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至圣(至聖) 拼音:zhì shèng
1.至高无上的圣人、圣人的极致。《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文选。扬雄。剧秦美新》:「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钦明尚古。」
2.对孔子的尊称。明世宗嘉靖九年(西元1530),定孔子之称为「至圣先师」。见《续文献通考。卷四八。祠祭褒赠先圣先师录后》。
2.对孔子的尊称。明世宗嘉靖九年(西元1530),定孔子之称为「至圣先师」。见《续文献通考。卷四八。祠祭褒赠先圣先师录后》。
《漢語大詞典》:遗俗(遺俗)
(1).前代留传下来的风俗习惯。《孟子·公孙丑上》:“ 紂 之去 武丁 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 唐 刘禹锡 《答饶州元使君书》:“履 番君 之故地,渐 甌越 之遗俗。” 宋 欧阳修 《端午帖子词》之一:“愿因角黍询遗俗,可鉴前王惑巧言。” 清 丘逢甲 《谒饶平始迁祖枢密公祠墓作示族人》诗:“山城遗俗朴不华,惟耕与读真生涯。”
(2).抛弃流俗;超脱世俗。《吕氏春秋·士容论》:“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节物甚高,而细利弗赖,耳目遗俗,而可与定世。” 高诱 注:“耳目视听礼义,是则故能遗弃流俗,可与大定於一世也。” 宋 朱熹 《择之兼怀子重老兄顺之贤友》诗:“不是幽人遗俗去,肯寻流水渡关来。” 清 方东树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独至古文,恒由贤知命世之英,为之于举世不为之日,蒙谤訕,甘寂寞,负遗俗之累,与世齟齬不顾,然后乃以雄峙特立于千载之表。”
(2).抛弃流俗;超脱世俗。《吕氏春秋·士容论》:“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节物甚高,而细利弗赖,耳目遗俗,而可与定世。” 高诱 注:“耳目视听礼义,是则故能遗弃流俗,可与大定於一世也。” 宋 朱熹 《择之兼怀子重老兄顺之贤友》诗:“不是幽人遗俗去,肯寻流水渡关来。” 清 方东树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独至古文,恒由贤知命世之英,为之于举世不为之日,蒙谤訕,甘寂寞,负遗俗之累,与世齟齬不顾,然后乃以雄峙特立于千载之表。”
《漢語大詞典》:遗荣(遺榮)
(1).谓抛弃荣华富贵;超脱尘世。 晋 张协 《咏史》:“达人知止足,遗荣忽如无。”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状》:“味道腴以代膏粱,含德辉而轻紱冕,遗荣养素,恬淡如也。” 清 钱柏龄 《酬朱穆公天台见怀四韵》:“远媿遗荣客,深居 桐柏山 。”
(2).指身后之荣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吴王 不自杀, 越王 復使谓曰:‘何王之忍辱厚耻也。世无万岁之君,死生一也。今子尚有遗荣,何必使吾师众加刃於王。’”《宋书·范晔传》:“恩非望始,没有遗荣,终古以来,未有斯比。” 唐 张说 《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神道碑》:“王生不得志,没受遗荣。”
(3).犹残花。 明 刘基 《题钱舜举折枝山茶》诗:“岁暮寒气结,百卉无遗荣。懿此独不凋,方冬燁红英。”
(2).指身后之荣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吴王 不自杀, 越王 復使谓曰:‘何王之忍辱厚耻也。世无万岁之君,死生一也。今子尚有遗荣,何必使吾师众加刃於王。’”《宋书·范晔传》:“恩非望始,没有遗荣,终古以来,未有斯比。” 唐 张说 《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神道碑》:“王生不得志,没受遗荣。”
(3).犹残花。 明 刘基 《题钱舜举折枝山茶》诗:“岁暮寒气结,百卉无遗荣。懿此独不凋,方冬燁红英。”
《國語辭典》:颖脱(穎脫) 拼音:yǐng tuō
椎处囊中,尖端必冒脱而出。语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比喻有才能的人遇有机会即可显露本领。《北齐书。卷三七。魏收传》:「收本以文才,必望颖脱得知,位既不遂,求修国史。」也作「脱颖」。
《漢語大詞典》:班生
(1).指 汉 班嗣 。以信奉 老庄 ,超脱人世著名。《宋书·谢灵运传》:“愧 班生 之夙悟,惭 尚子 之晚研。”原注:“ 班嗣 本不染世,故曰夙悟。”
(2).指 汉 班固 。 唐 李德裕 《平泉山居诫子孙记》:“吾乃翦荆棘,驱狐狸,始立 班生 之宅,渐成 应叟 之地。” 明 薛蕙 《杂诗》:“ 班生 嗣前烈, 马融 遁远方。”参见“ 班生庐 ”。
(3).指 汉 班超 。其以投笔从戎,立功异域著称。后为弃文就武之典。 唐 豆卢诜 《岭南节度判官宗公神道碑》:“不安 颜子 之贫,遂投 班生 之笔。” 元 杨载 《送王元礼归平城》诗之二:“牧羊怜 马援 ,投笔困 班生 。” 清 孙枝蔚 《幼孙董儿读书戏成一绝相嘲》:“ 班生 所投笔,三世手同操。”
(2).指 汉 班固 。 唐 李德裕 《平泉山居诫子孙记》:“吾乃翦荆棘,驱狐狸,始立 班生 之宅,渐成 应叟 之地。” 明 薛蕙 《杂诗》:“ 班生 嗣前烈, 马融 遁远方。”参见“ 班生庐 ”。
(3).指 汉 班超 。其以投笔从戎,立功异域著称。后为弃文就武之典。 唐 豆卢诜 《岭南节度判官宗公神道碑》:“不安 颜子 之贫,遂投 班生 之笔。” 元 杨载 《送王元礼归平城》诗之二:“牧羊怜 马援 ,投笔困 班生 。” 清 孙枝蔚 《幼孙董儿读书戏成一绝相嘲》:“ 班生 所投笔,三世手同操。”
《漢語大詞典》:班生庐(班生廬)
汉 班固 《幽通赋》:“终保己而貽则兮,里上仁之所庐。”后因称隐者之居为“班生庐”。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聊且凭化迁,终返 班生 庐。” 唐 丘丹 《奉酬重送归山》诗:“猥蒙《招隐》作,岂媿 班生 庐。”亦作“ 班氏庐 ”。 唐 张九龄 《初发道中赠王司马兼寄诸公》:“林隔 王公 轝,云迷 班氏 庐。”
分類:隐者
《漢語大詞典》:遗形(遺形)
(1).超脱形骸,精神进入忘我境界。《文选·贾谊〈鵩鸟赋〉》:“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 李善 注:“《庄子》云: 仲尼 问於 颜回 曰:‘何谓坐忘?’回曰:‘堕支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於大道,此谓坐忘。’ 司马彪 曰:‘坐而自忘其身。’” 晋 陆机 《王子乔赞》:“遗形 灵岳 ,顾景忘归。” 明 袁宏道 《答梅客生书》:“朋友则有一二小官,斋郎典客之类,絶口不谈朝事者,其胸中又无一段先入意见为主,僕遂得遗形纵古,不相妨碍。”
(2).道教指尸解登仙。 晋 陆云 《登遐颂》:“ 梅公 指景,有皇遗形。” 唐 岑文本 《京师至德观法王孟法师碑铭序》:“以 贞观 十二年七月十二日,遗形而化,春秋九十有七。” 宋 梅尧臣 《长歌行》:“遗形得极乐,昇仙上玉京。”
(3).遗体,遗骸。《宋书·夷蛮传·呵罗单国》:“是名 如来 ,应供正觉,遗形舍利,造诸塔象。”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译经二·唐洛京圣善寺善无畏》:“今观 畏 之遗形,渐加缩小。”
(4).指遗留下来的形貌。形体、形式。 三国 魏 曹植 《叙愁赋》:“观图像之遗形,窃庶几乎 英 皇 。” 晋 潘岳 《杨仲武诔》:“临穴永诀,抚櫬尽哀。遗形莫绍,增慟余怀。” 唐 高适 《还京次睢阳祭张巡许远文》:“思壮志於冥寞,问遗形於荆杞。” 金 元好问 《大室同希颜赋》诗:“壮哉 崧维岳 ,盘盘上窈冥。中天瞻巨镇,元气有遗形。”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分类》:“最早的叙事歌是最古的民歌的遗形。”
(2).道教指尸解登仙。 晋 陆云 《登遐颂》:“ 梅公 指景,有皇遗形。” 唐 岑文本 《京师至德观法王孟法师碑铭序》:“以 贞观 十二年七月十二日,遗形而化,春秋九十有七。” 宋 梅尧臣 《长歌行》:“遗形得极乐,昇仙上玉京。”
(3).遗体,遗骸。《宋书·夷蛮传·呵罗单国》:“是名 如来 ,应供正觉,遗形舍利,造诸塔象。”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译经二·唐洛京圣善寺善无畏》:“今观 畏 之遗形,渐加缩小。”
(4).指遗留下来的形貌。形体、形式。 三国 魏 曹植 《叙愁赋》:“观图像之遗形,窃庶几乎 英 皇 。” 晋 潘岳 《杨仲武诔》:“临穴永诀,抚櫬尽哀。遗形莫绍,增慟余怀。” 唐 高适 《还京次睢阳祭张巡许远文》:“思壮志於冥寞,问遗形於荆杞。” 金 元好问 《大室同希颜赋》诗:“壮哉 崧维岳 ,盘盘上窈冥。中天瞻巨镇,元气有遗形。”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分类》:“最早的叙事歌是最古的民歌的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