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98,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瞧不起
农民起义
拍案而起
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纳音所起
平江起义
平起平坐
平地起雷
跑起来
十二缘起
身承起居
声名鹊起
生上起下
声誉鹊起
束上起下
《國語辭典》:瞧不起  拼音:qiáo bù qǐ
看不起。《老残游记》第一三回:「比我强的他瞧不起我,所以不能同他说话。」
《高级汉语词典》:农民起义  拼音:nóng mín qǐ yì
为反抗地主阶级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削,农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
分类:农民起义
《國語辭典》:拍案而起  拼音:pāi àn ér qǐ
拍打桌面,猛然站起,形容十分震怒。如:「听闻人质被撕票,警政署长拍案而起,怒不可遏。」
《國語辭典》: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拼音:nù cóng xīn shàng qǐ,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
(谚语)人在极度愤怒时,恶念就会产生出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那二人听得。便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文明小史》第五○回:「一听此话,不觉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站起身来,伸手过去,就在那骂他的人身上打了一拳。」
《分类字锦》:纳音所起(纳音所起)
辍耕录》:六十甲子之纳音,此以金木水火土之音而明之也。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然五行之中惟金木有自然之音,水火土必相假而成音。盖水假土,火假水,土假火。故金音四九,木音三八,水音五十,火音一六,土音二七。甲巳子午九也,乙庚丑未八也,丙辛寅申七也,丁壬卯酉六也,戊癸辰戌五也,己亥四也。甲子乙丑其数三十有四,四者金之音也,故曰金。戊辰己巳其数二十有八,八者木之音也,故曰木。庚午辛未其数三十有二,二者火也,土以火为音,故曰土。甲申乙酉其数三十,十者土也,水以土为音,故曰水。戊子己丑其数三十有一,一者水也,火以水为音,故曰火。凡此六十甲子皆然,此纳音之所起也。
分类:星学
《漢語大詞典》:平江起义
1928年7月22日,共产党人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湖南平江的革命士兵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由于湘鄂赣国民党军队的联合进攻,11月,彭德怀率第五军主力撤出平江到井冈山与第四军会合,留下的部队在湘鄂赣地区坚持游击战争。
《國語辭典》:平起平坐  拼音:píng qǐ píng zuò
彼此采行平等的礼节。比喻权势地位相等。《儒林外史》第三回:「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官场现形记》第四七回:「内中很有几个体面人,平时也到过府里,同万太尊平起平坐的,如今却被差役们拉住了辫子。」
《漢語大詞典》:平地起雷
犹言平地一声雷。 许地山 《海角底孤星》:“这一问,真是个平地起雷咧!”
《國語辭典》:跑起来(跑起來)  拼音:pǎo qǐ lái
走红、走运。《儒林外史》第二回:「李老爹这几年在新任老爷手里著实跑起来了,怕不一年要寻千把银子。」
《漢語大詞典》:十二缘起(十二緣起)
见“ 十二因缘 ”。
《國語辭典》:十二因缘(十二因緣)  拼音:shí èr yīn yuán
佛教用语。佛教基本理论之一。指构成一切痛苦轮回的十二项要件。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无明是指对佛法的无知;行是指有意志的行为;识是指死后,由于过去的行为,导致投生的心识;名色是指处在母胎中的身、心(识除外);六处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身体感官和认识对象;触是指感官对现象的接触;受是指接触后产生的感受;爱是指感官接触后生起的欲望;取是指执著;有是指导致轮回的行为。十二缘起之间的关系像环链相扣。老死和一切苦缘于生;生缘于有;有缘于取;取缘于爱;爱缘于受;受缘于触;触缘于六处;六处缘于名色;名色缘于识;识缘于行;行缘于无明。后者决定前者的存在,因此去除无明就没有行,没有行就没有识的投胎,以至生和老死的一切烦恼也灭除。也称为「十二缘起」。
《分类字锦》:身承起居
宋史·高宗宪圣慈烈吴皇后传》:显仁太后性严肃,后身承起居,顺适其意。
分类:德范
《國語辭典》:声名鹊起(聲名鵲起)  拼音:shēng míng què qǐ
名声乘时崛起,声名大噪。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新城北录下》:「先在徐班,以年未五十,故无所表见。至洪班则声名鹊起。」
分類:迅速提高
《漢語大詞典》:生上起下
犹言承上启下。旧唐书·褚无量传:“谨按《大宗伯》职云:‘若王不与祭祀,则摄位。’注云:‘王有故,代行其祭事。’下文云:‘凡大祭祀,王后不与,则摄而荐豆籩,彻。’……凡者,生上起下之名,不专繫於本职。”
分類:承上启下
《国语辞典》:声誉鹊起(声誉鹊起)  拼音:shēng yù què qǐ
声望突然崛起,如鹊惊飞。如:「他年纪轻轻,但治学有方,而今声誉鹊起,可谓少年得志。」
《漢語大詞典》:束上起下
犹承上启下。多用于诗文评语。《花月痕》第四五回 清 栖霞居士 评阅:“下半折遥承第十回,以 碧桃 起波,引起下六回文字,亦束上起下必不可少之文。”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 唐圭璋 释:“‘江山’两句,折到人事,束上起下,换头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