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衣褐
泛指粗布衣服。《百喻经·贫人烧粗褐衣喻》:“汝种姓端正,贵人之子,云何著此麤弊衣褐。” 宋 苏轼 《赐诸路臣寮中冬衣袄口宣制》:“霜露荐至,衣褐未周。” 清 孙枝蔚 《秋夜翟家庄作》诗:“隣砧休太急,衣褐典皆完。”
(1).穿粗布衣。《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 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 许子 衣褐。’” 赵岐 注:“ 许子 衣褐,以毳织之,若今马衣也。或曰褐,枲衣也。一曰粗布衣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度 秦王 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於 赵 。”
(2).借指贫贱者。《后汉书·赵典传》:“ 典 慨然曰:‘身从衣褐之中,致位上列。且鸟乌反哺报德,况於士邪!’” 李贤 注:“褐,织毛布之衣,贫者所服。” 明 高叔嗣 《叙怀》诗:“衣褐出下国,脱輓造中朝。”
(1).穿粗布衣。《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 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 许子 衣褐。’” 赵岐 注:“ 许子 衣褐,以毳织之,若今马衣也。或曰褐,枲衣也。一曰粗布衣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度 秦王 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於 赵 。”
(2).借指贫贱者。《后汉书·赵典传》:“ 典 慨然曰:‘身从衣褐之中,致位上列。且鸟乌反哺报德,况於士邪!’” 李贤 注:“褐,织毛布之衣,贫者所服。” 明 高叔嗣 《叙怀》诗:“衣褐出下国,脱輓造中朝。”
《漢語大詞典》:穷庐(窮廬)
(1).古代游牧民族住的毡帐。亦指北方边区少数民族。《淮南子·齐俗训》:“譬若舟车、楯肆、穷庐,故有所宜也。” 明 无名氏 《精忠记·骄虏》:“日落穷庐暗,打辣酥满斟,醉酣。”《隋唐演义》第三五回:“到家乡只梦中,见君王只梦中,明日里捱到穷庐。料道今生怎得归往,情黯黯拨乱宫商……但愿和亲保太平,永享!”参见“ 穹庐 ”。
(2).贫贱者居住的屋。 三国 蜀 诸葛亮 《诫子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叹穷庐,将復何及!” 唐 牟融 《寄周韶州》诗:“十年学道困穷庐,空有长才重老儒。” 宋 曾巩 《学舍记》:“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礱饭,芑莧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
(2).贫贱者居住的屋。 三国 蜀 诸葛亮 《诫子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叹穷庐,将復何及!” 唐 牟融 《寄周韶州》诗:“十年学道困穷庐,空有长才重老儒。” 宋 曾巩 《学舍记》:“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礱饭,芑莧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
《漢語大詞典》:孤微
谓低微贫贱。《后汉书·周燮传》:“ 良 ( 冯良 )字 君郎 ,出於孤微,少作县吏。”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 孔子 ﹞虽然贫苦孤微,然为儿童便好俎豆之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尔门绪孤微,不宜从世禄所为,先纳罚钱。”《明史·云南土司传三·缅甸》:“ 瑞体 自以起孤微,有兵众,威加诸部。” 清 方苞 《圣训恭记》:“﹝皇上﹞所以矜恤臣 苞 者,使天下万世孤微阨穷之士闻之,莫不愾然於圣主之德意,而发其中诚。”
《漢語大詞典》:曳尾龟(曳尾龜)
《漢語大詞典》:空亡
(1).白死。《史记·越王句践世家》:“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奈何?”
(2).亦作“ 空忘 ”、“ 空房 ”。古代用干支纪日,十干配十二支,所馀二支,谓之“空亡”。又称孤虚。迷信的人说是凶辰。 唐 刘禹锡 《燕尔馆破屏风所画至精人多叹赏题之》诗:“画时应遇空亡日,卖处难逢识别人。”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折:“日犯空亡为将相,时逢禄马作公卿。”《盛世新声·一枝花·偷传袖里情》:“先选下箇不空忘的日子,后择你箇不失脱的口词。” 元 无名氏 《开诏救忠》第二折:“正值着空房大败不良日,把俺这大军故陷兵机。”
(3).术数用语。指所求不应、贫贱夭亡的凶占。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术书有湴河者,盖谓陷运,如今之‘空亡’也。”《镜花缘》第三五回:“此课‘红鸞’发现,该有婚姻之喜。可惜遇了‘空亡’,未免虚而不实,将来仍是各栖一枝,不能鸞凤和鸣。”
(2).亦作“ 空忘 ”、“ 空房 ”。古代用干支纪日,十干配十二支,所馀二支,谓之“空亡”。又称孤虚。迷信的人说是凶辰。 唐 刘禹锡 《燕尔馆破屏风所画至精人多叹赏题之》诗:“画时应遇空亡日,卖处难逢识别人。”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折:“日犯空亡为将相,时逢禄马作公卿。”《盛世新声·一枝花·偷传袖里情》:“先选下箇不空忘的日子,后择你箇不失脱的口词。” 元 无名氏 《开诏救忠》第二折:“正值着空房大败不良日,把俺这大军故陷兵机。”
(3).术数用语。指所求不应、贫贱夭亡的凶占。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术书有湴河者,盖谓陷运,如今之‘空亡’也。”《镜花缘》第三五回:“此课‘红鸞’发现,该有婚姻之喜。可惜遇了‘空亡’,未免虚而不实,将来仍是各栖一枝,不能鸞凤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