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赤郭
古代传说中食鬼之神。《骈雅·释天》:“ 赤郭 、 黄父 、 渐耳 ,食鬼之神也。” 明 刘基 《道士周元初鹤林行》:“归来赠我桃树枝,朱衣 赤郭 手所持。”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四川·金川夷人之迷信一》:“ 金川 俗尤信鬼……岁时傍节,先立土坛,设纸供数事,厚迭薪芻,选两长人躡肩矗立,高及丈许,蒙以大衣,殆如 赤郭 ,盖取食鬼之义。”
分類:中食
《骈字类编》:赤圭(赤圭)
遁甲开山图禹开宛委山得赤圭如日碧圭如月长一尺二寸
《漢語大詞典》:赤骨律
见“ 赤骨立 ”。
《漢語大詞典》:赤骨立
赤膊,光着身子。《朱子语类》卷二九:“ 子路 譬如脱得上面两件鏖糟底衣服了, 颜子 又脱得那近里面底衣服了,圣人则和那里面贴肉底汗衫都脱得赤骨立了。”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香奁艳语》:“白髮上,黄花乱插;赤骨立,黑墨偷搽。”亦作“ 赤骨力 ”、“ 赤骨肋 ”、“ 赤骨律 ”。《五灯会元·南泉愿禅师法嗣·长沙景岑禅师》:“夏天赤骨力,冬寒须得被。”《永乐大典》卷三○○三引《大慧语录》:“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卓锥之地,赤骨律箇浑身,与人争甚闲气。”《何典》第六回:“ 活死人 气力又小,双拳弗抵四手的,那里挣得脱,不免赤骨肋受棒,被他们排头排脚的打了一顿。”
分類:身子
《漢語大詞典》:赤韨(赤韍)
(1).赤芾。《礼记·玉藻》:“一命緼韍幽衡,再命赤韍幽衡,三命赤韍葱衡。” 郑玄 注:“此玄冕爵弁服之韠,尊祭服,异其名耳。韍之言亦蔽也……《周礼》:公、侯、伯之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其士一命。”参见“ 赤芾 ”。
(2).赤绂。《汉书·王莽传上》:“赐公太夫人号曰 功显君 ,食邑二千户,黄金印赤韍。” 颜师古 注:“此韍,印之组也。”参见“ 赤紱 ”。
(2).赤绂。《汉书·王莽传上》:“赐公太夫人号曰 功显君 ,食邑二千户,黄金印赤韍。” 颜师古 注:“此韍,印之组也。”参见“ 赤紱 ”。
分類:赤芾
《漢語大詞典》:赤芾
《漢語大詞典》:赤绂(赤紱)
(1).即赤芾。《易·困》:“九五,劓刖,困于赤紱。” 高亨 注:“赤紱,赤色之蔽膝,大夫所服,此赤紱象徵服赤紱之大夫。”《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愚顽之质,加以固病,诚羞负乘,辱污辅将之位,将被诗人‘三百赤紱’之刺。” 李贤 注:“赤紱,大夫之服也。”参见“ 赤芾 ”。
(2).即赤绶。《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天子使 魏公 位在诸王侯上,改授金璽、赤紱、远游冠。” 唐 白居易 《戊申岁暮咏怀诗》之二:“紫泥丹笔皆经手,赤紱金章尽到身。”参见“ 赤綬 ”。
(2).即赤绶。《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天子使 魏公 位在诸王侯上,改授金璽、赤紱、远游冠。” 唐 白居易 《戊申岁暮咏怀诗》之二:“紫泥丹笔皆经手,赤紱金章尽到身。”参见“ 赤綬 ”。
分類:赤芾
《骈字类编》:赤鼎
晋书张载传载为榷论曰孱夫与乌获讼力非龙文赤鼎无以明之聂政与荆卿争勇非彊秦之威孰能辨之
《骈字类编》:赤丁
潇湘录洛阳牟颖于路见一骸骨躬自掩埋其夕梦人曰我强寇耳蒙君藏我若能容我栖托每欲使我即呼赤丁子一声我必应声而至也颖遂潜告无不遂意
《漢語大詞典》:赤牒
唐 代临时授官的一种文书。《新唐书·刘仁轨传》:“ 武德 初, 河南道 安抚大使 任瓌 上疏有所论奏。 仁轨 见其稿,为窜定数言。 瓌 惊异,赤牒补 息州 参军。”《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 唐 初,士大夫以乱离之后,不乐仕进,官员不充。省符下诸州差人赴选,州府及詔使多以赤牒补官。”
《骈字类编》:赤翅
元 赵汸 咏蟋蟀 赤翅晶荧何处归,秋来清响傍庭闱。
《骈字类编》:赤蚌
幽明录汉武帝幸河渚有老公及年少数人出皆八九寸为帝奏乐饮酒老公命取一大珠径数寸献上上问东方朔朔曰河底有一穴深数百丈中有赤蚌生此珠焉
《骈字类编》:赤尘(赤尘)
温庭筠拂舞词神椎凿石拂龙潭白马䟃𧽼赤尘起
《骈字类编》:五赤
握奇经麾法五一元二黄三白四青五赤
《骈字类编》:珠赤
梁四公记虫珠七色而多赤其虫六足二目目当其陷处有凹有铁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