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98,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下一页
农民起义
拍案而起
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纳音所起
平江起义
平起平坐
平地起雷
跑起来
十二缘起
身承起居
声名鹊起
生上起下
声誉鹊起
束上起下
词典(续上)
瞧不起农民起义
拍案而起
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纳音所起
平江起义
平起平坐
平地起雷
跑起来
十二缘起
身承起居
声名鹊起
生上起下
声誉鹊起
束上起下
《分类字锦》:纳音所起(纳音所起)
《辍耕录》:六十甲子之纳音,此以金木水火土之音而明之也。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然五行之中惟金木有自然之音,水火土必相假而成音。盖水假土,火假水,土假火。故金音四九,木音三八,水音五十,火音一六,土音二七。甲巳子午九也,乙庚丑未八也,丙辛寅申七也,丁壬卯酉六也,戊癸辰戌五也,己亥四也。甲子乙丑其数三十有四,四者金之音也,故曰金。戊辰己巳其数二十有八,八者木之音也,故曰木。庚午辛未其数三十有二,二者火也,土以火为音,故曰土。甲申乙酉其数三十,十者土也,水以土为音,故曰水。戊子己丑其数三十有一,一者水也,火以水为音,故曰火。凡此六十甲子皆然,此纳音之所起也。
分类:星学
《漢語大詞典》:十二缘起(十二緣起)
见“ 十二因缘 ”。
《國語辭典》:十二因缘(十二因緣) 拼音:shí èr yīn yuán
佛教用语。佛教基本理论之一。指构成一切痛苦轮回的十二项要件。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无明是指对佛法的无知;行是指有意志的行为;识是指死后,由于过去的行为,导致投生的心识;名色是指处在母胎中的身、心(识除外);六处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身体感官和认识对象;触是指感官对现象的接触;受是指接触后产生的感受;爱是指感官接触后生起的欲望;取是指执著;有是指导致轮回的行为。十二缘起之间的关系像环链相扣。老死和一切苦缘于生;生缘于有;有缘于取;取缘于爱;爱缘于受;受缘于触;触缘于六处;六处缘于名色;名色缘于识;识缘于行;行缘于无明。后者决定前者的存在,因此去除无明就没有行,没有行就没有识的投胎,以至生和老死的一切烦恼也灭除。也称为「十二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