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自动资料处理系统(自动资料处理系统)  拼音:zì dòng zī liào chǔ lǐ xì tǒng
以电脑为主的系统,能自动作资料的运算和整理,包括自动资料处理装置、人员、程序、方法等。英文简写为ADPS。
《国语辞典》:集中资料处理(集中资料处理)  拼音:jí zhōng zī liào chǔ lǐ
将若干不同地理位置或管理阶层所蒐集来的资料,都在单一部门集中处理,称为「集中资料处理」。
《国语辞典》:飞航资料记录器(飞航资料记录器)  拼音:fēi háng zī liào jì lù qì
记录飞机的高度、速度、航向、时间、垂直加速度及承受的压力等情况或机内驾驶员对话的仪器。参见「黑盒子」条。
《国语辞典》:主从式资料库(主从式资料库)  拼音:zhǔ zòng shì zī liào kù
一种由前端及后端所构成的资料库型态。为英语CLIENT/SEVER DATABASE的意译。前端通常是指使用者在工作站上操作的资枓库应用程式,而后端则是资料库伺服器。
《国语辞典》:资料交换中心(资料交换中心)  拼音:zī liào jiāo huàn zhōng xīn
提供各种资讯交换服务的网站。
《国语辞典》:统计资料(统计资料)  拼音:tǒng jì zī liào
对于自然、经济或社会现象,藉由登记或调查得来的数字,能据以显示该现象群体特性的资料。
《国语辞典》:资料库(资料库)  拼音:zī liào kù
电脑系统中存取资料的地方。这些资料通常以某种相关性及顺序性存放在磁碟、光碟或磁带等储存媒体上。由于资料集中管理,电脑的资源便可由使用者共享,而且资料的保密及处理的一致性更容易达成。
《国语辞典》:次级资料(次级资料)  拼音:cì jí zī liào
机关团体或私人所蒐集且已经过整理简化的资料。也称为「现成资料」、「间接资料」。
《漢語大詞典》:生活资料(生活資料)
人们用来维持生活的东西,如食品、衣服、住房等。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一:“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漢語大詞典》:生产资料(生産資料)
社会生产力中物的要素的总和。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例如生产工具、土地、厂房、矿山、河流、森林、交通工具和各种原料等。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为了要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就必须……增加生产资料(土地、肥料、水利、牲畜、农具等)。”《新华文摘》1982年第5期:“轻工业产品基本上是消费资料,重工业产品基本上是生产资料。”
《漢語大詞典》:劳动资料(勞動資料)
人用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的总和,包括生产工具、土地、建筑物、道路、运河、仓库等等,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工具。
《國語辭典》:口实(口實)  拼音:kǒu shí
1.粮食。《易经。颐卦》:「自求口实。」晋。江统 徙戎论:「且关中之人,百馀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处之与迁,必须口实。」
2.俸禄。《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3.谈话、批评的内容、资料或依据。《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
《國語辭典》:材料  拼音:cái liào
1.一切可供制作的原料或可供取用的资料。如:「这个案子真是写小说的好材料。」也作「素材」。
2.适合从事某事的人。如:「他真是做这行的材料。」
《國語辭典》:作料  拼音:zuó liào
食物的调味材料。如盐、醋、酱油等。《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自捧著作料,送到厨下去了。」《文明小史》第一七回:「然而不下油盐酱醋各式作料,仍旧是淡而无味。」
《國語辭典》:文献(文獻)  拼音:wén xiàn
本指典籍和熟知文化掌故的贤人。《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宋。朱熹。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后专指具历史价值的典籍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