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俗语佛源】
佛教把众生世界分为「三界」。其中欲界包括六欲天、人间和地狱;色界包括四禅十八天;无色界包括四空天。三界是众生生死轮回的处所,充满痛苦烦恼,被喻为「火宅」。「五行」原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构造物质世界的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不但有各自的本质特征,而且相互之间有生成、克制等联系,从而构成了万物及其运动变化。「超出三界外」就是超出生死轮回,「不在五行中」就是不受物质的障碍。俗语「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指超凡脱俗,不受世俗的污染和拘束。如《封神演义》第二六回:「妹妹既系出家,原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岂得以世俗男女分别而论。」又如《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第二六回:「真君道:我既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怎么又来管你凡间什么闲争闲闹斗?」(李明权)
佛教把众生世界分为「三界」。其中欲界包括六欲天、人间和地狱;色界包括四禅十八天;无色界包括四空天。三界是众生生死轮回的处所,充满痛苦烦恼,被喻为「火宅」。「五行」原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构造物质世界的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不但有各自的本质特征,而且相互之间有生成、克制等联系,从而构成了万物及其运动变化。「超出三界外」就是超出生死轮回,「不在五行中」就是不受物质的障碍。俗语「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指超凡脱俗,不受世俗的污染和拘束。如《封神演义》第二六回:「妹妹既系出家,原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岂得以世俗男女分别而论。」又如《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第二六回:「真君道:我既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怎么又来管你凡间什么闲争闲闹斗?」(李明权)
超出三昧
【三藏法数】
超出三昧者,谓从灭受想定起,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识处。识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空处。空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四禅。四禅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三禅。三禅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二禅。二禅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初禅。初禅起,住散心中,是为诸佛菩萨超出三昧之相。若声闻之人,但能超出一定,而不能超出二定,何况如上所明自在超出也。
超出三昧者,谓从灭受想定起,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识处。识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空处。空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四禅。四禅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三禅。三禅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二禅。二禅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初禅。初禅起,住散心中,是为诸佛菩萨超出三昧之相。若声闻之人,但能超出一定,而不能超出二定,何况如上所明自在超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