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72,分219页显示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7 68 69 70 下一页
赵鼎臣(字 承之 号 苇溪翁 )
赵令术
赵佺
赵宗爰
赵佖( 仪国公、大宁郡王、申王、吴王 荣穆 )
赵通
赵仲忽( 普安郡王、岐简献王 )
赵子俅
赵子松(字 伯山 )
赵子崧(字 伯山 号 鉴堂居士 )
赵宗印
赵士暕
赵霆
赵仲湜(字 巨源 名 仲泹 嗣濮王、仪王 恭孝 )
其它辞典(续上)
赵瑺赵鼎臣(字 承之 号 苇溪翁 )
赵令术
赵佺
赵宗爰
赵佖( 仪国公、大宁郡王、申王、吴王 荣穆 )
赵通
赵仲忽( 普安郡王、岐简献王 )
赵子俅
赵子松(字 伯山 )
赵子崧(字 伯山 号 鉴堂居士 )
赵宗印
赵士暕
赵霆
赵仲湜(字 巨源 名 仲泹 嗣濮王、仪王 恭孝 )
人物简介
简介
大观四年(1110)任袁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0—? 【介绍】: 宋卫城人,字承之,号苇溪翁。哲宗元祐六年进士。绍圣二年复举博学弘词科。徽宗宣和中,以右文殿修撰知邓州,官终太府卿。工诗,与苏轼、王安石诸人相酬和。有《竹隐畸士集》。全宋诗
赵鼎臣,字承之,自号苇溪翁,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人。生于神宗熙宁初(一○六八?)。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进士,调真定府户曹参军,以亲老不赴。绍圣中,复举宏词科,曾官越州。李邦直帅真定,辟为僚属。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官度支员外郎。宣和三年(一一二一),出知邓州。未几召为太府卿。有《竹隐畸士集》四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赵鼎臣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九七四
赵鼎臣(一○七○——?),字承之,自号苇溪翁,滑州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人,《四库提要》考其为赵称子。元祐六年登进士甲科,绍圣二年以真定府户曹参军举博学宏词科。元符中官于定州。尝为太学博士,以事贬为山阴从事。政和末官朝请大夫、行户部度支员外郎。后以右文殿修撰知邓州,召为太府卿,卒。著《竹隐畸士集》。事迹散见文集中有关墓志铭,以及《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等。今人姜亮夫撰有《赵鼎臣疑年考》。
人物简介
简介
大观四年(1110)任临江军知军。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三四
赵佺,大观四年为朝请大夫、新权成都府路转运判官,权提举永兴军等路常平等事。
人物简介
简介
建中靖国元年(1101)任判大宗正事。大观三年(1109)宗汉八月薨。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六三
赵佖(一○七二——一一○六),神宗第九子。元丰六年赐名,授检校太尉,山南东道节度使,封仪国公。哲宗即位,加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大宁郡王。绍圣二年封申王,五年拜司空。帝崩,佖因目疾不得立。徽宗即位,以帝兄迁太傅,进陈王,旋拜太师,历京兆、真定尹,荆、扬、太原、兴元牧。崇宁五年薨,赠尚书令兼中书令,谥荣穆。改封吴王。见《宋史》卷二四六《宗室传》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人。徽宗大观初,以发运司勾当公事为梓州路转运判官,升转运使。政和五年晏州彝人起事,遹破之,拓地环二千里,建城砦,经田亩,募人耕种,且习战守,号“胜兵”。除熙河兰湟经略安抚使。入对,赐上舍出身,拜兵部尚书。六年,出知成德军。金人入侵,召赴阙,寻卒。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三四
赵子俅,徽宗时为忠翊郎、添差池州监押。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2 【介绍】: 宋宗室,字伯山,号鉴堂居士。赵德昭五世孙。徽宗崇宁五年进士。宣和间知淮宁府。汴京失守,起兵勤王。传檄中外,止诸路毋受张邦昌伪赦。又移书责张邦昌逆节。高宗即位,请放诸路常平积欠钱,并建三屯之议,以张收复声势。除延康殿学士、知镇江府。建炎二年,坐事谪居南雄州。有《朝野遗事》。全宋文·卷三八八一
赵子崧(?——一一三二),字伯山,燕懿王五世孙。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宣和间,官至宗正少卿,除徽猷阁直学士、知淮宁府。汴京失守,与翁彦国等同盟起兵勤王,康王命充大元帅府参议官、东南道都总管。高宗即位,除延康殿学士、知镇江府、两浙路兵马钤辖。后以罪降单州团练副使,谪居南雄州。绍兴二年卒于贬所。《宋史》卷二四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汾州孝义人。少为僧。徽宗时范致虚措置兵马于长安,令还俗,授河东制置使,提领义兵与金人战,所向披靡。后兵败于富平,潜入华山,不知所终。
人物简介
简介
政和二年(1112)任知西外宗正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三四
赵仲湜(一○七三——一一三七),字巨源,初名仲泹,楚荣王宗辅子。熙宁十年,授右内率府右副率。累迁密州观察使、知西外宗正事、保大军承宣使。钦宗嗣位,授靖海节度使,更今名。康王即位于南京,仲湜由汉上率众径谒,袭封嗣濮王,加开府仪同三司,历检校少保、少傅。绍兴七年卒,追封仪王,谥恭孝。见《宋史》卷二四五《濮王允让传》及本人所作《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