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经贸(经贸)  拼音:jīng mào
经济贸易。如:「政府现正积极拓展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
分类:经济贸易
《国语辞典》:叫停  拼音:jiào tíng
1.比赛中途裁判或教练要求暂时停止比赛。
2.在贸易上,一方要求他方对某一类别或产品停发出口證明书,称为「叫停」。
《国语辞典》:航权(航权)  拼音:háng quán
船舶或飞机得以在航线上通过、停站、卸载、装载及贸易等的权利。
《国语辞典》:保护主义(保护主义)  拼音:bǎo hù zhǔ yì
一种经济策略,是从十八世纪以来与自由贸易相对的另一种主张。由经济学家亚历山大。汉弥尔敦倡导,强调保护具有发展潜能的产业。主要以课重税或限制配额的方式来减少先进国家的竞争。后李斯特承继其说,主张以保护幼稚工业为限。是一种过渡时期的经济主张。也称为「保护贸易」、「贸易保护」。
《国语辞典》:资本帐(资本帐)  拼音:zī běn zhàng
一种国家国际收支的帐目。通常指非贸易性的国际支出,如向外国借款。要了解一个国家资本移动是净流出或净流入,可观察银行体系以外民间和政府部门在直接投资、證券投资、国家银行准备金和长、短期资本等的交易情形。也作「资本账」。
《国语辞典》:对等贸易(对等贸易)  拼音:duì děng mào yì
一种国与国之间,采取相对购买、抵销、以货易货、相互购回、交换贸易等方式,所进行互惠性质的贸易模式。
《国语辞典》:出口导向(出口导向)  拼音:chū kǒu dǎo xiàng
以输出货物为主要的贸易型态。如:「台湾的贸易既是出口导向的,台币汇率大幅升值会产生不利影响。」
《国语辞典》:文化区(文化区)  拼音:wén huà qū
具有相似文化的地理区域。常为适应相同地理环境或具有密切的贸易往来关系所致。
《国语辞典》:通商港  拼音:tōng shāng gǎng
沿江或沿海的贸易港口。也称为「通商口岸」、「商埠」。
《国语辞典》:受益人  拼音:shòu yì rén
1.保险上指投保人发生事故时,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
2.金融贸易上指取得依照信用状条件开发汇票、或提示单證兑取信用状款项的人。多为卖方或出口商。
3.票据上载明的受款人。
《國語辭典》:赶集(趕集)  拼音:gǎn jí
在偏远地区,买卖货物有一定地点、日期,到时商贩、居民都赶往交易,称为「赶集」。《老残游记》第一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几十里的人都去赶集。」也称为「赶墟」、「趁墟」。
《國語辭典》:对外贸易(對外貿易)  拼音:duì wài mào yì
本国与他国之间商品的交换或买卖,可分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简称为「外贸」。
《漢語大詞典》: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以对外经济贸易专业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北京。创建于1951年,初为高级商业干部学校。1954年改名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84年改现名。设有对外贸易英语、国际贸易、国际企业管理、国际经济法等系和关贸总协定研究中心等。
《國語辭典》:多边贸易(多邊貿易)  拼音:duō biān mào yì
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为保持贸易收支平衡,所进行的贸易。如:「两国正积极进行多边贸易。」
《漢語大詞典》:集贸
集市贸易的简称。例如:集贸市场。
分類:集市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