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引进(引進)  拼音:yǐn jìn
1.介绍、推荐。《三国演义》第四七回:「二公若有归顺之心,吾当引进。」《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小人情愿投赁佣工,烦劳引进则个。」
2.引导入内。《南史。卷八○。贼臣列传。侯景》:「以次引进,赉以酒食,言笑谈论,善恶必同。」《西游记》第四一回:「三弟即引进见毕,行者备言借水之事。」
3.从外地或国外引入。如:「这是刚从国外引进的新型医疗器材。」
《國語辭典》:引用  拼音:yǐn yòng
1.任用。《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李膺传》:「故引用天下名士,乃以膺为长乐少府。」《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话说宋朝失政,国丧家亡,祸根起于王安石引用婿蔡卞及姻党蔡京在朝,陷害忠良。」
2.言论及文章中援用古书典故、名人格言以及俗语等等,称为「引用」。是一种诉之于权威或诉之于大众的修辞法。
《國語辭典》:冻结(凍結)  拼音:dòng jié
1.液体遇冷而凝结。如:「高纬度地区的河川表面,在冬季时大多会冻结成冰。」《西游记》第四九回:「八戒道:『你既让我,却怎么又弄冷风,下大雪,冻结坚冰,害我师父?』」
2.比喻维持现状,不做任何变动。如:「人事冻结」、「资金冻结」。
《國語辭典》:保险(保險)  拼音:bǎo xiǎn
1.凭仗险要、稳固之地以自保。唐。权德舆〈碑〉:「朱涯黎氏,保险三代。」
2.当事人约定,一方交付保险费于他方,他方对于因不可预料,或不可抗力之事故所导致的损害,负担赔偿财物的行为,称为「保险」。如人寿保险、火灾保险、产物保险等。
3.担保、保證。如:「依我的方法去做,保险不会出错。」
4.稳妥可靠。如:「你把东西放在他那里,保险吗?」
《國語辭典》:负债(負債)  拼音:fù zhài
1.欠人钱财。《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有那些负债还不起的,他便替人赔偿。」
2.会计学上指企业的既有义务,该义务系由过去交易事项所产生,且预期未来清偿时将产出经济资源之流出。负债可分为短期的(流动)或长期的(非流动)负债。
《漢語大詞典》:赢赀(贏貲)
赢馀的资金。新唐书·卢商传:“﹝ 卢商 ﹞为 苏州 刺史,吏以盐法求赢貲,民愈困, 商 令计口售盐,无常额,人便之,岁貲返增。” 明 李东阳 《武昌府学重修记》:“巡按御史 史公 请新之,乃发官帑,得赢貲若干两。”
分類:资金
《國語辭典》:捐赀(捐貲)  拼音:juān zī
捐助财物。《幼学琼林。卷四。花木类》:「捐赀济贫,当效尧夫之助麦。」
《漢語大詞典》:小商
(1).经营规模不大的商人。宋史·食货志下五:“初,禁 淮南 盐,小商已困。至是,益不能行。”
(2).今多指只有少量资金,购入商品转售给消费者,不雇工人或店员,自己从事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劳动,以其收入为生活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人。亦称“ 小商人 ”。
《國語辭典》:游资(游資)  拼音:yóu zī
1.未予以利用的閒置资金。
2.追求汇率变动利益的资金。参见「热钱」条。
《漢語大詞典》:资备(資備)
资金和装备之物。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四·唐京师大慈恩寺释玄奘:“乃敕京师留守 梁国公 房玄龄 ,专知监护,资备所须,一从天府。”
《國語辭典》:银根(銀根)  拼音:yín gēn
金融市场上货币、资金流通供应的情形。当市场需要货币少而流通量大,或一国货币管理当局采取货币紧缩措施,以减少货币供给量的情况,称为「银根紧」。当市场需要货币多而流通量小,或一国货币管理当局采取货币宽松政策,以增加货币供给量的情况,称为「银根松」。
《国语辞典》:巨资(巨资)  拼音:jù zī
巨额的资金。如:「这家企业投下巨资,准备在市中心兴建大型百货公司。」
分类:巨额资金
《國語辭典》:财政(財政)  拼音:cái zhèng
政府为支应公共需要,增进人民福利,对财货的取用、管理、收支、建设等,所执行的各项措施之总称。
《國語辭典》:集资(集資)  拼音:jí zī
筹集资金。如:「他们三人集资开了一家服饰精品店。」也作「合资」。
《國語辭典》:公债(公債)  拼音:gōng zhài
中央政府为了应付短时期的财政调度困难,或是某一特定政策,而国家财政收支不足支应时,发行债券向国民借款,称为「公债」。
《国语辞典》:筹资(筹资)  拼音:chóu zī
筹措资金。如:「为了实现他的理念,他准备筹资自组公司。」
分类:筹措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