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赤乌年事
 
赤乌年


《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权传〉~42~
赤乌元年春,铸当千大钱。夏,吕岱讨庐陵贼,毕,还陆口。秋八月,武昌言麒麟见。有司奏言麒麟者太平之应,宜改年号。诏曰:「閒者赤乌集于殿前,朕所亲见,若神灵以为嘉祥者,改年宜以赤乌为元。」群臣奏曰:「昔武王伐纣,有赤乌之祥,君臣观之,遂有天下,圣人书策载述最详者,以为近事既嘉,亲见又明也。」于是改年。
《全三国文》卷七十五
会,天竺人,幼随父居交阯,年十馀出家,其先康居人,因谓之康僧。汉末入吴,吴主权以为博士。赤乌中居建初寺,造舍利塔。中国有寺塔自此始。
《漢語大詞典》:赤乌(赤烏)
(1).古代传说中的瑞鸟。吕氏春秋·有始:“赤乌衔丹书集於 周 社。”尚书大传卷二:“ 武王 伐 紂 ,观兵於 孟津 ,有火流於王屋,化为赤乌,三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白鱼赤乌之符,黄金紫玉之瑞。”
(2).金乌。亦代指太阳。《初学记》卷三十引 三国 吴 薛综 《赤乌颂》:“赫赫赤乌,惟日之精。” 唐 白居易 《劝酒》诗:“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到了那赤乌当午的时候,一轮火伞当空,无半点云翳。” 清 赵翼 《毒暑》诗:“毒暑今年甚,当空煽赤乌。”参见“ 金乌 ”。
(3).古氏族名。穆天子传卷二:“天子西征。甲戌,至于 赤乌 之人,其献酒千斛于天子,天子使 祭父 受之,曰: 赤乌氏 先出自 周 宗。” 清 龚自珍 《反祈招序》:“夫 瑶池 有白云之乡, 赤乌 为美人之地。”
《國語辭典》:金乌(金烏)  拼音:jīn wū
相传日中有三足乌,世因称太阳为「金乌」。唐。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诗:「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宋。欧阳修 蓦山溪。新正初破词:「驾香轮,停宝马,只待金乌晚。」
《漢語大詞典》:白鱼赤乌(白魚赤烏)
史记·周本纪:“ 武王 渡 河 ,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 武王 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后遂以“白鱼赤乌”为祥瑞之兆。 汉 王充 论衡·指瑞:“夫凤麟之来,与白鱼赤乌之至无以异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白鱼赤乌之符,黄金紫玉之瑞。”
分類:祥瑞
《國語辭典》:白兔赤乌(白兔赤烏)  拼音:bái tù chì wū
白兔,月亮。赤乌,太阳。白兔赤乌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唐。白居易劝酒〉诗:「天地迢遥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分類:时间
《分类字锦》:赤乌巢门(赤乌巢门)
华阳国志僰道县孝子吴顺养母赤乌巢其门
分类:
《漢語大詞典》:朱乌(朱烏)
即赤乌。古以为瑞鸟。 南朝 梁 沈约 《瑞石像铭》:“暠露淳腴,望凤盖而沾陛,此皆 舜 日未书, 尧 年罕降,岂直朱乌动色,玄秬相趣而已哉。”
分類:赤乌瑞鸟
《漢語大詞典》:丹羽
(1).赤色的羽毛。古代用以装饰旌旗或车盖。 南朝 齐 王融 《从武帝琅邪城讲武应诏》诗:“白日映丹羽,赬霞文翠旃。”
(2).指赤乌的羽毛。古代以赤乌为祥瑞之鸟。 南朝 梁 何逊 《穷乌赋》:“岂能瑞 周 德而丹羽,感 燕 悲而素暉。”晋书·孝友传序:“乌驯丹羽,巢 叔和 之室;鹿呈白毳,扰 功文 之庐。” 唐 孟简 《白乌呈瑞赋》:“何常日浴,翻皓体以来仪;曾异火流,奚丹羽之可慕?”
《漢語大詞典》:乌瑞(烏瑞)
指赤乌之瑞。相传 武王 伐 纣 ,观兵于 孟津 ,有火流于王屋,化为三足赤乌。见尚书大传·大誓《尚书刑德放》:“火者阳也,乌有孝名。 武王 卒父业,故乌瑞臻。”
《漢語大詞典》:当千钱(當千錢)
古代钱币名。币值以一当千。 三国 吴 赤乌 元年始造。晋书·食货志:“ 孙权 嘉禾 五年,铸大钱一当五百。 赤乌 元年,又铸当千钱。”明史·食货志五:“兵部尚书 王象乾 ,请铸当十、当百、当千三等大钱,用龙文,略倣白金三品之制,於是两京皆铸大钱。”
《漢語大詞典》:静安寺
在 上海市 内。原名“沪渎重玄寺”。相传 三国 吴 赤乌 十年(公元247年)始建,在 吴淞江 滨, 宋 大中 祥符 元年(1008年)改名 静安寺 , 嘉定 九年(1216年)移今址。 清 光绪 六年(1880年)重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又到 静安寺 前看那涌泉,用石栏围住。”
《漢語大詞典》:流火之乌(流火之烏)
武王 伐 纣 时预兆王朝勃兴的赤乌。 宋 苏舜钦 《符瑞》:“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皆以正德为受命之符,至於‘陈大电、大虹、巨迹、白狼、流火之乌,皆诡譎阔诞,其可羞也。’所言大概如此。”参见“ 流火 ”。
《國語辭典》:流火  拼音:liú huǒ
1.流,星宿西沉。流火指心星。语出《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后借指农历七月。
2.中医上指发生于小腿部分的丹毒,多因湿火下流而引起。
3.风痹的别名。参见「风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