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惩沮(懲沮)
为阻止恶行而责罚之。新唐书·柳浑传:“左丞 田季羔 从子 伯彊 请卖私第募兵助讨 吐蕃 , 浑 曰:‘……讨贼自有国计,岂容不肖子毁门构,徼一时倖,损风教哉!请薄责以示惩沮!’”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四年:“至於告老之人,虽已谢事,亦宜少示惩沮。”
《漢語大詞典》:责戒(責戒)
责罚警戒。 清 林则徐 《定期放告颁发状式告示》:“倘违式妄俱白呈,不加代书戳记,於不放告日期,以并非迫不及待之情,拦舆混瀆,除不准外,定发首领官责戒。”
分類:责罚警戒
《漢語大詞典》:鞭督
(1).谓鞭笞加以责罚。古代一种轻刑。晋书·刑法志:“ 魏明帝 改士庶罚金之令,男听以罚金,妇人加笞还从鞭督之例,以其形体裸露故也。”
(2).鞭策督责。朱子语类卷四五:“‘鞭辟’如何?曰:此是 洛中 语,一处説作‘鞭约’,大抵是要鞭督向里去。今人皆不是鞭督向里,心都向外。”
《漢語大詞典》:妄诛(妄誅)
(1).谓不当责罚而责罚。管子·法法:“令未布而罚及之,则是上妄诛也。”汉书·晁错传:“妄赏以随喜意,妄诛以快怒心。”
(2).滥杀。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六:“君有妄诛之暴,臣有劫弒之逆。”
《國語辭典》:训责(訓責)  拼音:xùn zé
教训、责备。如:「使人改过自新,训责不如规劝。」
《国语辞典》:神谴(神谴)  拼音:shén qiǎn
神的责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何况而今道流专一做邪淫不法之事的,神天岂能容恕!幽有神谴,明有王法,不到得被你瞒过了。」
分类:责罚
《漢語大詞典》:诛削(誅削)
责罚贬黜。 明 归有光 《送夹江张先生序》:“朝而为善,夕以闻於朝,而旌擢之令加焉;夕而为恶,朝以闻於朝,而诛削之令加焉。”
分類:责罚贬黜
《漢語大詞典》:诛谪(誅讁)
诛戮责罚。
分類:诛戮责罚
《漢語大詞典》:责处(責處)
责罚,处分。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宫人有罪者,发落责处墩镇,或罸提铃等名色以苦之。”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老爷已经责处过管船的,叫他下次小心,宽恕他们罢。”《三侠五义》第二一回:“我师傅 邢吉 ,每每作些暗昧之事,是小道时常諫劝,不但不肯听劝,反加责处。”
《漢語大詞典》:鞭责(鞭責)
鞭挞以责罚。 胡希明 《百年前广州丝织工人的生活及其参加三元里抗英斗争的情怳·丝织工人的纪律》:“若果本馆人无理取闹者,更将原人鞭责,并革去馆底。” 鲁迅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怪不得锐气终于脱尽;脱尽犹可,还要看那‘笑吟吟’的‘讽刺’的‘天才’脸哩,这实在是对于灵魂的鞭责。”
分類:鞭挞责罚
《漢語大詞典》:诛虐(誅虐)
严其责罚。晏子春秋·谏上十六:“今君临民若寇讎,见善若避热,乱政而危贤,必逆于众。肆欲于民,而诛虐于下,恐及于身。” 吴则虞 集释引 王念孙 曰:“案诛虐本作虐诛,虐诛与肆欲对文。倒言之,则文义不顺。羣书治要正作虐诛。”
《國語辭典》:责打(責打)  拼音:zé dǎ
责备拷打。如:「有话好说,何必动不动就责打孩子。」
《國語辭典》:比捕  拼音:bì bǔ
限定时限,令警吏逮捕犯人归案。《水浒传》第四二回:「即目江州申奏京师,必然行移济州,著落郓城县追捉家属,比捕正犯。」
《漢語大詞典》:黜刺
贬斥责罚。 汉 王符 潜夫论·三式:“是诚封三公以旌积德,试列侯以除素餐,上合建侯之义,下合黜刺之法。”
《漢語大詞典》:冥谪(冥謫)
谓阴间的责罚。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至於兴事首议之人,冥謫尤重,盖以平民无故缘兵而死,怨气充积,必有任其咎者。”
分類:阴间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