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13,分4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气质
玉质
委质
弱质
素质
文质
为质
质直
质文
朽质
艳质
异质
妙质
形质
美质
《國語辭典》:气质(氣質)  拼音:qì zhí
性情、秉性。指个人性格上的特徵,常受个体的家庭背景、生理状态、社会环境影响。《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那胡生比铁生,不但容貌胜他,只见风流身分,温柔性格,在行气质,远过铁生。」《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我出门三十多年,你长大成人了,怎么学出这般一个下流气质。」
《漢語大詞典》:玉质(玉質)
(1).形容姿貌肌肤之美。 汉 张衡 《舞赋》:“粉黛施兮玉质粲,珠簪挻兮緇髮乱。” 晋 王嘉 拾遗记·蜀:“﹝ 甘后 ﹞至十八,玉质柔肌,态媚容冶。” 明 汪道昆 《高唐梦》第一折:“巧笑工顰,玉质天然奇絶。”
(2).指美女。《花月痕》第四四回:“奇葩倏坠,依然连理之枝;玉质长埋,仍是婆娑之树。”
(3).形容质美如玉。 南朝 梁 沈约 《与沈渊荐沈驎士表》:“﹝ 沈 ﹞玉质踰洁,霜操日严。” 宋 苏轼 《十二琴铭》:“有蔚者桐,僵於下阳之庭,奏刀而玉质,成器而金声。” 明 刘基 《卖柑者言》:“ 杭 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燁然,玉质而金色。”
《國語辭典》:委质(委質)  拼音:wěi zhì
古时始仕,必先书其名于策,委死之质于君,表示必死之节,忠于国君,称为「委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贰乃辟也。」《文选。卢谌。赠崔温诗》:「羁旅及宽政,委质与时遇。」
《國語辭典》:弱质(弱質)  拼音:ruò zhí
1.虚弱的体质。南朝宋。谢灵运 山居赋:「弱质难恒,颓龄易丧,抚鬓生悲,腼颜自伤。」《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若得贤妻如此用心,使我重见天日,我病体也就减几分了。但恐弱质恹恹,不能久待。」
2.才能薄弱。唐。钱珝为集贤崔相公让大学士表〉:「臣腐材弱质,叨列公台。」
《國語辭典》:素质(素質)  拼音:sù zhí
1.白色的质地。《尔雅。释鸟》:「伊洛而南,素质五采皆备,成章曰翚。」
2.本质。《文选。张华。励志诗》:「虽劳朴斲,终负素质。」
《國語辭典》:文质(文質)  拼音:wén zhí
文采和本质。《文选。干宝。晋纪总论》:「爰及上代,虽文质异时,功业不同。」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唯陈寿三志,文质辨洽,荀张比之于迁固,非妄誉也。」
《韵府拾遗 质韵》:为质(为质)
礼记:。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疏:五味,谓酸苦、辛、咸,加之以滑与甘,为六和也。每月之首,各以其物为质。是十二月之食,还相为质也。论语:君子义以为质。
分类:为质
《國語辭典》:质直(質直)  拼音:zhí zhí
朴实正直。《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
《漢語大詞典》:质文(質文)
(1).谓其资质具有文德。国语·周语下:“ 文王 质文,故天祚之以天下。” 韦昭 注:“质文,其质性有文德也。”太平御览卷四七六引《晋中兴书》:“﹝ 应詹 ﹞弱冠知名,太宰 何邵 见而称之曰:‘质文之士也。’”
(2).实质内容与外在形式。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杯:“文著於质,质不居文,质文两备,然后其礼成。”
(3).质朴与华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斯斟酌乎质文之间,而櫽括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鐃歌》诸曲,勿便可解,勿遂不可解,须斟酌浅深质文之间。” 章炳麟 《文学说例》:“语言文字之繁简,从于社会之质文,岂不信哉。”
《漢語大詞典》:朽质(朽質)
衰朽拙劣的资质。多作谦词。古尊宿语录卷一:“吾之朽质,当於来月归兹地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陞迁·贺道台午节》:“某朽质难雕,葵心久向。”
《漢語大詞典》:艳质(豔質)
亦作“豓质”。
(1).艳美的资质。 南朝 陈后主 《玉树后庭花》诗:“丽宇芳林对高阁,新粧艳质本倾城。” 宋 陈思 《〈海棠谱〉序》:“梅花占於春前,牡丹殿於春后……独海棠丰恣艳质,固不在二花下。” 清 吴伟业 《题画菊花》诗:“生来艳质何消瘦,移近高人恰老成。”
(2).指美女。 唐 白居易 《冬至夜怀湘灵》诗:“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二折:“我打扮做箇货郎儿,担着些零碎去寻那箇艳质。”《杀狗记·孙华家宴》:“才子豓质,簇拥名园,嬉戏笑蹙鞦韆。”
《國語辭典》:异质(異質)  拼音:yì zhí
1.性质、形体不同。《文选。木华。海赋》:「瑕石诡晖,鳞甲异质。」
2.超出寻常的禀赋。《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曰:「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
《漢語大詞典》:妙质(妙質)
美的资质、才德。 汉 祢衡 《鹦鹉赋》:“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煇。” 晋 陆云 《与陆典书》:“唯大人挺自然之妙质,禀渊姿之弘毅。” 宋 王安石 《思王逢原》诗:“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明 李东阳 《送石邦彦检讨序》:“虽有美才妙质,卒归於无所用之地。”
分類:资质才德
《國語辭典》:形质(形質)  拼音:xíng zhí
1.躯体、身体。唐。刘禹锡〈祭柳员外文〉:「意君所死,乃形质耳。魂气何托,听予哀辞。」《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既能知道了,喜欢了,便不见也和见了的一样。只不过隔了形质,并非隔了神气啊。」
2.形体与本质,外貌与内涵。《晋书。卷一○三。刘曜载记》:「自以形质异众,恐不容于世,隐迹管涔山,以琴书为事。」
3.哲学上指形式与质料,为构成事物本质的二种元素。形式是构成事物类别的决定因素,质料是事物变化的主体。此理论由亚里斯多德首创,经士林哲学继续完成。
《國語辭典》:形制  拼音:xíng zhì
1.形式、构造。汉。王充《论衡。诘术》:「府廷之内,吏舍比属,吏舍之形制,何殊于宅?」《晋书。卷二五。舆服志》:「皂轮车,驾四牛,形制犹如犊车。」
2.利用地形而加以制服控驭。《史记。卷九七。郦生传》:「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
《國語辭典》:美质(美質)  拼音:měi zhí
美好的本质。《韩诗外传》卷八:「虽有美质,不学则不成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