尽屏旧习。而军旅之寓佛寺。最为急务。幸君侯之留意焉。公诡曰。诺。未几果有是命。俄而入寺睨之曰。此非预言今日之除者乎。应验若此。凡所授记。敢不听。于是顿绝其弊。会昌六年。永欣毁迁遗身于大善寺。会昙休律师。创堂宇。治供具。乡里之祈福禳灾者。举归焉。世号超化大师。其前身行事。史有传。
宋高僧传·卷第十八 感通篇第六之一
释后僧会者。本康居国人也。以吴赤乌年中谒大帝。初吴人未识僧形。止曰胡人入境。乃祈舍利。已令帝开悟末主天纪四年。会尸解真身隐焉。至唐高宗永徽中见形于越。称是游方僧。而神气瑰异眉高隆准。颐峭眸碧而瘦露奇骨。真梵容也。见者悚然罔知阶位。时寺纲紏诘其厥由。骂而驱逐会行及门。乃语之曰。吾康僧会也。苟能留吾真体福尔伽蓝。躧步之间立而息绝。既而青目微瞑精爽不销举手如迎揖焉。足跨似欲行焉。众议偃其灵躯窴于窀穸。人力殚矣略不倾移。虽色身坚牢而彊事胶漆。迁于胜地别立崇堂。时越人竞以香华灯明。缯䌽幡盖果实衣器。请祈心愿。多谐人意。初越之军旅多寓永欣。其妇女生产兵士荤血触污僧蓝。人不堪其淹秽。会乃化形往谒闽廉使李若初。且曰。君侯即领越之藩条。托为迁之军旅语罢拂衣而去。寻失踪迹。李公喜而骇。且记其言。后果赴是郡。及上事讫便谒灵迹认于时言者则斯僧也。命撤军家勒就营幕。又疋妇夜临蓐席。且无脂烛。邻无隙光。俄有一僧秉烛自牖而入。其夫旦入永欣。认会貌即是授火救产厄之僧。自尔民间多就求男女焉。属会昌毁永欣也。唯今大善独留号开元矣。遂移会身入是寺中。大中之后有昙休律师。为会别创堂宇广其供具。又尝就闾阎家求草屦。至今越人多以芒鞋油幡上献。感应[月*(夸-大+八)]蚃。各赴人家不可周述。今号超化大师。从永徽至今未尝阙其供施焉。沙门虚受为碑纪述焉。 系曰。蔡邕是张衡后身。智威本徐陵前事。验皆昭晰理且弗虚。至于圣人功用自在此亡彼出。利见无方。僧会捐世既遐唐来化越。立逝屹然异中之异。苟非应物现形如水中月。孰能预于是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2—683 【介绍】: 唐蒲州汾阴人。薛收子。太宗时授太子舍人,预撰《晋书》。高宗即位,擢给事中,转中书舍人,加弘文馆学士,拜东台侍郎。坐事贬简州刺史,配流巂州。上元初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永隆间拜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武则天听政,乞致仕,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2—683 名振,以字行。排行八。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薛收子。9岁袭爵汾阴男。及长,好学善属文,甚得太宗爱重,累授太子舍人,预修《晋书》。高宗朝,历给事中、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上元三年(676),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又拜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政出武后,以疾辞官。卒,赠光禄大夫、秦州都督。生平见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新旧《唐书》本传。元超好荐才俊之士,推进文坛革新,杨炯称之为“朝右文宗”(《王勃集序》)。《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录《薛元超集》3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九
元超。赠太常卿收子。九岁袭爵。尚巢刺王女和静县主。授太子舍人。高宗朝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拜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帝疾剧。政出武后。阳瘖乞骸骨。加金紫光禄大夫。卒年六十二。赠光禄大夫秦州都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三百九十八
超然。开元时擢书判拔萃科。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新罗国(今朝鲜南部)僧人。玄宗时经西域至五天竺求法。开元十五年(727)行至安西。著有《往五天竺国传》3卷,慧琳《一切经音义》为其作音义。原书不存。敦煌遗书伯三五三二存此书残卷,约数千字,其中存其自作诗5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事迹即据此残卷,并参罗振玉《雪堂校刊群书叙录》卷下。
全唐诗补逸
慧超,新罗国僧人。开元中曾远赴五天竺国,经我国唐时安西等地。诗二首。
包超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玄宗时山人。相传玄宗冬月令致雷声,至期果然。玄宗令随哥舒翰西征,每阵常得胜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令升。玄宗时洛阳处士。撰有《晋书音义》三卷。
全唐文·卷四百三
超。东京处士。
任超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六百十八
超。建中四年官渝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0 【介绍】: 唐僧。初住瑞州上蓝山。嗣夹山善会。后于洪州创禅苑,仍以上蓝为名,世称上蓝和尚。通术数,善言未来事。江西帅钟传礼敬之。卒谥元真大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0 唐末禅僧。初住瑞州上蓝山。嗣夹山善会。后于洪州创禅苑,仍以上蓝为名。世称上蓝和尚。通术数,善言未来事。江西帅钟传敬礼之。卒谥元真大师。《祖堂集》卷八、《景德传灯录》卷一六有传。《全唐诗》谶记类收其谶诗3则,署上蓝和尚。《悦心集》卷一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4—932 【介绍】: 五代时僧。杭州盐官人,俗姓孙。十三岁于苏州出家。唐僖宗乾符五年入闽,历参诸名德,终嗣雪峰义存。留住雪峰历三十年。哀帝天祐三年出住泉州招庆院,复移住福州长庆院。化世廿余年,授徒一千五百余人。卒谥超觉大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54—932 俗姓孙,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南)人。13岁于苏州出家。僖宗乾符五年(878)入闽,历参诸僧,终嗣雪峰义存。留住雪峰山30年。哀帝天祐三年(906)出住泉州招庆院,复移住福州长庆院,世称长庆和尚。化世20余年,授徒1500余人。卒谥超觉大师。《祖堂集》卷一〇、《景德传灯录》卷一八、《宋高僧传》卷一三有传,前二书存其诗偈2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槜李诗系·卷三十
慧棱,海盐人。幼出家苏州通玄寺,参灵云问佛法。云曰:“驴事未去,马事到来。”棱于是往雪峰玄沙。二十年间,坐破七个蒲团,不明此事。一日,捲帘忽大悟曰:“也大差,也大差,捲起帘来见天下。有人问我解何宗,拈起拂子擘觜打。”峰谓沙曰:“此子彻,去也”沙曰:“此是意识著述,更须勘过始得。”至晚上堂,棱又口占一颂。峰乃顾沙曰:“不可更说,是意识著述。”天祐三年,泉州刺史王延彬,请住招庆。后闽主召居长乐府长庆院,号超觉大师,得度者不减一千五百众。长兴三年,归寂。
全唐诗续补遗
慧棱,海盐人。幼出家苏州通伭寺。天佑三年泉州刺史王延彬请住昭庆。后闽王召居长乐府长庆院,号超觉大师。长兴三年归寂。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杭州海盐孙氏子。初娩胞纯紫色。儿肩腋间。若服伽梨状。逮成童。益俊朗。遂出家于苏之通玄寺。才登戒品。即事南询。至雪峰问云。从上诸圣。传授一路。请师指示。峰默然。棱礼拜而退。峰笑颔之。 一日峰谓棱曰。我寻常向诸人道。南山有一条鳖鼻蛇。汝等出入好看。汝作么生会。棱曰今日堂中大有人。丧身失命。 棱入方丈参。峰云。是什么。棱云今日。天晴好普请。叩激之机。无所疑滞。因述颂曰。万象之中独露身。为人自旨乃方亲。昔时谩向途中觅。今日看来火里冰。天祐三年。受泉州刺史王延彬。以昭庆院。诣师居之。群纳云委。后又居长乐府之长庆院。出世二十馀年。众常不减一千五百。盖其资性能容忍。而慎许可。故受其益者无算云。长兴三年壬辰五月十七日卒。寿七十九。腊六十。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慧棱。杭州海盐人也。俗姓孙氏。初诞缠紫色胎衣。为童龀日俊朗抗节。于吴苑通玄寺登戒已。闻南方有禅学。遂游闽岭谒雪峰。提耳指订顿明本性。乃述偈云。昔时谩向途中学。今日看来火里冰。如是亲依不下峰顶计三十许载。冥循定业谨摄矜庄。泉州刺史王延彬。召棱住昭庆院禅子委输唯虞后至。及于长乐府居长庆院。二十馀年出世不减。一千五百众。棱性地慈忍不妄许人。能反三隅方加印可。以长兴三年壬辰五月十七日长往。春秋七十九。僧腊六十。闽国王氏私诔之大师号超觉。塔葬皆出官供。判官林文盛为碑纪德云。
僧超慧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字诲机。住宁州黄龙寺。初游岳麓,遇一僧曰,东北行,遇洪即止,逢龙可住。及至黄龙山,有双峰庵,马和尚以法付之而去。后禅侣云集,黄龙一派被天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黄龙山。诲机禅师。清河张氏子。初参岩头。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头曰。你还解救糍么。曰解。头曰。且救糍去。后到玄泉。又问。泉拈起一茎皂角曰。会么。师不会。泉放下作洗衣势。师便礼拜曰。信知佛法无别。泉曰。见甚道理。师曰。某甲问岩头。头曰你解救糍么。救糍也祗是解粘。和尚提起皂角。亦是解粘。所以道无别。泉呵呵大笑。师遂有省。唐天祐中。游化至此山。节帅施俸建宇。奏赐紫衣师号。大张法席。师将顺世。有僧问。百年后钵囊子何人将去。师曰。一任将去。曰。里面事如何。师曰。线绽方知。曰。何人得。师曰。海燕雷声即向汝道。言讫告寂。先是吕岩真人洞宾。京川人。唐末三举不第。偶于长安酒肆。遇钟离权。授以延命术。自尔人莫之究。尝游庐山归宗。书钟楼壁曰。一日清闲自在身。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未几。道经黄龙山。睹紫云成盖。疑有异人。乃入谒。值师击鼓升堂。师见意必吕公也。欲诱而进。厉声曰。座旁有窃法者。吕毅然出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此意如何。师指曰。这守尸鬼。吕曰。争奈囊有长生不死药。师曰。饶君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吕薄讶飞剑胁之。不能入。遂再拜求指归。师诘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吕言下顿契。作偈曰。弃却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恋汞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师嘱令加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