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6,分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孙资(字 彦龙 关中侯、中都侯、关内侯、乐阳亭侯、左乡侯 贞、贞侯 )
僧惟悫( 连 号 资中疏云、资中疏 )
宋鼎( 资阳郡开国公 )
吴资
薛存诚(字 资明 )
晁宗悫(字 世良 文庄 )
范仲淹(世称 小范老子、龙图老子、吃齑宰相 别称 范履霜 字 希文 文正 )
钱象先(字 资元 )
张资
田瑜(字 资忠 )
耶律资忠(字 沃衍 )
樊资深(字 逢源 )
李定(字 资深 )
韩资道
其它辞典
宗资(字 叔都 )孙资(字 彦龙 关中侯、中都侯、关内侯、乐阳亭侯、左乡侯 贞、贞侯 )
僧惟悫( 连 号 资中疏云、资中疏 )
宋鼎( 资阳郡开国公 )
吴资
薛存诚(字 资明 )
晁宗悫(字 世良 文庄 )
范仲淹(世称 小范老子、龙图老子、吃齑宰相 别称 范履霜 字 希文 文正 )
钱象先(字 资元 )
张资
田瑜(字 资忠 )
耶律资忠(字 沃衍 )
樊资深(字 逢源 )
李定(字 资深 )
韩资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南阳安众人,字叔都。举孝廉,拜议郎,补御史中丞。桓帝延熹中为汝南太守。以范滂为功曹,委任政事,推功于滂。郡为谣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任善之名,闻于海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51 【介绍】: 三国魏太原人,字彦龙。初为曹操所辟。历县令,参丞相军事。魏文帝立,改秘书监为中书监,任中书令,加给事中,赐爵关中侯。明帝景初二年,辽东平,以参谋功封中都侯。齐王芳即位,资与刘放预定大谋,赞成曹爽、司马懿共辅政之局。曹爽被杀后,任侍中,领中书令。嘉平二年逊位归第,就拜骠骑将军,转侍中。资久掌机密,时陈损益。卒谥贞。全三国文·卷三十二
资字彦龙,太原人。历县令,参丞相军事。魏国建,为秘书郎。文帝即王位,转秘书丞。及受禅,改中书令,加给事中,封关内侯,掌机密。明帝时加散骑常侍,封乐阳亭侯,进封左乡侯,青龙中加侍中光禄大夫。景初中进封中都侯。齐王时加右光禄大夫,转卫将军。以年老逊位归第,就拜骠骑将军,转侍中。卒,谥曰贞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上党人,俗姓连。居京师崇福寺。有《楞严经疏》。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连氏。齐大夫称之后。上党潞人。九岁从舅氏之有名称于释门者出家。久之辞去游学。教旨禅宗毗尼之道。靡不探讨。年四十。犹宿留京辇。时故相房公融。已捐馆舍。其子弟居赐第。一日请斋尚未饭。出经一函曰。此相公在南海时。所译楞严经十卷。今筵中仅十僧。可僧各一卷以结缘。悫坐次当四。得经见富楼那问生起义。文婉而理玄。遂誓作疏流通。及归所住崇福寺。遽画文殊菩萨像。且诵其名号。十年志益不衰。忽梦文殊乘狮子。入其口。由是下笔若神助。大历丙子也。及疏就。又梦文殊自口出。成三卷。今盛行于世。 一说荆州度门寺神秀禅师入内得其本。未几馆陶沙门慧震。传之于悫而流通焉。 既而蜀之资中恒沇法师。作义章。号资中疏云。宋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惟悫。俗姓连氏。齐大夫称之后。本凭翊人。官居上党为潞人也。九岁割爱冠年纳戒。母氏昆弟归于法门。故悫从其受教。澜漪内湛葳𦼆外发。嗜学服勤必无倦色。乃辞渭阳寻师隶业。或经筵首席。或论集前驱。或参问禅宗。或附丽律匠。其志渊旷欲皆吞纳之。年临不惑尚住神都。因受旧相房公融宅请。未饭之前宅中出经函云。相公在南海知南铨。预其翻经。躬亲笔受首楞严经一部。留家供养。今筵中正有十僧。每人可开题一卷。悫坐居第四。舒经见富楼那问生起义。觉其文婉其理玄。发愿撰疏。疏通经义。及归院矢誓写文殊菩萨像。别诵名号计一十年。厥志坚强遂有冥感。忽梦妙吉祥乘狻猊自悫之口入。由兹下笔若大觉之被善现谈般若焉。起大历元年丙午也。及将彻简。于卧寐中见由口而出。在乎华严宗中。文殊智也。勒成三卷。自谓从浅智中衍出矣。于今盛行。一说楞严经。初是荆州度门寺神秀禅师在内时得本。后因馆陶沙门慧震于度门寺传出。悫遇之著疏解之。后有弘沇法师者。蜀人也。作义章开释此经。号资中疏。其中亦引震法师义例。似有今古之说。此岷蜀行之。近亦流江表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时东谢蛮首领。为西南蕃大酋长、检校蛮州长史,继袭蛮州刺史,封资阳郡开国公。德宗建中三年入朝贡。贞元十三年,许三年一朝。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平无考。《舆地纪胜》卷四五《庐州》与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卷六、卷一一收其《合肥怀古》诗3则,疑皆为一首诗之残文,《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中宝鼎人,字资明。擢进士第,历官监察御史、侍御史、给事中、御史中丞。性和易,于人无所不容,然当官御事,毅然不可夺。僧鉴虚倚宦官为奸,后坐事下狱,存诚穷劾之,当以大辟。诏释之,存诚以死相争,鉴虚卒抵罪。存诚后以暴疾卒,宪宗深惜之。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5—814 字资明,河中宝鼎(今山西万荣西南)人。登德宗贞元进士第。历监察御史、刑部郎中等职。宪宗元和七年(811)由驾部郎中迁给事中,旋拜御史中丞。八年,以抗旨穷治僧鉴虚倚仗宦官多为不法事,闻名于朝。次年复为给事中。因御史中丞缺,又委命之,未视事,暴卒。生平详见韩愈《祭薛中丞文》,白居易《薛中丞》诗,新、旧《唐书》本传。《江海学刊》1989年第2期《中唐诗人琐考五题·薛存诚》对其生卒年有考證。《全唐诗》存诗12首。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三
存诚字资明。河东人。第进士。元和中累拜给事中。迁御史中丞。卒赠刑部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5—1069 【介绍】: 宋澶州清丰人,字世良。晁迥子。以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召试,赐进士及第。累迁许州通判。仁宗朝历知制诰、翰林学士,一夕草将相五制,褒扬训诫,咸得所宜。权发遣开封府事,辨雪疑狱有能名。元昊反,被命安抚陕西,与夏竦议攻守策,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后以疾罢,官终资政殿学士、给事中。卒谥文庄。全宋诗
晁宗悫(九八五~一○四二),字世良,澶州清丰(今属河南)人。迥子,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召试,赐进士及第。仁宗天圣中,累迁祠部员外郎、知制诰。康定元年(一○四○),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庆历二年以疾免,同年卒,年五十八。谥文庄。《隆平集》卷七、《宋史》卷三○五有传。全宋文·卷三三二
晁宗悫(九八五——一○四二),字世良,澶州清丰(今河南清丰西北)人,晁迥子。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屡献歌颂,召试,赐进士及第。天圣中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知制诰。父子掌诰,世所稀见。后入翰林为学士,又兼龙图阁学士。康定元年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庆历二年罢,除资政殿学士,给事中。卒,赠工部尚书,谥文庄。《宋史》卷三○五有传,又见《宋宰辅编年录》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9—1052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希文。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历秘阁校理、右司谏、权知开封府。仁宗景祐三年,上《百官图》论用人是非,忤吕夷简,出知饶、润、越三州。康定元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改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守边数年,负防御西夏重任。庆历三年,入为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上十事疏,推行新政,为夏竦等中伤,罢政,出知邠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官终户部侍郎、知青州。卒谥文正。工诗文及词,晚年所作《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为世所传诵。有《范文正公集》。全宋诗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历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另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六卷。词学图录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其先邠人,后徙苏州吴县。庆历间授参知政事,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有词一卷,见《彊村丛书》。全宋文·卷三六七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举大中祥符八年进士,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改亳州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名。历秘阁校理、右司谏、知睦州、苏州、权知开封府。直言立朝,屡遭贬黜。历知饶、润、越州,进龙图阁直学士,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降知耀州,改庆州,迁环庆路经略安抚使,改陕西安抚经略招讨使,与韩琦、文彦博等俱为陕西名帅。庆历三年,除枢密副使,寻拜参知政事。针对北宋建立以来形成的积弊,主持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五年,罢政,以资政殿学士知邠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改知邓、杭、青、颍诸州。皇祐四年卒,谥文正。著有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奏议十七卷、政府论事二卷、尺牍五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6—1076 【介绍】: 宋苏州人,字资元。真宗天禧二年进士。为国子监直讲。仁宗时,以龙图阁直学士出知蔡州。长于经术,侍迩英十余年,有所顾问,必依经以对,反复讽谕。因旁通法家说,尝两知审刑院,条令多所裁定。后历知许、颍、陈三州,以吏部侍郎致仕。全宋文·卷四三六
钱象先(九九六——一○七六),字资元,苏州(治今江苏苏州)人。天禧二年进士,为国子监直讲,历权大理少卿、度支判官,河北、江东转运使,召兼天章阁侍讲,进待制,知审刑院,加龙图阁直学士,出知蔡州,徙河南府、陈州。复兼侍讲、知审刑院,出知许、颍、陈三州。象先长于经术,侍经筵前后十五年,仁宗礼遇甚渥。又旁通法家说,故屡为刑官,条令多所裁定。以吏部侍郎致仕。熙宁九年十月卒,年八十一。见张方平《钱公墓志铭》(《乐全集》卷四○),《宋史》卷三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南寿安人,字资忠。登进士第。为两浙转运按察使,筑杭州龙山石堤,水患以绝。累迁谏议大夫、权三司户部副使。侬智高攻邕州,瑜上用兵十事。智高平,召对便殿,具言备守之策。后知青州,徙澶州卒。全宋诗
田瑜,字资忠,河南寿安(今河南宜阳)人。举进士。历袁、郢、合三州军事推官,知鹿邑、建阳二县,蒙、江二州,累迁提点广南西路刑狱。仁宗庆历四年(一○四四),为广西转运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八)。改荆湖北路转运使。后徙两浙转运按察使,益州路转运使。擢天章阁待制、知广州,权三司户部副使。皇祐五年(一○五三),为广南东路体量安抚使(同上书卷一七四)。还,纠察刑狱,同判吏部流内铨。出知青州,徙知澶州,卒。《宋史》卷二九九有传。全宋文·卷五九六
田瑜,字资忠,河南寿安(今河南宜阳)人。举进士,自军事推官、知县、知州,迁提点广南西路刑狱。庆历中,历湖北、两浙、益州路转运使、江淮制置发运使。皇祐初,擢天章阁待制、知广州。累迁谏议大夫、权三司户部副使。五年二月为广南东路体量安抚使。还,纠察刑狱,同判吏部流内铨。除龙图阁直学士、知青州,徙澶州,卒。见《宋史》卷二九九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辽皇族,字沃衍。博学,工辞章。圣宗召补宿卫,数问以古今治乱,对无隐,授中丞。使高丽索地,被扣。后还,知惕隐事,以不附贵显,出知来远城事,历保安、昭德二军节度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字逢源。少学于司马光。仁宗皇祐初中拔萃科,授潞州别驾。性刚介,博通经史。致仕归,居家力行任恤之惠,救济姻族乡人贫而无食者,又散粟以助无棺木者,二十年中,费以万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087 【介绍】: 宋扬州人,字资深。少受学于王安石。登进士第。为定远尉、秀州判官。对神宗问青苗,极言其便。熙宁八年,出知明州。元丰初,权御史中丞,论苏轼熙宁以来诗文攻击时政,怨谤君父,逮轼赴御史台狱穷治,为当时著名文字狱。后历至户部侍郎,出知青州,谪居滁州。全宋诗
李定(一○二八~一○八七),字资深,扬州(今属江苏)人。第进士。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一)。坐庶母死匿不为服,改崇政殿说书。寻直舍人院、同判太常寺。八年,知明州。元丰初,同知谏院,进知制诰,为御史中丞,自鞫苏轼“乌台诗案”狱。迁翰林学士,以事罢知河阳,留守南京。哲宗立,知青州,移江宁府,又以前罪谪居滁州。元祐二年卒,年六十。《东都事略》卷九八、《宋史》卷三二九有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一六三六
李定(一○二八——一○八七),字资深,扬州(治今江苏扬州)人。少受学于王安石。登进士第,为定远尉、秀州判官。熙宁二年,孙觉荐之,召至京师,神宗问青苗事,定极言其便,于是诸言新法不便者皆不听。拜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坐庶母死不为服,改崇政殿说书、直舍人院同判太常寺。熙宁八年加集贤殿修撰、知明州。元丰初,召拜宝文阁待制、同知谏院,进知制诰,为御史中丞,劾苏轼。后迁翰林学士,坐论府界养马事失实,罢知河阳。留守南京,召为户部侍郎。哲宗立,以龙图阁学士知青州,移江宁府,谪居滁州。元祐二年卒,年六十。《宋史》卷三二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9—1069 【介绍】: 辽幽州安次人。韩延徽后裔。道宗清宁初,以荫授检校国子祭酒、行右卫率府副率。历供军副使,有治绩。以检校工部尚书宣省市买都监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