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维基
李仁元(?—1853年),字资斋,一字伯元,河南济源人。李仁元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进士,与李鸿章、沈葆桢、马新贻等同榜。初任内阁中书。咸丰元年(1851年),改授乐平(今乐平市)知县。当地民风剽悍,仁元教之以礼让。对熟习兵器者,仁元指出:“民不畏死,然后可以致死。今天下多事,正此辈效顺之时也。”于是招纳乡勇六百人,日加训练,周边土匪畏惧,气焰有所收敛。乐平与鄱阳县相邻,仁元的政绩也与鄱阳县令沈衍庆齐名。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南昌,沈衍庆率兵助剿,由李仁元统摄鄱阳事务。不久,衍庆为防御太平军来攻,返回鄱阳。衍庆念及仁元的父母妻儿都在乐平,劝其离开。仁元说:“贼旦夕且至,临敌易令,是谓我不丈夫也。”于是二人商议,协同防守。当时正值雨季,鄱阳湖水涨,城墙倾圮,无险可守。二人审度地势,衍庆屯军南门,仁元守北门,为犄角之势。部署方定,太平军乘船来攻,被守军以炮火击毁。太平军于是绕道东门登岸,入城,衍庆迎击,敌军略微退却,又向北进攻,仁元率乐平兵勇与太平军巷战,阵亡。
人物简介
简介
1913年开始创作。1920年1月发表小说《约檀河之水》。1921年参与组织创造社。这一时期的作品,或控诉宗教的虚伪,或描写日本下层人民的生活,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的某些侧面。代表作品为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
人物简介
中文百科
林资修(1880—1939),台湾日据时期的诗人。字幼春,号南强,晚号老秋,台中雾峰人。原籍福建平和,先世于乾隆十九年(1754)迁台。为林献堂从侄。幼时受业于梁成楠,从学三年,于新学涉猎颇多。喜读小说。年十六,台湾沦陷,随叔父林朝崧避居泉州,未几返台。以六首七律歌咏台湾抗日诸将,颇得好评。1902年,与林朝崧倡办栎社。1911年梁启超访台,观其诗作,称其“海南才子”。1918年底,与蔡惠如等创办台湾文化社。翌年元旦,又参与创办《台湾文艺丛志》,被选为理事。1921年,台湾文化协会创立,任专务理事。1923年,任“台湾议会期成同盟会”专务理事,引起日本当局嫉恨,当年12月16日被捕,判处监禁三个月。经终审判决,1925年3月2日入台中监狱。1927年,任台湾民众党顾问。1939年病逝。
人物简介
中国对联甘棠奖第二届联作选粹
颜资芳,网名芳香满怀,男,汉族,1970年生,湖南新邵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