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贝多罗(貝多羅)
见“ 贝多 ”。
分類:贝多罗
《國語辭典》:贝多(貝多)  拼音:bèi duō
古代,印度人将佛经书写于贝多树的叶子上,故以此语为佛经的代称。唐。李商隐 题僧壁诗:「若信贝多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
《漢語大詞典》:叶书(葉書)
(1).用树叶写的书信。 唐 贾岛 《郊居即事》:“叶书传野意,簷溜煮胡茶。”
(2).贝叶书的简称。古代 印度 人常用贝多罗树的叶书写佛经,故佛经亦称“ 叶书 ”。 南朝 梁 沈约 《均圣论》:“西国密涂,厥路非远,虽叶书横字,华梵不同,而深义妙理,於焉自出。”
《漢語大詞典》:树经(樹經)
佛教语。刻于贝多罗树叶上的佛教经典。 唐 武则天 《大周新翻三藏圣教序》:“拂石年穷,树经无泯。”参见“ 贝叶经 ”。
《漢語大詞典》:贝叶经(貝葉經)
指佛经。古代 印度 人写经于树叶上,故称。 唐 钱起 《紫参歌》:“贝叶经前无住色,莲花会里暂留香。” 明 孙柚 《琴心记·空门遇使》:“菩提树下谈玄,忘补朝阳之衲;贝叶经边入定,搜空透笋之衣。” 清 王摅 《教坊老叟行》:“自此焚脩奉 西竺 ,禪榻长繙贝叶经。”亦作“ 贝多经 ”。 清 吴伟业 《生查子》词:“学写贝多经,自屑泥金粉。”
《漢語大詞典》:多罗叶(多羅葉)
贝多罗叶的省称。参见“ 多罗 ”。
分類:贝多罗
《國語辭典》:多罗(多羅)  拼音:duō luó
1.眼睛。比喻精明能干。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我做斗子十多罗,觅些仓米养老婆。」
2.做事鲁莽,缠夹不清。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我可也千不合,万不合。一时间做事忒多罗,没来由结识这个,义认那个,我正是识人多者是非多。」
3.满洲话。加于爵位上的美称。如:「多罗郡王。」
4.植物名。冬青科冬青属,常绿乔木。高十五公尺,树皮灰黑,叶呈长椭圆形,可供书写。盛产于南洋。
《漢語大詞典》:梵册贝叶(梵册貝葉)
指佛经。佛经原本多用梵文写于贝多罗树叶上,故称。 清 龚自珍 《正〈大品弥陀经〉魏译》:“梵册贝叶,以意增损,以意排比,以意合之分之,译者从而受之。”
《漢語大詞典》:树头酒(樹頭酒)
以贝多罗树果实的汁液制成的酒。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椰子﹝附录﹞引明一统志:“ 缅甸 在 滇 南,有树类棕,高五六丈,结实如椰子。土人以罐盛麴,悬於实下,划其实,汁流於罐中以成酒,名树头酒。或不用麴,惟取汁熬为白糖。其树即贝树也, 缅 人取其叶写书。”
贝多罗
【佛学大辞典】
(物名)Pattra叶。但传说贝者叶之义,多罗(Ta%la)树之叶,谓之贝多罗,三藏之经典皆记之。多罗树之形如棕榈,叶亦相似,或翻岸者,直然脱出之义欤。古师以之为菩提树者讹也。翻梵语曰:「贝多罗,译曰脱也。」名义集三曰:「多罗,旧云贝多,此翻岸,如此方棕榈。」法显传曰:「菩萨前到贝多罗树下,敷吉祥草东向而坐。」天台戒经义疏上曰:「坐菩提树下得道,因名道树,亦曰思惟,梵音贝多也。」(误也)(参见:多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