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遵义市
在贵州省北部、川黔铁路线上。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50年设市。人口43.88万(1995年)。为贵州省北部重镇、第二大工业城市。名胜古迹有桃溪寺、湘山寺、遵义会议会址等。
《国语辞典》:勒尤  拼音:lè yóu
乐器名,吹管乐器。原称「勒悠」,流行于贵州布依族、苗族地区的民间双簧竖吹乐器。其音色明亮柔和,演奏方式和唢呐相近,直管无碗(喇叭口)。有木制与竹制两种,管上端装有哨子,管身开五至六个按音孔。
《国语辞典》:镇远县(镇远县)  拼音:zhèn yuǎn xiàn
县名。位于贵州省东部,地居镇阳江北岸,形势扼要,交通便利,为黔东门户,民物殷繁,为全省之冠,旧为镇远府治。
《国语辞典》:鳛水县(鳛水县)  拼音:xí shuǐ xiàn
县名。位于贵州省西北,北与四川省交界,县治濒鳛水北岸。民国四年(西元1915)由仁怀县分设。境内多山,富木材及铁、磷、硫黄、煤等矿产。农产以稻、玉米、小麦为主。
《国语辞典》:婺川县(婺川县)  拼音:wù chuān xiàn
县名。位于贵州省北部,道真县东南,东临乌江支流洪渡河,西北倚华盖山。
《漢語大詞典》:嘎锦(嘎錦)
侗族曲艺曲种。流行于 贵州 、 广西 、 湖南 侗族居住地区。“嘎锦”侗语意为“叙事歌”。唱调具有民歌特色。传统曲目有《珠郎娘美》《山伯英台》等。
《國語辭典》:改土归流(改土歸流)  拼音:gǎi tǔ guī liú
明、清时改土官为流官的政策。元代封滇、桂一带的土著酋长为土官,以治理土著,并采世袭制。明代原本沿用,但时有土官虐杀百姓,为患边境,故废除土官制,改以临时任命的流官。清代,云南巡抚鄂尔泰厉行明代的方式,使云、贵一带更加安定。
《漢語大詞典》:革流归土(革流歸土)
明 清 两代在 云南 、 贵州 等少数民族地区废除由政府临时任命的流官统治,恢复土司世袭制的一种措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 嘉靖 中,虽改 芒部 为 镇雄府 ,旋因 陇氏 之乱,仍革流归土。”参见“ 改土归流 ”。
《國語辭典》:改土归流(改土歸流)  拼音:gǎi tǔ guī liú
明、清时改土官为流官的政策。元代封滇、桂一带的土著酋长为土官,以治理土著,并采世袭制。明代原本沿用,但时有土官虐杀百姓,为患边境,故废除土官制,改以临时任命的流官。清代,云南巡抚鄂尔泰厉行明代的方式,使云、贵一带更加安定。
《國語辭典》:侗剧(侗劇)  拼音:dòng jù
侗族的戏剧。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等侗族分布地区。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形成于贵州。其表演形式最初仅两人坐唱,后来发展为走唱,角色不多,舞台动作简单,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仅置桌、凳等。脸谱以黑白二色为基础,由男演员扮演女角。唱腔有平调、哭板、仙腔及民歌调子,主要伴奏乐器为二胡、琵琶、锣、铃、钹、鼓及特有的牛腿琴等。
《漢語大詞典》:侗戏(侗戲)
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 贵州 、 广西 、 湖南 侗族居住地区。系侗族民间说唱艺术“嘠锦”和“摆古”于 清 嘉庆 、 道光 年间逐渐采用舞台演唱形式发展而成。传统剧目有《珠郎娘美》《山伯英台》等。
《國語辭典》:侗族  拼音:dòng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三省的交界地区,人口约二百五十万。为古百越的一支。主要以水田农业为生,兼营林业。信仰多神,崇拜祖先与自然物。使用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由于长期与汉人交往,语言亦杂有汉语的成分,通用汉文。男尊女卑,女子生育后才从夫居。住屋多为吊脚楼,倚斜坡建筑。
《國語辭典》:黄果树瀑布(黃菓樹瀑布)  拼音:huáng guǒ shù pù bù
位于贵州省镇宁县西的瀑布。县内有北盘江的支流打帮河经过,系因谷陡壁峭,高原上的急流直泻相差数十公尺而形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其水力可供发电使用。
《國語辭典》:花灯戏(花燈戲)  拼音:huā dēng xì
流行于云、贵、川、湘等省的地方戏。一般无故事情节,无固定角色,音乐结构短小,节奏鲜明,曲调流畅,是由民间玩耍花灯的歌舞发展而成。也称为「花灯」、「茶灯」。
《國語辭典》:布依族  拼音:bù yī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贵州南部,属百越的一支。操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北部方言略同。大多通汉语,使用汉文。信仰多神,崇拜祖先。主要从事农业,擅种稻。蜡染工艺著称。史籍也称为「仲家」、「夷家」等。
《漢語大詞典》:安顺龙宫
在贵州省安顺市南马头乡龙潭村。是北盘江支流王二河上游的溶洞暗河。洞内瑰丽堂皇,犹如水晶宫殿,故名。水口是一个天池,面积约1万平方米。暗河总长3千米,需乘小船进入。有八个景区,洞内分布各种形状的钟乳石。天池水流出口处形成龙门瀑布,泻入卧龙池,十分壮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