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64,分23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如红玉
斩美人
怀赵
茧丝堡障
建隆臣普
酒沾津吏
重九鼎
九原
九原唤起
九原可作
决浮云
乐生居赵
赵师雄梅花下开樽
留屯奏
典故(续上)
赵壹囊(又作:赵壹钱 ...)如红玉
斩美人
怀赵
茧丝堡障
建隆臣普
酒沾津吏
重九鼎
九原
九原唤起
九原可作
决浮云
乐生居赵
赵师雄梅花下开樽
留屯奏
典故
相关人物
一囊钱
赵壹囊
赵壹钱
汉阳钱
赵壹囊乏
赵壹囊钱
赵壹探囊
相关人物
赵壹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传·赵壹传》
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体貌魁梧,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伟。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后屡抵罪,几至死,友人救得免。……又作刺世疾邪赋,以舒其怨愤。曰:「……有秦客者,乃为诗曰: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
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体貌魁梧,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伟。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后屡抵罪,几至死,友人救得免。……又作刺世疾邪赋,以舒其怨愤。曰:「……有秦客者,乃为诗曰: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
郑棨《开天传信记》
上于弘农得宝符,白石篆文,成承字。识者云:乘者,四十八年,得宝之年。
上于弘农得宝符,白石篆文,成承字。识者云:乘者,四十八年,得宝之年。
典故
相关人物
如红玉
红玉肤
相关人物
赵飞燕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
「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弟昭仪不能及也。但昭仪弱骨礼肌,尤工笑语。二人并色如红玉,为当时第一,皆擅宠后宫。」
「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弟昭仪不能及也。但昭仪弱骨礼肌,尤工笑语。二人并色如红玉,为当时第一,皆擅宠后宫。」
典故
相关人物
斩美人
笑躄
美人笑躄
花间笑躄
楼前斩爱姬
楼头斩美人
美人笑客
沙其姬
姝姬笑
笑杀楼上人
相关人物
赵胜(平原君)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2365~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馀,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是时齐有孟尝,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争相倾以待士。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馀,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是时齐有孟尝,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争相倾以待士。
典故
相关人物
怀赵
相关人物
廉颇
《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例句
顾土虽怀赵,知天讵畏匡。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才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典故
相关人物
茧丝堡障
相关人物
赵简子
《国语》卷十五〈晋语九·赵简子以晋阳为保鄣〉~490~
赵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鄣乎?」简子曰:「保鄣哉!」尹铎损其户数。简子诫襄子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三国吴·韦昭注:「茧丝,赋税。保鄣,蔽捍也。」
赵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鄣乎?」简子曰:「保鄣哉!」尹铎损其户数。简子诫襄子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三国吴·韦昭注:「茧丝,赋税。保鄣,蔽捍也。」
典故
相关人物
建隆臣普
相关人物
赵普
《五朝名臣言行录》前集卷一〈中书令韩国赵忠献王〉
赵普,韩国忠献王,字则平,幽州人。事太祖、太宗位至中书令,配享太祖庙庭。……太祖宠侍韩王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普强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之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命左右曳于庭数匝,徐使复冠,召升殿曰:「今后不宜尔,且赦汝,勿令外人知也。」
赵普,韩国忠献王,字则平,幽州人。事太祖、太宗位至中书令,配享太祖庙庭。……太祖宠侍韩王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普强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之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命左右曳于庭数匝,徐使复冠,召升殿曰:「今后不宜尔,且赦汝,勿令外人知也。」
典故
相关人物
酒沾津吏
津妾棹歌
相关人物
赵津女娟
《列女传》卷六〈辩通传·赵津女娟〉
赵津女娟者,赵河津吏之女,赵简子之夫人也。初简子南击楚,与津吏期,简子至,津吏醉卧,不能渡,简子怒,欲杀之,娟惧,持楫而走,简子曰:「女子走何为?」对曰:「津吏息女。妾父闻主君东渡不测之水,恐风波之起,水神动骇,故祷祠九江三淮之神,供具备礼,御釐受福,不胜巫祝,杯酌馀沥,醉至于此。君欲杀之,妾愿以鄙躯易父之死。」简子曰:「非女之罪也。」娟曰:「主君欲因其醉而杀之,妾恐其身之不知痛,而心不知罪也。若不知罪杀之,是杀不辜也。愿醒而杀之,使知其罪。」简子曰:「善。」遂释不诛。简子将渡,用楫者少一人,娟攘卷掺楫而请,曰:「妾居河济之间,世习舟楫之事,愿备员持楫。」简子曰:「不谷将行,选士大夫,齐戒沐浴,义不与妇人同舟而渡也。」娟对曰:「妾闻昔者汤伐夏,左骖骊,右骖牝靡,而遂放桀。武王伐殷,左骖牝骐,右骖牝騜,而遂克纣,至于华山之阳。主君不欲渡则已,与妾同舟,又何伤乎?」简子悦,遂与渡,中流为简子发〈河激之歌〉,其辞曰:「升彼阿兮面观清,水扬波兮查冥冥,祷求福兮醉不醒,诛将加兮妾心惊,罚既释兮渎乃清,妾持楫兮操其维,蛟龙助兮主将归,呼来棹兮行勿疑。」简子大悦曰:「昔者不谷梦娶妻,岂此女乎?」将使人祝祓,以为夫人。娟乃再拜而辞曰:「夫妇人之礼,非媒不嫁。严亲在内,不敢闻命。」遂辞而去。简子归,乃纳币于父母,而立以为夫人。
赵津女娟者,赵河津吏之女,赵简子之夫人也。初简子南击楚,与津吏期,简子至,津吏醉卧,不能渡,简子怒,欲杀之,娟惧,持楫而走,简子曰:「女子走何为?」对曰:「津吏息女。妾父闻主君东渡不测之水,恐风波之起,水神动骇,故祷祠九江三淮之神,供具备礼,御釐受福,不胜巫祝,杯酌馀沥,醉至于此。君欲杀之,妾愿以鄙躯易父之死。」简子曰:「非女之罪也。」娟曰:「主君欲因其醉而杀之,妾恐其身之不知痛,而心不知罪也。若不知罪杀之,是杀不辜也。愿醒而杀之,使知其罪。」简子曰:「善。」遂释不诛。简子将渡,用楫者少一人,娟攘卷掺楫而请,曰:「妾居河济之间,世习舟楫之事,愿备员持楫。」简子曰:「不谷将行,选士大夫,齐戒沐浴,义不与妇人同舟而渡也。」娟对曰:「妾闻昔者汤伐夏,左骖骊,右骖牝靡,而遂放桀。武王伐殷,左骖牝骐,右骖牝騜,而遂克纣,至于华山之阳。主君不欲渡则已,与妾同舟,又何伤乎?」简子悦,遂与渡,中流为简子发〈河激之歌〉,其辞曰:「升彼阿兮面观清,水扬波兮查冥冥,祷求福兮醉不醒,诛将加兮妾心惊,罚既释兮渎乃清,妾持楫兮操其维,蛟龙助兮主将归,呼来棹兮行勿疑。」简子大悦曰:「昔者不谷梦娶妻,岂此女乎?」将使人祝祓,以为夫人。娟乃再拜而辞曰:「夫妇人之礼,非媒不嫁。严亲在内,不敢闻命。」遂辞而去。简子归,乃纳币于父母,而立以为夫人。
典故
相关人物
重九鼎
相关人物
赵胜(平原君)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2368~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九鼎大吕,国之宝器。言毛遂至楚,使赵重于九鼎大吕,言为天下所重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九鼎大吕,国之宝器。言毛遂至楚,使赵重于九鼎大吕,言为天下所重也。」
《礼记注疏》卷十〈檀弓〉~99~
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吾谁与归?」叔誉曰:「其阳处父乎?」文子曰:「行并植于晋国,不没其身,其知不足称也。」「其舅犯乎?」文子曰:「见利不顾其君,其仁不足称也。我则随武子乎,利其君不忘其身,谋其身不遗其友。」晋人谓文子知人。文子其中退然如不胜衣,其言呐呐然如不出诸其口;所举于晋国管库之士七十有馀家,生不交利,死不属其子焉。东汉·郑玄注:「晋卿大夫之墓地在九原,『京』盖字之误,当作『原』。」
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吾谁与归?」叔誉曰:「其阳处父乎?」文子曰:「行并植于晋国,不没其身,其知不足称也。」「其舅犯乎?」文子曰:「见利不顾其君,其仁不足称也。我则随武子乎,利其君不忘其身,谋其身不遗其友。」晋人谓文子知人。文子其中退然如不胜衣,其言呐呐然如不出诸其口;所举于晋国管库之士七十有馀家,生不交利,死不属其子焉。东汉·郑玄注:「晋卿大夫之墓地在九原,『京』盖字之误,当作『原』。」
简释
九原:指墓地。南朝宋鲍照《松柏篇》:“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唐杜甫《哭长孙侍御》:“惟余旧台柏,萧瑟九原中。”
例句
唯馀旧台柏,萧瑟九原中。 杜甫 哭长孙侍御
三亩空留悬磬室,九原犹寄若堂封。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万井闾阎皆禁火,九原松柏自生烟。 郭郧 寒食寄李补阙
笳箫最悲处,风入九原松。 顾况 酅公合祔挽歌
典故
相关人物
九原唤起
相关人物
赵文子(赵武)
《国语》卷十四〈晋语八·赵文子称贤随武子〉~47~
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叔向曰:「其阳子乎!」文子曰:「夫阳子行廉直于晋国,不免其身,其知不足称也。」叔向曰:「其舅犯乎!」文子曰:「夫舅犯见利而不顾其君,其仁不足称也。其随武子乎!纳谏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事君不援而进,不阿而退。」三国吴·韦昭注:「『原』,当作『京』也。京,晋墓地。」
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叔向曰:「其阳子乎!」文子曰:「夫阳子行廉直于晋国,不免其身,其知不足称也。」叔向曰:「其舅犯乎!」文子曰:「夫舅犯见利而不顾其君,其仁不足称也。其随武子乎!纳谏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事君不援而进,不阿而退。」三国吴·韦昭注:「『原』,当作『京』也。京,晋墓地。」
《礼记注疏》卷十〈檀弓〉~97~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汉·郑玄注:「全要领者,免于刑诛也。晋卿大夫之墓地在九原,『京』,盖字之误,当为『原』。」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汉·郑玄注:「全要领者,免于刑诛也。晋卿大夫之墓地在九原,『京』,盖字之误,当为『原』。」
《国语》卷十四〈晋语八·赵文子称贤随武子〉~47~
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叔向曰:「其阳子乎!」
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叔向曰:「其阳子乎!」
简释
九原可作:喻死者再生。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之四:“九原可作吾谁与,师友琅玡邴曼容。”
《庄子》杂篇·卷十上《说剑》
「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
「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
例句
不如持我决浮云,无令漫漫蔽白日。 白居易 新乐府(并序)之鸦九剑之思决壅也
典故
相关人物
乐毅不归
乐生负谤
乐生居赵
乐毅奔亡
乐毅见猜
相关人物
乐毅
《史记》卷八十《乐毅列传》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馀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閒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閒,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尊宠乐毅以警动于燕、齐。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馀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閒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閒,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尊宠乐毅以警动于燕、齐。
《新校本汉书》卷九十三佞幸传第六十三邓通
文帝时间如通家游戏,然通无他伎能,不能有所荐达,独自谨身以媚上而已。上使善相人者相通,曰:「当贫饿死。」上曰:「能富通者在我,何说贫?」于是赐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
文帝时间如通家游戏,然通无他伎能,不能有所荐达,独自谨身以媚上而已。上使善相人者相通,曰:「当贫饿死。」上曰:「能富通者在我,何说贫?」于是赐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
例句
去年大将军,忽负乐生谤。 张谓 同孙构免官后登蓟楼
乐毅傥再生,于今亦奔亡。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乐生东去终居赵,阳虎北辕翻适楚。 李端 杂歌
冯唐犹在汉,乐毅不归燕。 卢照邻 送幽州陈参军赴任
乐毅吾所怜,拔齐翻见猜。 高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东坡五〉
〈龙城录〉云:「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一日天寒,日暮,于松竹林间见美人,淡妆素服出游,时已昏黑,残雪末消,月色微明,师雄与语,言极清丽,芳香袭人,因与之叩酒家共饮;少顷,一绿衣童来歌舞,师雄醉寝,但觉风寒袭人;久之,东方已白,起视,乃在梅花树下,上有翠羽,啾嘈相顾,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已。」
〈龙城录〉云:「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一日天寒,日暮,于松竹林间见美人,淡妆素服出游,时已昏黑,残雪末消,月色微明,师雄与语,言极清丽,芳香袭人,因与之叩酒家共饮;少顷,一绿衣童来歌舞,师雄醉寝,但觉风寒袭人;久之,东方已白,起视,乃在梅花树下,上有翠羽,啾嘈相顾,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已。」
典故
相关人物
留屯奏
相关人物
赵充国
《汉书》卷六十九〈赵充国辛庆忌列传·赵充国〉~2984~
时羌降者万馀人矣。充国度其必坏,欲罢骑兵屯田,以待其敝。作奏未上,会得进兵玺书,中郎将卬惧,使客谏充国曰:「诚令兵出,破军杀将以倾国家,将军守之可也。即利与病,又何足争?一旦不合上意,遣绣衣来责将军,将军之身不能自保,何国家之安?」充国叹曰:「是何言之不忠也!本用吾言,羌虏得至是邪?往者举可先行羌者,吾举辛武贤,丞相御史复白遣义渠安国,竟沮败羌。金城、湟中谷斛八钱,吾谓耿中丞,籴二百万斛谷,羌人不敢动矣。耿中丞请籴百万斛,乃得四十万斛耳。义渠再使,且费其半。失此二册,羌人故敢为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是既然矣。今兵久不决,四夷卒有动摇,相因而起,虽有知者不能善其后,羌独足忧邪!吾固以死守之,明主可为忠言。」遂上屯田奏曰:臣闻兵者,所以明德除害也,故举得于外,则福生于内,不可不慎。臣所将吏士马牛食,月用粮谷十九万九千六百三十斛,盐千六百九十三斛,茭二十五万二百八十六石。难久不解,繇役不息。又恐它夷卒有不虞之变,相因并起,为明主忧,诚非素定庙胜之册。且羌虏易以计破,难用兵碎也,故臣愚以为击之不便。计度临羌东至浩亹,羌虏故田及公田,民所未垦,可二千顷以上,其间邮亭多坏败者。臣前部士入山,伐材木大小六万馀枚,皆在水次。愿罢骑兵,留弛刑应募,及淮阳、汝南步兵与吏士私从者,合凡万二百八十一人,用谷月二万七千三百六十三斛,盐三百八斛,分屯要害处。冰解漕下,缮乡亭,浚沟渠,治湟以西道桥七十所,令可至鲜水左右。田事出,赋人二十。至四月草生,发郡骑及属国胡骑伉健各千,倅马什二,就草,为田者游兵。以充入金城郡,益积畜,省大费。今大司农所转谷至者,足支万人一岁食。谨上田处及器用簿,唯陛下裁许。上报曰:「皇帝问后将军,言欲罢骑兵万人留田,即如将军之计,虏当何时伏诛,兵当何时得决?孰计其便,复奏。」充国上状曰:臣闻帝王之兵,以全取胜,是以贵谋而贱战。战而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蛮夷习俗虽殊于礼义之国,然其欲避害就利,爱亲戚,畏死亡,一也。今虏亡其美地荐草,愁于寄托远遁,骨肉离心,人有畔志,而明主般师罢兵,万人留田,顺天时,因地利,以待可胜之虏,虽未即伏辜,兵决可期月而望。羌虏瓦解,前后降者万七百馀人,及受言去者凡七十辈,此坐支解羌虏之具也。臣谨条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步兵九校,吏士万人,留屯以为武备,因田致谷,威德并行,一也。又因排折羌虏,令不得归肥饶之地,贫破其众,以成羌虏相畔之渐,二也。居民得并田作,不失农业,三也。军马一月之食,度支田士一岁,罢骑兵以省大费,四也。至春省甲士卒,循河湟漕谷至临羌,以羌虏,扬威武,传世折冲之具,五也。以閒暇时下所伐材,缮治邮亭,充入金城,六也。兵出,乘危徼幸,不出,令反畔之虏窜于风寒之地,离霜露疾疫瘃墯之患,坐得必胜之道,七也。亡经阻远追死伤之害,八也。内不损威武之重,外不令虏得乘间之势,九也。又亡惊动河南大、小使生它变之忧,十也。治湟中道桥,令可至鲜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从枕席上过师,十一也。大费既省,繇役豫息,以戒不虞,十二也。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臣充国材下,犬马齿衰,不识长册,唯明诏博详公卿议臣采择。上复赐报曰:「皇帝问后将军,言十二便,闻之。虏虽未伏诛,兵决可期月而望,期月而望者,谓今冬邪,谓何时也?将军独不计虏闻兵颇罢,且丁壮相聚,攻扰田者及道上屯兵,复杀略人民,将何以止之?又大、小前言曰:『我告汉军先零所在,兵不往击,久留,得亡效五年时不分别人而并击我?』其意常恐。今兵不出,得亡变生,与先零为一?将军孰计复奏。」充国奏曰: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先零羌精兵今馀不过七八千人,失地远客,分散饥冻。、、莫须又颇暴略其羸弱畜产,畔还者不绝,皆闻天子明令相捕斩之赏。臣愚以为虏破坏可日月冀,远在来春,故曰兵决可期月而望。窃见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馀里,乘塞列隧有吏卒数千人,虏数大众攻之而不能害。今留步士万人屯田,地势平易,多高山远望之便,部曲相保,为堑垒木樵,校联不绝,便兵弩,饬具。火幸通,势及并力,以逸待劳,兵之利者也。臣愚以为屯田内有亡费之利,外有守禦之备。骑兵虽罢,虏见万人留田为必禽之具,其土崩归德,宜不久矣。从今尽三月,虏马羸瘦,必不敢捐其妻子于他种中,远涉河山而来为寇。又见屯田之士精兵万人,终不敢复将其累重还归故地。是臣之愚计,所以度虏且必瓦解其处,不战而自破之册也。至于虏小寇盗,时杀人民,其原未可卒禁。臣闻战不必胜,不苟接刃;攻不必取,不苟劳众。诚令兵出,虽不能灭先零,亶能令虏绝不为小寇,则出兵可也。即今同是而释坐胜之道,从乘危之势,往终不见利,空内自罢敝,贬重而自损,非所以视蛮夷也。又大兵一出,还不可复留,湟中亦未可空,如是,繇役复发也。且匈奴不可不备,乌桓不可不忧。今久转运烦费,倾我不虞之用以澹一隅,臣愚以为不便。校尉临众幸得承威德,奉厚币,拊循众羌,谕以明诏,宜皆乡风。虽其前辞尝曰「得亡效五年」,宜亡它心,不足以故出兵。臣窃自惟念,奉诏出塞,引军远击,穷天子之精兵,散车甲于山野,虽亡尺寸之功,媮得避慊之便,而亡后咎馀责,此人臣不忠之利,非明主社稷之福也。臣幸得奋精兵,讨不义,久留天诛,罪当万死。陛下宽仁,未忍加诛,令臣数得孰计。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充国奏每上,辄下公卿议臣。初是充国计者什三,中什五,最后什八。有诏诘前言不便者,皆顿首服。丞相魏相曰:「臣愚不习兵事利害,后将军数画军册,其言常是,臣任其计可必用也。」上于是报充国曰:「皇帝问后将军,上书言羌虏可胜之道,今听将军,将军计善。其上留屯田及当罢者人马数。将军强食,慎兵事,自爱!」上以破羌、强弩将军数言当击,又用充国屯田处离散,恐虏犯之,于是两从其计,诏两将军与中郎将卬出击。强弩出,降四千馀人,破羌斩首二千级,中郎将卬斩首降者亦二千馀级,而充国所降复得五千馀人。诏罢兵,独充国留屯田。明年五月,充国奏言:「羌本可五万人军,凡斩首七千六百级,降者三万一千二百人,溺河湟饥饿死者五六千人,定计遗脱与煎巩、黄羝俱亡者不过四千人。羌靡忘等自诡必得,请罢屯兵。」奏可,充国振旅而还。
时羌降者万馀人矣。充国度其必坏,欲罢骑兵屯田,以待其敝。作奏未上,会得进兵玺书,中郎将卬惧,使客谏充国曰:「诚令兵出,破军杀将以倾国家,将军守之可也。即利与病,又何足争?一旦不合上意,遣绣衣来责将军,将军之身不能自保,何国家之安?」充国叹曰:「是何言之不忠也!本用吾言,羌虏得至是邪?往者举可先行羌者,吾举辛武贤,丞相御史复白遣义渠安国,竟沮败羌。金城、湟中谷斛八钱,吾谓耿中丞,籴二百万斛谷,羌人不敢动矣。耿中丞请籴百万斛,乃得四十万斛耳。义渠再使,且费其半。失此二册,羌人故敢为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是既然矣。今兵久不决,四夷卒有动摇,相因而起,虽有知者不能善其后,羌独足忧邪!吾固以死守之,明主可为忠言。」遂上屯田奏曰:臣闻兵者,所以明德除害也,故举得于外,则福生于内,不可不慎。臣所将吏士马牛食,月用粮谷十九万九千六百三十斛,盐千六百九十三斛,茭二十五万二百八十六石。难久不解,繇役不息。又恐它夷卒有不虞之变,相因并起,为明主忧,诚非素定庙胜之册。且羌虏易以计破,难用兵碎也,故臣愚以为击之不便。计度临羌东至浩亹,羌虏故田及公田,民所未垦,可二千顷以上,其间邮亭多坏败者。臣前部士入山,伐材木大小六万馀枚,皆在水次。愿罢骑兵,留弛刑应募,及淮阳、汝南步兵与吏士私从者,合凡万二百八十一人,用谷月二万七千三百六十三斛,盐三百八斛,分屯要害处。冰解漕下,缮乡亭,浚沟渠,治湟以西道桥七十所,令可至鲜水左右。田事出,赋人二十。至四月草生,发郡骑及属国胡骑伉健各千,倅马什二,就草,为田者游兵。以充入金城郡,益积畜,省大费。今大司农所转谷至者,足支万人一岁食。谨上田处及器用簿,唯陛下裁许。上报曰:「皇帝问后将军,言欲罢骑兵万人留田,即如将军之计,虏当何时伏诛,兵当何时得决?孰计其便,复奏。」充国上状曰:臣闻帝王之兵,以全取胜,是以贵谋而贱战。战而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蛮夷习俗虽殊于礼义之国,然其欲避害就利,爱亲戚,畏死亡,一也。今虏亡其美地荐草,愁于寄托远遁,骨肉离心,人有畔志,而明主般师罢兵,万人留田,顺天时,因地利,以待可胜之虏,虽未即伏辜,兵决可期月而望。羌虏瓦解,前后降者万七百馀人,及受言去者凡七十辈,此坐支解羌虏之具也。臣谨条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步兵九校,吏士万人,留屯以为武备,因田致谷,威德并行,一也。又因排折羌虏,令不得归肥饶之地,贫破其众,以成羌虏相畔之渐,二也。居民得并田作,不失农业,三也。军马一月之食,度支田士一岁,罢骑兵以省大费,四也。至春省甲士卒,循河湟漕谷至临羌,以羌虏,扬威武,传世折冲之具,五也。以閒暇时下所伐材,缮治邮亭,充入金城,六也。兵出,乘危徼幸,不出,令反畔之虏窜于风寒之地,离霜露疾疫瘃墯之患,坐得必胜之道,七也。亡经阻远追死伤之害,八也。内不损威武之重,外不令虏得乘间之势,九也。又亡惊动河南大、小使生它变之忧,十也。治湟中道桥,令可至鲜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从枕席上过师,十一也。大费既省,繇役豫息,以戒不虞,十二也。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臣充国材下,犬马齿衰,不识长册,唯明诏博详公卿议臣采择。上复赐报曰:「皇帝问后将军,言十二便,闻之。虏虽未伏诛,兵决可期月而望,期月而望者,谓今冬邪,谓何时也?将军独不计虏闻兵颇罢,且丁壮相聚,攻扰田者及道上屯兵,复杀略人民,将何以止之?又大、小前言曰:『我告汉军先零所在,兵不往击,久留,得亡效五年时不分别人而并击我?』其意常恐。今兵不出,得亡变生,与先零为一?将军孰计复奏。」充国奏曰: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先零羌精兵今馀不过七八千人,失地远客,分散饥冻。、、莫须又颇暴略其羸弱畜产,畔还者不绝,皆闻天子明令相捕斩之赏。臣愚以为虏破坏可日月冀,远在来春,故曰兵决可期月而望。窃见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馀里,乘塞列隧有吏卒数千人,虏数大众攻之而不能害。今留步士万人屯田,地势平易,多高山远望之便,部曲相保,为堑垒木樵,校联不绝,便兵弩,饬具。火幸通,势及并力,以逸待劳,兵之利者也。臣愚以为屯田内有亡费之利,外有守禦之备。骑兵虽罢,虏见万人留田为必禽之具,其土崩归德,宜不久矣。从今尽三月,虏马羸瘦,必不敢捐其妻子于他种中,远涉河山而来为寇。又见屯田之士精兵万人,终不敢复将其累重还归故地。是臣之愚计,所以度虏且必瓦解其处,不战而自破之册也。至于虏小寇盗,时杀人民,其原未可卒禁。臣闻战不必胜,不苟接刃;攻不必取,不苟劳众。诚令兵出,虽不能灭先零,亶能令虏绝不为小寇,则出兵可也。即今同是而释坐胜之道,从乘危之势,往终不见利,空内自罢敝,贬重而自损,非所以视蛮夷也。又大兵一出,还不可复留,湟中亦未可空,如是,繇役复发也。且匈奴不可不备,乌桓不可不忧。今久转运烦费,倾我不虞之用以澹一隅,臣愚以为不便。校尉临众幸得承威德,奉厚币,拊循众羌,谕以明诏,宜皆乡风。虽其前辞尝曰「得亡效五年」,宜亡它心,不足以故出兵。臣窃自惟念,奉诏出塞,引军远击,穷天子之精兵,散车甲于山野,虽亡尺寸之功,媮得避慊之便,而亡后咎馀责,此人臣不忠之利,非明主社稷之福也。臣幸得奋精兵,讨不义,久留天诛,罪当万死。陛下宽仁,未忍加诛,令臣数得孰计。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充国奏每上,辄下公卿议臣。初是充国计者什三,中什五,最后什八。有诏诘前言不便者,皆顿首服。丞相魏相曰:「臣愚不习兵事利害,后将军数画军册,其言常是,臣任其计可必用也。」上于是报充国曰:「皇帝问后将军,上书言羌虏可胜之道,今听将军,将军计善。其上留屯田及当罢者人马数。将军强食,慎兵事,自爱!」上以破羌、强弩将军数言当击,又用充国屯田处离散,恐虏犯之,于是两从其计,诏两将军与中郎将卬出击。强弩出,降四千馀人,破羌斩首二千级,中郎将卬斩首降者亦二千馀级,而充国所降复得五千馀人。诏罢兵,独充国留屯田。明年五月,充国奏言:「羌本可五万人军,凡斩首七千六百级,降者三万一千二百人,溺河湟饥饿死者五六千人,定计遗脱与煎巩、黄羝俱亡者不过四千人。羌靡忘等自诡必得,请罢屯兵。」奏可,充国振旅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