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抑扬(抑揚)  拼音:yì yáng
1.音调的高低。汉。蔡邕琴赋〉:「左手抑扬,右手徘徊。」宋。谢枋得《文章轨范》:「有抑扬,有顿挫。」
2.上下、浮沉。《汉书。卷三○。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
3.毁誉、褒贬。《晋书。卷三六。张华传》:「汉高八王以宠过夷灭,光武诸将由抑损克终。非上有仁暴之殊,下有愚智之异,盖抑扬与夺使之然耳。」
《國語辭典》:疮痏(瘡痏)  拼音:chuāng wěi
1.疮伤。《抱朴子。外篇。擢才》:「乃有播埃尘于白圭,生疮痏于玉肌。」
2.比喻人民疾苦。唐。元稹连昌宫〉词:「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
《國語辭典》:贬损(貶損)  拼音:biǎn sǔn
降低、减损对人或事物的评价。《公羊传。桓公十一年》:「行权有道,自贬损以行权,不害人以行权。」汉。班固典引〉:「贬损当世,非谊士也。」
《漢語大詞典》:挹损(挹損)
(1).减少;缩小。管子·轻重乙:“国贫而用不足,请以平价取之,子皆案囷窌而不能挹损焉。”汉书·谷永杜邺传赞:“及 钦 欲挹损 凤 权,而 鄴 附会 音商 。永陈三七之戒,斯为忠焉。”
(2).贬抑。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明史·宦官传二·冯保:“ 保 属 居正 草帝罪己手詔,令颁示阁臣。词过挹损,帝年已十八,览之内惭。”
(3).谦逊。 汉 蔡邕 《和熹邓后谥》:“允恭挹损,密勿在勤。”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 文帝 纳后于 鄴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 魏书:“后宠愈隆而弥自挹损。” 宋 叶适 《北村记》:“﹝公﹞既以天趣得真乐,而又能挹损其言,不自夸擅,可谓贤矣。”
《漢語大詞典》:割夺(割奪)
贬抑;削减。 汉 仲长统 《昌言·损益》:“降爵削土,稍稍割夺,卒至於坐食奉禄而已。”《晋书·刘毅传》:“无报於身,必见割夺;有私於己,必得其欲。”
分類:贬抑削减
《國語辭典》:轩轾(軒輊)  拼音:xuān zhì
古代大夫以上乘坐的车前顶高的部分为轩,而车顶前低后高的部分为轾。一说车子行进时,前端高起叫轩,后端高起叫轾。多用于比喻高低、轻重、优劣的差异。如:「不分轩轾」。《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事有低昂曰轩轾,力相上下曰颉颃。」
《漢語大詞典》:尊礼(尊禮)
(1).尊崇礼法。礼记·表记:“ 周 人尊礼尚施。” 孔颖达 疏:“尊礼尚施者,谓尊重礼之往来之法,贵尚施惠之事也。”宋史·道学传一·张载:“故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
(2).隆重的礼仪。国语·越语下:“王曰:‘与人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 韦昭 注:“言当卑约其辞、尊重其礼以求平。”一说,尊礼,撙礼。谓贬抑自己的身份,不敢以平等之礼相待。见 俞樾 群经平议·国语二“卑辞尊礼”。
(3).敬重而厚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如 燕 , 昭王 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 碣石宫 ,身亲往师之。作《主运》。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北史·张彫武传:“帝甚重之,以为侍讲,与侍书 张景仁 并被尊礼,同入 华元殿 ,共读春秋。” 明 焦竑 玉堂丛语·宠遇:“ 太祖 尊礼 刘基 ,尝称老先生而不名。”
《國語辭典》:屈折  拼音:qū zhé
弯曲、曲折。如:「台风过后,满园都是屈折了的花草。」
《國語辭典》:贬斥(貶斥)  拼音:biǎn chì
1.古时官吏遭贬谪斥逐。《后汉书。卷六五。皇甫张段列传。皇甫规》:「凡诸宿猾、酒徒、戏客,皆耳纳邪声,口出谄言,甘心逸游,唱造不义。亦宜贬斥,以惩不轨。」唐。柳宗元〈对贺者〉:「凡吾之贬斥,幸矣。」
2.斥责、非议,并给予不好的评价。如:「由于工程施工不当,使得监工遭到贬斥。」
《漢語大詞典》:排抑
(1).排斥贬抑。《魏书·广阳王渊传》:“ 定襄 陵庙之至重, 平城 守国之要镇,若计此而论,功亦何负於 秦 楚 ?但以嫉臣之故,便欲望风排抑。” 唐 刘知几 史通·曲笔:“ 魏收 以 元氏 出於边裔,见侮诸华,遂高自标举,比 桑乾 为 姬 汉 之国;曲加排抑,同 建鄴 於蛮貊之邦。” 明 黄绾 《明道编》卷一:“凡与其意不合者,輒不论其贤、其是、其诚,概加毁訕排抑而卑小之。” 清 冯班 钝吟杂录·家戒下:“ 子路 不知是何等人, 曾子 畏他; 宋 儒却为要尊 曾子 ,苦苦排抑他。”
(2).排遣克制。太平广记卷一五二引 唐 无名氏《德璘传》:“有渔人语 德璘 曰:‘向者贾客巨舟,已全家殁於 洞庭 耳。’ 德璘 大骇,神思恍惚,悲婉久之,不能排抑。”
《漢語大詞典》:遏恶(遏惡)
(1).制裁、贬抑恶人或邪恶之事。《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秋,七月,癸巳, 公子牙 卒。何以不称弟?杀也。杀则曷为不言刺?为 季子 讳杀也。曷为为 季子 讳杀?季子之遏恶也。” 唐 梁肃 《〈独孤及集〉序》:“ 常州 之文,以立宪诫世,褒贤遏恶为用,故议论最长。”
(2).防止邪恶之事的发生。《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夫法令之设,欲以遏恶防邪,儆戒未然也。”
《漢語大詞典》:贬绝(貶絶)
(1).谓贬抑至极点。《公羊传·昭公元年》:“春秋不待贬絶而罪恶见者,不贬絶以见罪恶也;贬絶然后罪恶见者,贬絶以见罪恶也。”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春秋於大夫主权之举,无不贬絶。”
(2).贬低。 唐 张九龄 《后汉徵君徐君碣铭》序:“先生则贬絶在心,而经脩於世。” 清 陈确 《大学辨》:“今使推高 禹 、 稷 、 尹 为大人之学,而贬絶 颜子 为小人之学,则可笑矣。”
《漢語大詞典》:摈抑(擯抑)
排斥贬抑。 唐 刘知几 史通·模拟:“ 譙周 撰《古史考》,思欲摈抑 马 《记》,师放 孔 《经》。”旧唐书·陆贽传:“用之而不当功过,则姦妄宠荣而忠实摈抑。”
分類:排斥贬抑
《漢語大詞典》:主奴
(1).仆役的头目。新唐书·李绛传:“﹝ 絳 ﹞出为 华州 刺史。 承璀 田多在部中,主奴扰民, 絳 捕繫之。”
(2).谓尊崇与贬抑。 清 黄宗羲 《范道原诗序》:“至于言诗,则主奴 唐 、 宋 。”
(3).主人与仆人。
《漢語大詞典》:损辱(損辱)
(1).犹玷污。《后汉书·杨震传》:“外交属託,扰乱天下,损辱清朝,尘点日月。”
(2).对别人来信或所惠诗文的敬辞。意谓对方不惜贬抑身份。 汉 杨修 《答临淄侯笺》:“损辱嘉命,蔚矣其文。诵读反覆,虽讽《雅》《颂》,不復过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