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41,分63页显示  上一页  58  59  60  61  62
词典(续上)
金无足赤
目赤如朱
面红耳赤
面红颈赤
面红面赤
面赪颈赤
脸红耳赤
绿文赤字
露眼赤睛
露圆霞赤
六子皆赤
《高级汉语词典》:金无足赤  拼音:jīn wú zú chì
足赤,成色十足的金子。金无足赤,比喻人也不能十全十美
《分类字锦》:目赤如朱
伏候古今注成帝建平元年山阳得白兔目赤如朱
《國語辭典》:面红耳赤(面紅耳赤)  拼音:miàn hóng ěr chì
形容因高温、羞愧、焦急或发怒时而脸上、耳朵发红的样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冷时便浑身发抖,热时便流汗浃背,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驰,身上不知怎样才好。」《官场现形记》第七回:「后来众人见他急的面红耳赤,也就罢了。」
《漢語大詞典》:面红颈赤(面紅頸赤)
见“ 面红耳赤 ”。
《國語辭典》:面红耳赤(面紅耳赤)  拼音:miàn hóng ěr chì
形容因高温、羞愧、焦急或发怒时而脸上、耳朵发红的样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冷时便浑身发抖,热时便流汗浃背,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驰,身上不知怎样才好。」《官场现形记》第七回:「后来众人见他急的面红耳赤,也就罢了。」
《國語辭典》:面红面赤(面紅面赤)  拼音:miàn hóng miàn chì
1.因羞惭而脸红。元。王伯成《贬夜郎》第三折:「则他行怕行羞,和我也面红面赤。」
2.争吵。《水浒传》第八回:「虽不曾生半个男女,未曾面红面赤,半点相争。」
《漢語大詞典》:面赪颈赤(面赬頸赤)
脸与头颈泛起红晕。形容羞涩。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梨花》:“ 梨花 面赬颈赤,羞涩莫容。”
《國語辭典》:脸红耳赤(臉紅耳赤)  拼音:liǎn hóng ěr chì
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情绪高亢或极害羞的样子。如:「哪怕是吵得脸红耳赤,也不会改变他们同学间深厚的友谊。」《红楼梦》第一九回:「一面看那丫头,虽不标致,倒还白净,些微亦有动人处,羞的脸红耳赤,低首无言。」
《漢語大詞典》:绿文赤字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符瑞。谓江河所出图箓皆为绿色,或用朱书刻于石碑上,故云。宋书·志序:“圣帝哲王,咸有瑞命之纪,盖所以神明宝位,幽赞禎符……握 河 括地,緑文赤字之书,言之详矣。”梁书·武帝纪上:“緑文赤字,徵 河 表 洛 。”
《分类字锦》:露眼赤睛
汉书王莽传莽为人侈口蹶颔露眼赤睛大声而嘶是时有用方伎待诏黄门者或问以莽形貌待诏曰莽所谓鸱目虎吻豺狼之声者也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
分类:
《分类字锦》:露圆霞赤(露圆霞赤)
温庭筠 自有扈至京师已后朱樱之期诗 露圆霞赤数千枝,银笼谁家寄所思。
分类:樱桃
《分类字锦》:六子皆赤
南唐近事刘信攻南康终月不下义祖谴信使者而杖之詈曰语刘信要背即背何疑之甚也信闻命大怖并力急攻次宿而下凯旋之日师至新林浦犒锡不至亦无所存劳他日谒见义祖命诸元勋为六博之戏以纾前意信酒酣掬六骰于手曰令公疑信欲背者倾西江之水终难自涤不负公当一掷遍赤诚如前旨则众彩而已投之于盆六子皆赤义祖赏其精诚昭感复待以忠贞焉又宋史王昭远传昭远形质魁伟喜与里中恶少游处一日众祀里神昭远适至有以博投授之谓曰汝他日傥有节钺试掷以卜之昭远一掷六齿皆赤
分类:博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