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贬駮(貶駮)
见“ 贬驳 ”。
《國語辭典》:贬驳(貶駁)  拼音:biǎn bó
驳斥,纠正错误并给予不好的评价。《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解元贬驳他道:『我看你身上蓝缕,你既有这仙术,何不烧些来自己用度?却要作成别人!』」
分類:贬低责难
《漢語大詞典》:贬处(貶處)
指贬官后任职或安置的地方。《初刻拍案惊奇》卷五:“﹝ 张镐 ﹞自带了家眷,星夜到贬处去了。”
《漢語大詞典》:贬绌(貶絀)
贬退,罢黜。絀,通“ 黜 ”。《韩诗外传》卷九:“天子闻之,必将贬絀吾君,危其社稷,絶其宗庙,是罪四也。”宋史·太祖纪三:“ 王全斌 入 蜀 ,贪恣杀降,虽有大功,即加贬絀。”
分類:贬退罢黜
《漢語大詞典》:贬刺(貶刺)
指斥讥刺。后汉书·韦义传:“﹝ 韦义 ﹞又讥切左右,贬刺 竇氏 。” 清 朱大韶 《左氏短丧说》:“ 晋侯 与诸侯宴,使诸大夫舞,歌诗必类,《传》载其事,而无贬刺之文。”
分類:讥刺
《漢語大詞典》:贬约(貶約)
节约,节俭。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大饗六军及 譙 父老百姓於邑东”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虽心存贬约,虑在经纶,至於树德垂声,崇化变俗,固以道薄於当年,风頽於百代矣。”南史·后妃传论:“ 高皇 受命,宫禁贬约,衣不文绣,色无红采,永巷贫空,有同素室。” 明 刘元卿 《贤奕编·闲钞上》:“ 国封 岁时入见母后,见二侍婢老且陋,怪其过自贬约。”
分類:节约节俭
《骈字类编》:三贬(三贬)
唐书于琮传:为韦保衡所构,检校司空山南东道节度使,三贬韶州刺史。 宋史刘安世传:章惇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安置英州。
《漢語大詞典》:痛贬(痛貶)
极力贬低。 王国维 《人间词话删稿》三四:“自 竹垞 ( 朱彝尊 )痛贬草堂诗餘,而推《絶妙好词》,后人羣附和之。”
分類:极力贬低
《國語辭典》:贬值(貶值)  拼音:biǎn zhí
某一货币、贵金属或通货,其对外价值降低之意。
《漢語大詞典》:抑贬(抑貶)
贬低。《汉书·师丹传》:“ 丹 不深惟褒广尊亲之义而妄称説,抑贬尊号,亏损孝道,不忠莫大焉。”
分類:贬低
《漢語大詞典》:贬坐(貶坐)
贬职坐罪。后汉书·马严传:“今 益州 刺史 朱酺 、 杨州 刺史 倪説 、 凉州 刺史 尹业 等,每行考事,輒有物故,又选举不实,曾无贬坐,是使臣下得作威福也。”
分類:贬职坐罪
《漢語大詞典》:贬易(貶易)
谓降官改职。《后汉书·西域传序》:“ 王莽 篡位,贬易侯王,由是 西域 怨叛。”
《國語辭典》:贬义(貶義)  拼音:biǎn yì
合有负面评价、贬损或不赞同的意义。如:「贬义词」。
《漢語大詞典》:贬颜(貶顔)
谓容颜瘦损。 南朝 梁 王僧孺 《忽不任愁聊示固远》诗:“未应岁贬颜,直以忧残髮。”
分類:容颜瘦损
《国语辞典》:贬书(贬书)  拼音:biǎn shū
记载降谪损抑的文字凭据。《西游记》第二八回:「他说我行凶作恶,不要我做徒弟,把我逐赶回来,写立贬书为照,永不听用了。」
《漢語大詞典》:贬乐(貶樂)
减少声色之娱。《史记·三王世家》:“诚见陛下忧劳天下,哀怜百姓以自忘,亏膳贬乐,损郎员。”
分類:减少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