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显讼(顯訟)
公开责备。资治通鉴·汉成帝绥和元年:“ 刘向 自见得信於上,故常显讼宗室,讥刺 王氏 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发於至诚。”
分類:公开责备
《漢語大詞典》:责黜(責黜)
责备和贬黜。北齐书·厍狄干传:“ 河阴 之役,诸将大捷,唯 干 兵退。 神武 以其旧功,竟不责黜。”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復谓 淹 等‘二十年外,终恐三贤同被责黜,暂去即还。’”
分類:责备贬黜
《國語辭典》:官腔  拼音:guān qiāng
旧时官场中的门面话。现多指公职人员利用规章、手续训斥人或互相推诿责任的话。如:「这几个部门互打官腔,谁也不愿出面解决问题。」
《漢語大詞典》:诘诮(詰誚)
诘问责备。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出家顺善门》:“今乍闻詰誚之言,乃足惊怪。”新唐书·高郢传:“ 郢 因与其将 吕鸣岳 、 张延英 谋间道归国,事洩, 怀光 先斩二将,然后引 郢 詰誚, 郢 抗词无所愧隐,观者为泣下。”
分類:诘问责备
《漢語大詞典》:内咎
自我责备或惭愧不安。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之五:“每念昔之圣贤道德言行之懿,未尝不内咎而深自渐也。” 丁玲 《韦护》第二章十四:“他虽说知道他们为了他曾相吵过,但是他没有什么内咎,他觉得那太平常了。”
《漢語大詞典》:痛诮(痛誚)
严厉责备。新唐书·李绅传:“ 绅 族子 虞 ,有文学名,隐居 华阳 ,自言不愿仕……及 耆 ( 柏耆 )为拾遗, 虞 以书求荐, 绅 恶其无立操,痛誚之。”
分類:严厉责备
《漢語大詞典》:訾责(訾責)
评议责备。新唐书·王重荣诸葛爽等传赞:“餘皆庸奴下材,无所訾责云。”
分類:评议责备
《漢語大詞典》:訾屈
呵斥责备。新唐书·阎立本传:“﹝ 立本 ﹞归戒其子曰:‘吾少读书,文辞不减儕辈,今独以画见名,与廝役等,若曹慎毋习!’然性所好,虽被訾屈,亦不能罢也。”
《漢語大詞典》:阴让(陰讓)
暗中责备。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 楚王 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閔也。告吏曰:‘徵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 梁 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於 梁王 。”
分類:暗中责备
《漢語大詞典》:怨让(怨讓)
埋怨责备。后汉书·张酺传:“司徒 吕盖 奏 酺 位居三司,知公门有仪,不屏气鞠躬以须詔命,反作色大言,怨让使臣,不可以示四远。”
《漢語大詞典》:怪恚
责备,发怒。 明 刘基 《二鬼》诗:“不意天帝错怪恚,谓此是我所当为。”
分類:责备发怒
《漢語大詞典》:予夺生杀(予奪生殺)
周礼·天官、大宰的“八柄”中有予、夺、生、诛(责备)等权力。后因以“予夺生杀”泛指帝王掌握的赏罚生死大权。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地阴阳:“为人主者,予夺生杀,各当其义。”参见“ 予夺 ”。
分類:责备权力
《漢語大詞典》:予夺(予奪)
(1).赐予和剥夺。周礼·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驭群臣:一曰爵,以驭其贵。二曰禄,以驭其富。三曰予,以驭其幸……六曰夺,以驭其贫。” 郑玄 注:“幸,谓言行偶合於善,则有以赐予之……夺,谓臣有大罪,没入家财者。”管子·七法:“予夺也,险易也,利害也,开闭也,杀生也,谓之决塞。”
(2).引申为赏罚。 明 王凤洲 《纲鉴会纂》卷四四:“ 范华阳 曰:‘今 僖宗 两无予夺,何以儆 全忠 而服 克用 耶!’”
(3).裁决,裁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朝夕聚议,寒暑烦劳,背春涉冬,竟无予夺。”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 蜀王 妃父 杨誉 ,在省竞婢,都官郎中 薛仁方 留身勘问,未及予夺。” 明 丘浚 大学衍义补·谨详谳之议:“使断疑狱者,以此为予夺轻重之权度。”
(4).褒贬。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序》:“一时之闻见,本於无心;千载之予夺,狃於私意。” 清 嵇璜 皇朝通志·凡例:“自诸王及内外大臣之例,得请謚者,高下予夺,各如其分。”
《國語辭典》:怨不得  拼音:yuàn bù de
不能埋怨、怪罪。《红楼梦》第四四回:「我也不怨奶奶,都是那淫妇治的,怨不得奶奶生气。」
《國語辭典》:引咎自责(引咎自責)  拼音:yǐn jiù zì zé
承认过失并自我责备。《晋书。卷七三。庾亮传》:「亮甚惧,及见侃,引咎自责,风止可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九。滦阳续录一》:「反覆开陈,引咎自责,泪涔涔渍衣袂。」也作「引咎责躬」。
《漢語大詞典》:諯诿(諯諉)
责备和推诿。 清 吴肃公 明语林·方正:“同考官互相諯諉。”
分類:责备推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