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话柄(話柄)  拼音:huà bìng
被人当作谈笑的言论行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今说一个恃本事说大话的,受了好些惊恐,惹出一场话柄来。」《醉醒石》第三回:「当初那冯老在日,承他好意,要将女儿招赘我。不料拣得日子,冯老没了。至今结亲不成,空做一场话柄。」也作「话把」、「话靶」。
《國語辭典》:话头(話頭)  拼音:huà tóu
1.开场白、打开话题的言谈。《石点头。卷三。王本立天涯求父》:「总之孝不孝皆出自天性,原不在于读书不读书,如今且说一个忘根本的读书人,权做个话头。」
2.话题、话语。《文明小史》第二四回:「正在不耐烦的时候,却好里面请吃饭,然后打断话头。」
3.音讯、消息。《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且请回家,待老婢子慢慢的寻觅。有了话头,便来回报。」
4.背后令人议论的地方。《文明小史》第五五回:「到了南京,少不得逢人遍告说:『秦某人如何荒唐法子,带了窑姐儿,彰明昭著的在戏馆里看戏,身上打扮的和戏子一样。』那些话头,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宝兴公司股东耳朵里去了。」
5.秘诀要领。《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八:「玄玄子先把外丹养砂乾汞许多话头传了,再说到内丹采战,抽添转换,升提呼吸,要紧关头。」
《漢語大詞典》:资材(資材)
(1).取材。公孙龙子·迹府:“疾名实之散乱,因资材之所长,为守白之论,假物取譬,以守白辩。” 谢希深 注:“物各有材,圣人之所资用者也。”
(2).禀赋,资性。汉书·薛宣传:“吏道以法令为师,可问而知。及能与不能,自有资材,何可学也?” 唐 白居易 《和微之诗·和〈寄问刘白〉》:“功用随日新,资材本天授。”
(3).资格和才能。 宋 文同 《谢中书启》:“伏念某门地至寒,资材甚浅,宦途蕞品,儒馆陈人。”
(4).物资器材。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举工业之械具资材,植物之滋殖繁养,动物之畜牧改良,无不蒙科学之泽。” 周恩来 《反对妥协求和,坚持华北抗战》:“放手收容溃兵散枪及资材。”
(5).资料,材料。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又 元 人杂剧亦屡取《水滸》故事为资材。” 徐特立 《关于“晚会之歌”》:“‘晚会之歌’上却说‘工农兵联合起来’,是国内战争时的口号。今天用来抗 日 就会破坏内部的团结,给 日本 以挑拨离间的资材。”
《國語辭典》:夹带(夾帶)  拼音:jiá dài
1.藏带禁物,意图蒙混过去而不被发现。《宋史。卷一八二。食货志下四》:「许客用私船运致,仍严立辄踰疆至夹带私盐之禁。」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那里听得你这巧言令色,待我揭开盒儿,看个明白,果然没有夹带,我才放你出去。」
2.考生入场应试,暗藏资料作弊。《六部成语注解。礼部》:「夹带:以文章夹入衣物之中以图抄写,徼幸如此入场,谓之夹带。」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五一出:「则这陈秀才夹带一篇海贼文字,到中得快。」
3.夹杂。《红楼梦》第一回:「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人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
《國語辭典》:类书(類書)  拼音:lèi shū
一种旧式辞典。系从各种书籍中采辑资料,然后按其性质内容分类编排,以便查寻资料用的工具书,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由于有些类书徵引许多现已佚失的古籍,故对于辑佚考證古籍有很大的帮助。也称为「分门书」。
《國語辭典》:物资(物資)  拼音:wù zī
泛称有利用价值的物品。如:「救济物资」、「战略物资」。
《國語辭典》:编辑(編輯)  拼音:biān jí
1.蒐集资料,加以鉴别、选择、分类、整理、排列和组织。也作「编缉」。
2.制作、编辑书报杂志的人。如:「在杂志社他担任编辑。」
《國語辭典》:附录(附錄)  拼音:fù lù
附于正文之后的记录或参考资料。如:「这本词典后面的附录〈度量衡单位换算表〉,在生活上帮了我很大的忙。」
《國語辭典》:钩沉(鉤沉)  拼音:gōu chén
把被湮没不彰或佚失的事物呈现出来。如:「经过一番钩沉的工夫,这部书终于能展现真面貌。」
《國語辭典》:军邮(軍郵)  拼音:jūn yóu
军队里的邮政。
《漢語大詞典》:话端(話端)
(1).指 唐 宋 时禅宗和尚用来启发问题的话。 宋 陆游 《题徐子礼宗丞自觉斋》诗:“江湖多少痴禪衲,蹋破青鞵觅话端。”参见“ 话头 ”。
(2).话柄;谈论的资料。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引祖训:“二公俱一代名臣,初不以此贬望,然授后生以话端,致其弹舌相讥,可是通今之难胜於博古。”参见“ 话头 ”。
《國語辭典》:话头(話頭)  拼音:huà tóu
1.开场白、打开话题的言谈。《石点头。卷三。王本立天涯求父》:「总之孝不孝皆出自天性,原不在于读书不读书,如今且说一个忘根本的读书人,权做个话头。」
2.话题、话语。《文明小史》第二四回:「正在不耐烦的时候,却好里面请吃饭,然后打断话头。」
3.音讯、消息。《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且请回家,待老婢子慢慢的寻觅。有了话头,便来回报。」
4.背后令人议论的地方。《文明小史》第五五回:「到了南京,少不得逢人遍告说:『秦某人如何荒唐法子,带了窑姐儿,彰明昭著的在戏馆里看戏,身上打扮的和戏子一样。』那些话头,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宝兴公司股东耳朵里去了。」
5.秘诀要领。《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八:「玄玄子先把外丹养砂乾汞许多话头传了,再说到内丹采战,抽添转换,升提呼吸,要紧关头。」
《漢語大詞典》:谭柄(譚柄)
(1).古人清谈时所执的拂尘。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 李训 讲周易,颇叶上意,时方盛夏,遂取犀如意赐 训 ,上曰:‘与卿为谭柄。’”
(2).谈话的资料。 清 王韬 瓮牖馀谈·神怪:“天下神怪之事,皆作如是观耳,偶誌此以作谭柄。”
《國語辭典》:谈助(談助)  拼音:tán zhù
谈话的资料。《后汉书。卷四九。王充传》章怀太子注引《袁山松书》:「充所作论衡,中土未有传者,蔡邕入吴始得之,恒秘玩以为谈助。」
分類:谈话资料
《漢語大詞典》:备要(備要)
将某些重要资料或书籍汇编在一起,以便使用。多用作书名。如: 宋 陈均 著《宋九朝编年备要》;中华书局编《四部备要》。如: 宋 陈均 著《宋九朝编年备要》;中华书局编《四部备要》
《國語辭典》:辑录(輯錄)  拼音:jí lù
收集记录,汇编成书。宋。朱熹〈中庸章句序〉:「凡石氏之所辑录,仅出于其门人之所记。是以大义虽明,而微言未析。」
《漢語大詞典》:书钞(書鈔)
亦作“ 书抄 ”。 资料的辑录。亦指辑录资料而成的书籍。有时用作书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 孔融 孝廉,但谈嘲戏; 曹植 辨道,体同书抄。”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 大明 、 泰始 中,文章殆同书钞。”如:隋书·经籍志著录有《东方朔书钞》二卷,今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