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98,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49  50  51  52  53  55  56  57  5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画起平云
化性起伪
黄巢起义
黄巾起义
后起间
后起之秀
后起字
鸿翔鸾起
后院起火
鸡鸣起舞
几起几落
急起直追
回生起死
祸起萧墙
核起
《分类字锦》:画起平云(画起平云)
张说谢御书大通禅师碑额状画起平云点蹲芒玉戈矛攒倚鸾鹤交飞
分类:宸翰
《漢語大詞典》:化性起伪(化性起僞)
谓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荀子·性恶:“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杨倞 注:“言圣人能变化本性,而兴起矫伪也。”宋史·蔡元定传:“ 元定 简学者 刘礪 曰:‘化性起伪,乌得无罪!’未几,果謫 道州 。” 罗惇曧 《文学源流》:“ 宋 儒排 荀子 性恶甚力,……其教人以变化气质为先,实暗用 荀子 化性起伪之意。”
《高级汉语词典》:黄巢起义  拼音:huáng cháo qǐ yì
黄巢所领导的唐末农民大起义。公元875年,黄巢发动起义,起义军提出“均平”的政治口号。公元881年,起义军攻下唐都长安,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国号“大齐”,也叫“齐”。后来起义虽被唐王朝所镇压,但却导致了唐王朝的迅速灭亡
《高级汉语词典》:黄巾起义  拼音:huáng jīn qǐ yì
东汉末年(公元184年)张角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故称黄巾军。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漢語大詞典》:后起间(後起間)
后来。红楼梦第三九回:“后起间,真又养了一个,今年纔十三四岁,长得粉团儿似的,聪明伶俐的了不得呢。”
分類:后来
《國語辭典》:后起之秀(後起之秀)  拼音:hòu qǐ zhī xiù
称誉后辈中的优秀人物。《发财秘诀》第一○回:「办的事都是一帆风顺。这些都是我辈后起之秀。」也作「后来之秀」。
《國語辭典》:后起字(後起字)  拼音:hòu qǐ zì
文字学上指同一个字的后起写法。以合体字居多。相对于初文而言。如趾和网分别是止和网的后起字。
《漢語大詞典》:鸿翔鸾起(鴻翔鸞起)
如鸿雁高翔,如凤鸾振起。比喻奋发有为,仕途得意。 南朝 梁 刘孝标 《与宋玉山元思书》:“窃观先生未能鸿翔鸞起,腾霞躋汉;将由囿空桑麻,田无负郭。俛眉翕肩,以斯故尔。”
《漢語大詞典》:后院起火
比喻内部闹矛盾,发生纠纷。例如:算了吧!这年头后院起火就更糟了。
《漢語大詞典》:鸡鸣起舞(雞鳴起舞)
指胸怀大志、及时奋发的豪壮气概。 宋 韩元吉 《薄幸》词:“都莫问功名事,白髮渐星星如许。任鸡鸣起舞,乡关何在。凭高目尽孤鸿去。”参见“ 闻鸡起舞 ”。
《國語辭典》:闻鸡起舞(聞雞起舞)  拼音:wén jī qǐ wǔ
晋代祖逖,半夜闻鸡啼,立即起床操练武艺的故事。典出《晋书。卷六二。祖逖传》。后用以比喻及时奋起行动。《旧唐书。卷一二九。韩滉传》:「今见播逐,恐失人心,人心一摇,则有闻鸡起舞者矣。」金。元好问木兰花慢。对西上摇落〉词:「不用闻鸡起舞,且须乘月登楼。」
《漢語大詞典》:几起几落
起、落、对人则比喻升、降,对事则比喻兴、衰。几起几落,则指升降或兴衰的多次反复。例如:二十多年来,他父亲几起几落,至今才官复原职。
《國語辭典》:急起直追  拼音:jí qǐ zhí zhuī
立即振作起来,努力向前追赶。如:「我们千万不要气馁,现在急起直追还来得及。」、「他的业绩急起直追,成为公司里的一匹黑马。」
《國語辭典》:回生起死  拼音:huí shēng qǐ sǐ
1.把将要死亡的人救活。比喻医术高明。《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世人共称扁鹊有回生起死之术。扁鹊周游天下,救人无数。」也作「起死回生」。
2.比喻手段高强,将陷入绝境的事挽救起来。如:「因为经理的担保,此企划案才能回生起死。」也作「起死回生」。
《國語辭典》:起死回生  拼音:qǐ sǐ huí shēng
1.将濒临死亡的人救活。比喻医术高明。《西游记》第二六回:「求一个起死回生之法,管教医得他树活。」也作「回生起死」。
2.比喻能力超群,可将毫无希望的情势扭转过来。如:「这家公司亏空累累,除非有起死回生之术,否则是垮定了。」
《國語辭典》:祸起萧墙(禍起蕭牆)  拼音:huò qǐ xiāo qiáng
萧墙,屏障大门的墙壁,比喻内部。祸起萧墙比喻灾祸或灾难发生于内部。语本《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如:「这次的危机纯粹是祸起萧墙,看来董事长得重新整顿一番了。」
《國語辭典》:萧墙(蕭牆)  拼音:xiāo qiáng
萧,肃敬。墙,屏风。古代君臣相见的礼节,到屏风之处而更加肃敬。故以萧墙比喻内部或至近之地。《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衅起他族,事在萧墙。」
《漢語大詞典》:核起
谓患处像坚硬的果核一样隆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藏虱:“痒处核起,肿数日,死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