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赶集(趕集)  拼音:gǎn jí
在偏远地区,买卖货物有一定地点、日期,到时商贩、居民都赶往交易,称为「赶集」。《老残游记》第一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几十里的人都去赶集。」也称为「赶墟」、「趁墟」。
《漢語大詞典》:赴集
(1).前往聚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洗浴者,常有硫黄气,赴集者,常有百数。”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远近赴集,旬日间近万人。”
(2).犹赶集。 明 沈榜 《宛署杂记·民风二》:“上市曰赴集。”
(3).指官吏前往任所。 宋 梅尧臣 《送白秀才福州省亲》诗:“固非远仕进,服期难赴集。”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今常调之人,远授一职,已数千里,赴集又数千里,之官挈携妻孥,往復劳苦,必一周而在路。”
《漢語大詞典》:征市
犹赶集。晋书·羊祜传:“南州人征市日闻 祜 丧,莫不号慟,罢市巷哭者声相接。”
分類:赶集
《國語辭典》:赶场(趕場)  拼音:gǎn cháng
1.在特定的日期或节日,各地的商人聚集一处买卖交易。如:「每遇赶场,村子里总是特别热闹。」
2.演出者一天内须到不同地点表演,当前一个表演结束后,立即赶到下一个地方表演。如:「今晚他有三个秀约,一定得赶场了。」
分類:赶集
《國語辭典》:赶市(趕市)  拼音:gǎn shì
旧时乡下人家到城镇做买卖交易。
分類:赶集
《漢語大詞典》:赴墟
犹赶集。 谢毕真 《神出鬼没歼白军》:“临时派出去现场再度侦察的 熊克庭 和 阿九子 两位同志赴墟回来了。”
分類:赶集
《漢語大詞典》:赶闹子(趕鬧子)
方言。赶集。 叶蔚林 《蓝蓝的木兰溪》:“赶闹子的人,没听清他的话,以为是叫卖什么东西。” 韩少功 《西望茅草地》:“碰到‘赶闹子’,总是人群拥挤不通,热热闹闹。”
分類:方言赶集
《漢語大詞典》:赶街子(趕街子)
犹赶集。 艾芜 《南行记·寸大哥》:“ 密支那 、 八莫 、 腾越 ,都成为他熟不得熟的地方,正如一个农民常常去赶街的一些小乡镇一样。” 李星华 《白王打天下》:“遇到赶街子,她便把菜蔬和草鞋背到街上去卖。”自注:“ 滇 西称赶集为赶街子。” 刘澍德 《迷》:“他飘飘地冲入人群,像一只有力的犁头,把一些扛柴担米的赶街子的人们,七翻八倒的冲到石道的两边。”
分類:赶集
《漢語大詞典》:跑节场(跑節場)
方言。犹赶集。 刘半农 《瓦釜集·第五歌--车车夜水也风凉》:“我月白竹布布衫末也要送一件你,且等八月初三城隍庙里跑节场。”
分類:方言赶集
《漢語大詞典》:虚日
空闲的日子;间断的日子。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五:“村民见之,以鱼鱣非树中之物,咸谓是神,乃依树起屋,宰牲祭祀,未尝虚日,因遂名 鱣父庙 。”宋史·食货志上三:“祖宗建立 真 、 楚 、 泗州 转般仓,一以备中都缓急,二以防漕渠阻节,三则纲船装发,资次运行,更无虚日。” 明 刘基 《送道士张玄中归桐柏观》诗序:“ 至正 甲午,予来 会稽 ,因得与群士大夫为 宝林 之游,而赋诗倡和,无虚日焉。” 清 曹寅 《戏题王安节画》诗:“风泉浩浩无虚日,但起诗情是俗人。”
赶集的日子。 宋 陆游 《江亭》诗:“野市逢虚日,江亭候暮潮。”
《國語辭典》:趁墟  拼音:chèn xū
赶集。如:「天色微曦,便到市场趁墟去了。」明。林弼〈龙州〉诗三首之二:「趁墟野妇沽甜酒,候客溪童进辣茶。」
分類:赶集
《漢語大詞典》:趁市
亦作“趂市”。 犹赶集。 宋 惠洪 《过陵水县补东坡遗》诗:“过厅客聚观灯网,趂市人归旋唤舟。”
分類:赶集
《漢語大詞典》:墟日
中国 南方如 湘 、 赣 、 闽 、 粤 等地区乡村赶集的日子。 孙中山 《平定广西之演讲·行易知难》:“这种交易的情形,好象你们 广西 现在的大城小墟,每月中三六九或二五八的‘墟日’一样。” 许杰 《墟期》:“为什么每一个墟日,还是满箩满箩的排着的呢?”
《漢語大詞典》:蚊市
蚊子于傍晚时成群集飞,如人的赶集,故称。埤雅·释虫:“俗云,蚊有昬市。盖蝇成市於朝,蚊成市於暮。”
《国语辞典》:趁头市(趁头市)  拼音:chèn tóu shì
抢先到市场赶集。宋。江端友〈牛酥行〉:「持归空惭辽东豕,努力明年趁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