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种超越三昧
【佛学大辞典】
(名数)超入三昧,超出三昧之称。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超越者,谓能超过诸地,自在入出,而具二义焉。
〔一、超入三昧〕,超入三昧者,谓离欲界不善法,有觉有观,入色界初禅,从初禅起,超入无色界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二禅。二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三禅。三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四禅。四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空处。空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识处。识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不用处。不用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是为诸佛菩萨超入三昧之相。若声闻之人,但能超入一定,而不能超入二定,况能如上所明,自在超入也。(不用处,即无所有处也。)
〔二、超出三昧〕,超出三昧者,谓从灭受想定起,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识处。识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空处。空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四禅。四禅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三禅。三禅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二禅。二禅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初禅。初禅起,住散心中,是为诸佛菩萨超出三昧之相。若声闻之人,但能超出一定,而不能超出二定,何况如上所明自在超出也。
(名数)超入三昧,超出三昧之称。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超越者,谓能超过诸地,自在入出,而具二义焉。
〔一、超入三昧〕,超入三昧者,谓离欲界不善法,有觉有观,入色界初禅,从初禅起,超入无色界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二禅。二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三禅。三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四禅。四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空处。空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识处。识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不用处。不用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是为诸佛菩萨超入三昧之相。若声闻之人,但能超入一定,而不能超入二定,况能如上所明,自在超入也。(不用处,即无所有处也。)
〔二、超出三昧〕,超出三昧者,谓从灭受想定起,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识处。识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空处。空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四禅。四禅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三禅。三禅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二禅。二禅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初禅。初禅起,住散心中,是为诸佛菩萨超出三昧之相。若声闻之人,但能超出一定,而不能超出二定,何况如上所明自在超出也。
虚空无边超越
【佛学大辞典】
(菩萨)梵名Gaganananta-vikrama,又云越无量虚空。胎藏界金刚手院第二行第四位之菩萨也。密号曰广大金刚。形像为黄白色,右手屈臂开肘仰掌,指头向右,左手向内当奶,持三杵,竖左膝,交趺而坐。衣之前端,系于左肘上,下垂下。印相为禅慧檀智,反而相叉,即持地印也。
(菩萨)梵名Gaganananta-vikrama,又云越无量虚空。胎藏界金刚手院第二行第四位之菩萨也。密号曰广大金刚。形像为黄白色,右手屈臂开肘仰掌,指头向右,左手向内当奶,持三杵,竖左膝,交趺而坐。衣之前端,系于左肘上,下垂下。印相为禅慧檀智,反而相叉,即持地印也。
超越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声闻乘有四果,从初果顺次證阿罗汉果,谓之次第證,超越此前果而證后果,谓之超越證。就超越證而论,诸说不同。俱舍论仅有从凡夫直證第二果者与从凡夫直證第三果者二种,是曰超前二果。唯识论更许超中二果,一旦證初果后,超中间之二果三果,直證第四果也。天台一家更许超前三果。因立四种:一、本断超,本在凡夫外道以有漏之六行观断欲界思惑之六品者,入见道于第十六心断见惑已时,超预流果一来果之二(所谓超前二果),直證第三不还果者。二、小超,圣弟子于见道之第十六心證预流果了,更修无漏道,断三界之思惑,或一时断欲界之九品者,超第二果而證第三不还果,或一时断下八地(除有顶地)之惑者,超中间第二果第三果直为阿罗汉向,若一时断尽上九地之惑者,直證阿罗汉果。三、大超,如佛在世之凡夫外道闻佛善来比丘之言,直證阿罗汉果者,是名超前三果。四、大大超,小乘菩萨,于三十四心断一切之烦恼而成佛果者,是唯台家之义立也。
【佛学常见辞汇】
二證之一。(参见:二證)
(术语)声闻乘有四果,从初果顺次證阿罗汉果,谓之次第證,超越此前果而證后果,谓之超越證。就超越證而论,诸说不同。俱舍论仅有从凡夫直證第二果者与从凡夫直證第三果者二种,是曰超前二果。唯识论更许超中二果,一旦證初果后,超中间之二果三果,直證第四果也。天台一家更许超前三果。因立四种:一、本断超,本在凡夫外道以有漏之六行观断欲界思惑之六品者,入见道于第十六心断见惑已时,超预流果一来果之二(所谓超前二果),直證第三不还果者。二、小超,圣弟子于见道之第十六心證预流果了,更修无漏道,断三界之思惑,或一时断欲界之九品者,超第二果而證第三不还果,或一时断下八地(除有顶地)之惑者,超中间第二果第三果直为阿罗汉向,若一时断尽上九地之惑者,直證阿罗汉果。三、大超,如佛在世之凡夫外道闻佛善来比丘之言,直證阿罗汉果者,是名超前三果。四、大大超,小乘菩萨,于三十四心断一切之烦恼而成佛果者,是唯台家之义立也。
【佛学常见辞汇】
二證之一。(参见:二證)
二證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事證,二理證。三学之中修戒学谓之事證。修定慧二学谓之理證。见南山戒本疏一上。
【佛学常见辞汇】
事證和理證。在三学中,修戒学是事證,修定慧二学是理證。
(名数)一事證,二理證。三学之中修戒学谓之事證。修定慧二学谓之理證。见南山戒本疏一上。
【佛学常见辞汇】
事證和理證。在三学中,修戒学是事證,修定慧二学是理證。
超越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超越證。
【佛学常见辞汇】
与超越證同。
(术语)同超越證。
【佛学常见辞汇】
与超越證同。
超越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凡禅定浅深次第为四禅四无色及灭尽定,出入皆以顺此次第为法。例如散心之人,不能直入四无色定,必先入初禅定,顺次而入第四禅,后入四无色之初定也。又出定不得直出,必逆次依此次第。是乃声闻人之法也。然佛及深位之菩萨不必用此次第,得由散心直入灭尽定,得由灭尽定直出散心,谓之超越三昧。智度论八十一曰:「问曰:超越三昧不得超二。又不从散心而入灭尽定。答曰:大小乘法异,不超二者。小乘法中说,菩萨无量福德,智慧深入禅定力故,能随意超越。」但依小乘有部之说,则许超前二果。
(术语)凡禅定浅深次第为四禅四无色及灭尽定,出入皆以顺此次第为法。例如散心之人,不能直入四无色定,必先入初禅定,顺次而入第四禅,后入四无色之初定也。又出定不得直出,必逆次依此次第。是乃声闻人之法也。然佛及深位之菩萨不必用此次第,得由散心直入灭尽定,得由灭尽定直出散心,谓之超越三昧。智度论八十一曰:「问曰:超越三昧不得超二。又不从散心而入灭尽定。答曰:大小乘法异,不超二者。小乘法中说,菩萨无量福德,智慧深入禅定力故,能随意超越。」但依小乘有部之说,则许超前二果。
超越心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超绝一切心法之佛位也。大日经真言品曰:「诸佛自證三菩提不思议界超越心地。」同疏三曰:「如世人拳趾动足皆依于地,菩萨亦如是,依心进行,故名此心为地。以心尚有所依故,未名正遍知,如来已度此微细戏论,进趣都息,故名超越心地。」
(术语)超绝一切心法之佛位也。大日经真言品曰:「诸佛自證三菩提不思议界超越心地。」同疏三曰:「如世人拳趾动足皆依于地,菩萨亦如是,依心进行,故名此心为地。以心尚有所依故,未名正遍知,如来已度此微细戏论,进趣都息,故名超越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