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5,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4  45  46  4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逋走
不胫而走
便步走
鞭灵走石
撤走
步走射兔
不走落
奔走呼号
奔走相告
奔走之友
蹦走
笔走龙蛇
阪上走丸
大杖则走
东走西顾
《漢語大詞典》:逋走
逃走,逃亡。 汉 贾谊 新书·益壤:“逋走而归诸侯,殆不少矣。”
分類:逃走逃亡
《國語辭典》:不胫而走(不脛而走)  拼音:bù jìng ér zǒu
胫,小腿。不胫而走指不用腿也能去,比喻事物不用推广,也能迅速传播。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四。白香山诗》:「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也作「无胫而行」。
《高级汉语词典》:便步走  拼音:biàn bù zǒu
以轻松、随便的步伐行进,与正步相对而言
《漢語大詞典》:鞭灵走石(鞭靈走石)
丹溪 黄初平 ,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便将至 金华山 石室中修炼,四十余年不复念家。其兄 初起 行山寻索,遂得相见,问 初平 羊何在?曰近在山东。 初起 往视之,但见白石而还。 初平 与俱往看之,乃叱曰,羊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见 晋 葛洪 神仙传·黄初平。后因以“鞭灵走石”为神人叱石成羊的典故。 宋 程俱 《读〈神仙传〉》诗:“鞭灵走石纔一戏,骑麒上天亦徒尔。”
《漢語大詞典》:撤走
离开原来驻扎的地方。 巴金 《军长的心》:“鬼子在天黑前也撤走了。”
《分类字锦》:步走射兔(步走射兔)
北史达奚武传子震字猛略周文尝于渭北校猎时有兔过周文前震与诸将竞射之马倒而坠震足不倾踬步走射之一发中兔顾马才起遂回身腾上周文喜曰非此父不生此子
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走落
宋 代宫妃的一种发式。宋史·五行志三:“ 理宗 朝,宫妃……梳高髻於顶,曰不走落。”
《漢語大詞典》:奔走呼号(奔走呼號)
(1).一面奔跑,一面叫喊。《痛史》第十七回:“沿海居民,看见大队韃船塞海而来。一时奔走呼号,哭声遍野,扶老携幼,弃业抛家,都往内地乱窜。”
(2).谓到处宣传以唤起人们的醒觉。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四二回:“勇敢的国民,一经览到二十一条件,群以为亡国惨兆就在目前,于是奔走呼号,力图挽救。”
《國語辭典》:奔走相告  拼音:bēn zǒu xiāng gào
奔走著互相告知。指将重大的消息互相传告。如:「发生这样的大事,村子里的人都奔走相告。」也作「奔相走告」。
《國語辭典》:奔走之友  拼音:bēn zǒu zhī yǒu
互相称誉仰慕的朋友。《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何颙》:「袁绍慕之,私与往来,结为奔走之友。」
《漢語大詞典》:奔奏
奔走传喻。《诗·大雅·緜》:“予曰有奔奏。” 毛 传:“喻德宣誉曰奔奏。”一说,使人趋附。 郑玄 笺:“奔奏,使人归趋之。” 陆德明 释文:“奏,如字。本亦作走。” 孔颖达 疏:“奔走者,此臣能晓喻天下之人以王德,宣扬王之声誉使人知,令天下皆奔走而归趍之,故曰奔走也。”参阅 马瑞辰 通释。
分類:奔走趋附
《漢語大詞典》:蹦走
跳跃着走。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三:“ 陈妈 低着脑壳,从六十光的花镜的上边,望着女儿蹦走的方向。”
分類:跳跃
《國語辭典》:笔走龙蛇(筆走龍蛇)  拼音:bǐ zǒu lóng shé
比喻文笔挥洒自如或书法优美熟练。宋。石孝友 满庭芳。上张紫微词:「笔走龙蛇,词倾河汉,妙年德艺双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吴江有个秀才萧王宾,胸藏锦绣,笔走龙蛇。」
分類:文笔纵放
《國語辭典》:阪上走丸  拼音:bǎn shàng zǒu wán
在斜坡上滚动弹丸。比喻事情发展的趋势迅速而顺利。《汉书。卷四五。蒯通传》:「则边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下而身富贵』,必相率而降,犹若阪上走丸也。」
《國語辭典》:大杖则走(大杖則走)  拼音:dà zhàng zé zǒu
大杖,重杖。大杖则走语出《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烈怒,举杖击之。……烈骂曰:『死卒,父挝而走,孝乎?』钧曰:『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指为人子者,恐其父失手被打死而陷父于不义,只得逃走,此不可称之为不孝。
分類:杖责致伤
《漢語大詞典》:东走西顾(東走西顧)
谓边跑边回顾。表示念旧。《古诗源·古怨歌》:“煢煢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分類:回顾念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