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石城
(1).传说中的山名。庄子·说剑:“以 燕谿 、 石城 为锋。” 成玄英 疏:“ 石城 ,塞外山,此地居北,以为剑锋。”《楚辞·刘向〈九叹·逢纷〉》:“平明发兮 苍梧 ,夕投宿兮 石城 。” 王逸 注:“ 石城 ,山名也。”
(2).古城名。在今 河南 林县 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后 秦 伐 赵 ,拔 石城 。”
(3).古城名。在今 安徽 贵池 西南。后汉书·方术传·高获:“ 获 遂远遁 江 南,卒於 石城 。”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石城:“ 大昕 案……据《郡国志》: 丹阳郡 有 石城县 ,当是 高获 所遁也。”
(4).古城名。在今 湖北 襄阳 。晋书·庾亮传:“ 亮 有开復中原之谋…… 亮 当率大众十万,据 石城 ,为诸军声援。”
(5).古城名。指 白帝城 。在今 四川 奉节 东。 唐 杜甫 《虎牙行》:“壁立 石城 横塞起。” 萧涤非 注:“ 石城 指 白帝城 ,因在山上,故名 石城 。”
(6).古城名。在今 浙江 绍兴 东北三十里 石城山 下。 宋 贺铸 《忆仙姿》词:“日日春风楼上,不见 石城 双桨。” 康有为 《过石城》诗:“城墙何盘盘,苔莓封之厚,沿溪绕曲曲,帆檣在前后,云此是 石城 ,小邑万家有。”
(7).古城名。见“ 石头城 ”。
(8).垒石成城。比喻坚固的国防。汉书·食货志上:“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
《國語辭典》:石头城(石頭城)  拼音:shí tóu chéng
城市名。故址在今南京市西石头山后面。本楚金陵城,汉献帝十七年(西元212),孙权重筑,改称为「石头城」,为三国吴孙权的都城。六朝时,为建康的军事重镇。唐高祖武德八年(西元625)废。
《漢語大詞典》:齐山(齊山)
山名。 唐 时属 池州 (在今 安徽 贵池 南)。 唐 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诗:“ 江 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暉。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 何必独霑衣!”后人诗文中言及“齐山”,多用此典。 宋 王安石 《和王微之秋浦望齐山感李太白杜牧之》:“ 齐山 置酒菊花开, 秋浦 闻猿 江 上哀。” 宋 刘克庄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词:“与 牧之 高会, 齐山 诗酒, 謫仙 同载, 采石 风涛。”
《國語辭典》:杏花村  拼音:xìng huā cūn
种有很多杏花的村庄。词章中描写春景时的常用词。唐。杜牧 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漢語大詞典》:桃波
地名。在今 安徽省 贵池县 。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七:“ 桃波 一步地,了了语声间。”
《漢語大詞典》:罗刹石(羅刹石)
(1).江中险石名。在 钱塘江 中。据 宋 王象之《舆地纪胜》载: 秦望山 附近有大石崔嵬,横接江涛,商船海舶经此,多为风浪所倾,因呼为“罗刹石”。 唐 元稹 《去杭州》诗:“得得为题罗刹石,古来非独 伍员 冤。”即指此。
(2).江中险石名。在今 安徽 贵池 附近 长江 中。 宋 梅尧臣 《送方进士游庐山》诗:“长风沙浪屋许大,罗刹石齿水下排。” 宋 陆游 入蜀记:“罗刹石在 大江 中,正如 京口 鶻峯 而稍大,白石拱起,其上丛篠乔木。”
《漢語大詞典》:梅根冶
亦称“ 梅根监 ”。 地名。在今 安徽 贵池县 东北。 六朝 以来在此炼铜铸钱,临 梅根河 ,故称。 唐 置监,称 梅根监 。 北周 庾信 《枯树赋》:“北陆以 杨叶 为关, 南陵 以 梅根 作冶。” 唐 孟浩然 《夜泊宣城界》诗:“火炽 梅根冶 ,烟迷 杨叶洲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九·池州府》:“ 梅根监 ,府东五十里,亦曰 梅根冶 ,自 六朝 以来,皆鼓铸於此。”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向 梅根冶 后,几番啸傲; 杏花村 里,几度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