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77,分219页显示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57 58 59 60 下一页
赵揖之
赵日新
赵祐(字 寿臣 )
赵璞
赵瑞
赵师民(字 周翰 )
赵寅
赵禹
赵及(字 希之 )
赵咸一
赵元昊(庙号 夏景宗、景宗 武烈皇帝、武烈帝、夏武烈帝 别称 李元昊 曩霄 嵬理 )
赵允初(名 允宗 安泰 )
赵抃(字 阅道、悦道 号 知非子 清献 )
赵丙(字 南正 )
其它辞典(续上)
赵珣赵揖之
赵日新
赵祐(字 寿臣 )
赵璞
赵瑞
赵师民(字 周翰 )
赵寅
赵禹
赵及(字 希之 )
赵咸一
赵元昊(庙号 夏景宗、景宗 武烈皇帝、武烈帝、夏武烈帝 别称 李元昊 曩霄 嵬理 )
赵允初(名 允宗 安泰 )
赵抃(字 阅道、悦道 号 知非子 清献 )
赵丙(字 南正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雄州归信人。赵振子。性特好学。年十六,仁宗召试便殿,授三班借职。景祐中,除濠州兵马都监。初曾随父在西边,访得五路徼外形胜利害,作《聚米图经》五卷,诏取其书,又上《五阵图》、《兵事》十余篇,擢通事舍人、招讨都监。居泾原,兼治笼竿城,屡立军功。夏兵来攻,当事者不听其计,兵败被擒,后卒于西夏。
人物简介
简介
景祐三年(1036)任封州知州。
人物简介
简介
景祐五年宝元元年(1038)任代州知州。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九一
赵祐(一○○一——一○四五),字寿臣,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天圣五年进士,历冀州司理、雍丘尉,转大理丞,知长垣、临邛二县,因举者荐,擢知威州。迁殿中丞,通判相州、郓州。庆历三年为监察御史,继知棣州,迁殿中侍御史,入为三司户部判官。五年卒,年四十五。见晁补之《赵君墓志铭》(《鸡肋集》卷六八)。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一一九
赵璞,仁宗时人。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瑞,仁宗时人(《胡正惠公集》附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青州临淄人,字周翰。登进士第。仁宗时历国子监直讲、宗正寺主簿、崇政殿说书、宗正丞等职。时赵元昊反宋,师民上书陈十五事。累请补郡,除龙图阁直学士、知耀州。三迁刑部郎中,复领宗正。为人淳静刚敏,举止凝重,学问精博,志尚清远。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全宋诗
赵师民,字周翰,青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仁宗天圣末进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五),孙奭辟兖州说书,领诸城主簿。年五十来京师,庞籍、韩琦等荐为国子监直讲。庆历二年(一○四一)以著作佐郎为宗正寺主簿加崇文院检讨为崇政殿说书(同上书),迁宗正丞。累迁天章阁待制,同判宗正寺。皇祐五年(一○五三),除龙图阁直学士,知耀州(同上书卷一七五)。三迁刑部郎中,复领宗正。卒,年六十九(《东都事略》卷六○)。有集三十卷,已佚。《宋史》卷二九四有传。全宋文·卷三五八
赵师民,字周翰,青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九岁能属文。天圣末举进士,孙奭辟兖州说书,领诸城主簿。学问精博,奭自以为不及。除齐州推官、青州教授。年五十来京师,受荐为国子监直讲。迁崇文院检讨、崇政殿说书,又迁宗正丞。后为天章阁侍讲,进待制、同判宗正寺。在经筵十馀年,甚见器重,仁宗目之为「儒林盛德」。累请补郡,除龙图阁直学士、知耀州。三迁刑部郎中,复领宗正,卒,年六十九。有集三十卷。《宋史》卷二九四有传,又见《东都事略》卷六○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寅,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为德州军事推官(《金石粹编》卷一三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青州人。仁宗时以平民上书,言西夏元昊必反,宰相以其狂言,徙建州。后元昊果反,禹讼所部,不受,逃至京自理,宰相怒,下禹开封狱。开封府司录司事陈希亮言禹可赏不可罪,争不已,帝释禹,赏为徐州推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南偃师人,字希之。第进士。为慈州军事推官,累迁殿中侍御史、权宗正丞,弹劾无所避。历知怀州、徐州,还迁京东转运按察使。权判吏部流内铨,奏论吏部阙员即榜,以堵铨吏匿员阙以谋利之弊。历知卫州、汝州、河中府,累迁右谏议大夫,官终知徐州。全宋文·卷五九一
赵及(?——一○五三),字希之,偃师(今河南偃师)人。举进士,为慈州军事推官,历知魏县,通判青州、大名府。累迁殿中侍御史。复知怀州、徐州,还为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按察使。擢兼御史知杂,判流内铨、迁户部副使、盐铁副使,知卫、汝州、河中府。除天章阁待制,迁右谏议大夫。皇祐五年卒。见《宋史》卷三○四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四。
人物简介
简介
康定二年庆历元年(1041)任宗正寺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4—1048 【介绍】: 即李元昊。西夏皇帝。宋称赵元昊,小字嵬理,即位后改姓易名,改名曩霄。李(赵)德明子。通汉文,知兵法,晓佛学。于宋明道元年嗣位,称兀卒(青天子)。宣布“秃发(结辫)令”,违者处死。升兴州为兴庆府。于宋景祐元年建立年号开运,旋改广运。创制西夏文。于宋宝元元年,即位为大夏皇帝,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立西夏国。设十二监军司。与宋爆发战争,三年三大战,夏军连胜。然伤亡颇重,物资缺乏。于天授礼法延祚七年与宋议和,每年受宋岁赐银、绢、茶。十一年,被子宁令哥刺死。谥武烈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4 【介绍】: 宋宗室,初名允宗。赵元俨子。累官宁国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勤于朝会,虽风雨不废。不问家财厚薄,惟诵佛书。卒谥安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84 【介绍】: 宋衢州西安人,字阅道,号知非子。仁宗景祐间进士。仕州县,以治绩召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辟权幸,人称“铁面御史”。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改益州路。召为右司谏,以言事罢知虔州,历度支副使、河北都转运使。英宗时改知成都府。所至以宽简为治,以奉俭闻。神宗即位,除参知政事。因反对新法,出知杭州,徙青州,再知成都府,复知越州、杭州,致仕。卒谥清献。有《清献集》。全宋诗
赵抃(一○○八~一○八四),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是士,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洲。至和元年(一○五四),召为殿中侍御史。嘉祐元年(一○五六),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英宗即位,奉使契丹,还,进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一○六四),出知成都。神宗立,以知谏院召还,秋,擢参知政事。熙宁三年(一○七○),因反对青苗法去位。历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复徙杭州。元丰二年(一○七九)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于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谥清献。有《清献集》十卷。事见《东坡集》卷三八《赵清献公抃爱直之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赵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献集》(十卷,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宋景定元年陈仁玉刻元明递修十六卷本(其中诗七卷,简称陈本,书藏北京图书馆)、明成化七年阎铎刊本(简称阎本,藏上海图书馆)、明嘉靖四十一年杨准序汪旦刊本(简称杨本,藏华东师大图书馆)、一九二二年赵氏仿宋重刊本(简称赵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全宋文·卷八八二
赵抃(一○○八——一○八四),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景祐进士,累官至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倖,京师目为「铁面御史」。请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弹奏陈旭奸邪,罢知虔州。召为侍御史知杂事,改度知副使、河北都转运使。治平中知成都。神宗立,召知谏院,未几擢参知政事。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熙宁三年罢,出知杭州。历知青州、成都府、越州,再知杭州,以太子少保致仕。元丰七年卒,谥清献。施政宽简,为世称道。纂《成都古今集记》三十卷等,著文集十六卷。见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东坡集》卷三八),《宗统编年》卷二一,《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丙(一○○八~?),字南正。曾举进士,以太常少卿致仕(《司马文正公集》卷六五《洛阳耆英会序》),居洛阳。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与司马光、富弼等为耆英会,时年七十五。有文稿十四编(同上书《赵朝议丙字南正文稿序》),已佚。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