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起反
造反。《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选·谁个不跟老乐干》:“双牛并犋好耕田,拉大竿子好起反。” 蔡东藩 《前汉通俗演义》第六八回:“ 安 决意起反,遂私铸皇帝御璽,及丞相御史大夫将军等印信,为作伪计。” 赵树理 《“锻炼锻炼”》:“她一骂出来,没有等 小四 答话,群众就有一半以上的人‘哗’地一下站起来:‘你要起反!’”
分類:起反造反
《漢語大詞典》:感动(感動)
动摇。感,通“ 撼 ”。 汉 王充 论衡·奇怪:“ 后稷 顺生,不坼不副,不感动母体,故曰:‘不坼不副。’”北史·薛琡传:“唯 琡 以 杲 为聚众无名,虽强犹贼, 元顥 皇室昵亲,来称义举,自 河阴 之役,人情骇怨,今有际会,易生感动。”
分類:感动动摇
《國語辭典》:感应(感應)  拼音:gǎn yìng
1.互相感动相应。《易经。咸卦》:「二气感应以相与。」
2.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引起相应的情感和动作。《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书》云:『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鸟兽且犹感应,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西游记》第三六回:「你本是泥塑金装假像,内里岂无感应?」
3.人以精诚感动神明,神明自然会回应人。《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皆有神祇感应,然后营之。」
4.用于表示交互影响的物理现象,例如静电感应、电磁感应等。
《漢語大詞典》:触感(觸感)
因接触而引起反应。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九锺》:“九钟将鸣,凌霜乃落,气之相应,触感而作。”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序》:“夫 韩婴 作《传》,聿兴触感之情; 匡鼎 説,颇适解颐之趣。”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夫文字之见,随所触感,各肖其性识才学以出,其浅深高下不同之致,奚啻九级之臺乎?”
《國語辭典》:活性  拼音:huó xìng
物质与其他物质之间起物理或化学作用的能力。如:「卤素的化学活性很强,所以常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
《國語辭典》:讨厌鬼(討厭鬼)  拼音:tǎo yàn guǐ
对他人表示厌恶或戏谑的称呼。如:「他在这团体中是出了名的讨厌鬼,想不到今天却做了件善事。」
《國語辭典》:刺激  拼音:cì jī
1.令意识状态变化,或神经兴奋的原因。此种原因,有存于外界的,称为「物理的刺激」;有不存于外界而由有机体自生的,称为「生理的刺激」。
2.使人意识状态变化或神经亢奋。如:「你别再刺激她了!」
《國語辭典》:耐人寻味(耐人尋味)  拼音:nài rén xún wèi
意味深远隽永,让人反覆寻思体会。如:「他的诗词,句句字字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