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同一丘
  

《汉书》卷六十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列传·杨敞·(子)杨恽〉~289~
恽闻匈奴降者道单于见杀,恽曰:『得不肖君,大臣为画善计不用,自令身无处所。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漢語大詞典》:狐貉
亦作“ 狐狢 ”。
(1).兽名。狐与貉。 汉 刘向 说苑·谈丛:“猿猴失木,禽於狐貉者,非其处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侣狐貉於草泽之中,偶猿猱於林麓之间。” 清 孙枝蔚 《行路诗》:“老客纵归情异昨,引领首丘愧狐貉。”
(2).指狐、貉的毛皮制成的皮衣。《论语·子罕》:“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 由 也与?” 朱熹 集注:“以狐貉之皮为裘,衣之贵者。” 汉 王褒 《圣主得坚臣颂》:“袭狐狢之煖者,不忧至寒之凄愴。” 清 孙枝蔚 《和希韩鱼字》:“客半衣狐貉,吾尝慙蠧鱼。”
《漢語大詞典》:貉一丘
《汉书·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后用“貉一丘”谓同属一类,没有差别。 宋 苏轼 《过岭》诗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金 元好问 《祖唐臣愚庵》诗:“ 青州 荆州 兔三窟,古人今人貉一丘。” 清 查慎行 《岁寒杂感》诗之九:“谁将正变溯源流,今古何殊貉一丘。”亦作“ 貉同丘 ”。 明 吴幵 优古堂诗话:“ 吕吉甫 云:‘南北战争蜗两角,古今兴废貉同丘。’”
分類:同属
《漢語大詞典》:一丘貉
见“ 一丘之貉 ”。
《國語辭典》:一丘之貉  拼音:yī qiū zhī hé
同一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样低劣,并无差异。《汉书。卷六六。杨敞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聊斋志异。卷七。细柳》:「黑心符出,芦花变生,古与今如一丘之貉,良可哀也!」
《漢語大詞典》:貉子
貉的通称。是一种重要的毛皮兽。外形似狐,毛棕灰色。穴居于河谷、山溪附近的疏林中。昼伏夜出,食鱼、鼠、蛙、虾、蟹等。
分類:毛皮外形
《國語辭典》:貉子  拼音:hé zǐ
幼貉、小貉。《北史。卷六二。王罴传》:「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
分類:詈词
《漢語大詞典》:夷貉
即夷貊。管子·小称:“审行之身毋怠,虽夷貉之民,可化而使之爱。”汉书·李广传:“是以名声暴於夷貉,威稜憺乎邻国。”
《漢語大詞典》:表貉
亦作“ 表禡 ”。亦作“ 表狢 ”。 古代田猎或出征,于阵前或营前立望表以祭神,谓之表貉。周礼·春官·肆师:“凡四时之大甸猎祭表貉,则为位。” 郑玄 注:“貉,师祭也。”周礼·夏官·大司马:“有司表貉。” 郑玄 注:“表貉,立表而貉祭也。” 晋 傅玄 《仲春振旅》诗:“蒐田表禡,申法誓,遂围禁,献社祭。”隋书·礼仪志一:“宗庙以黄,社稷以黝,散祭祀用纯,表狢磔禳用厖。”隋书·礼仪志三:“既阵,皆坐,乃设驱逆骑,有司表狢於阵前。”
分類:田猎出征
《漢語大詞典》:表貉
见“ 表貉 ”。
《漢語大詞典》:胡貉
亦作“ 胡狢 ”。亦作“ 胡貊 ”。 古代称北方各民族。晏子春秋·谏下一:“今夫 胡 狢 戎 狄 之蓄狗也,多者十有餘,寡者五六,然不相害伤。” 张纯一 校注:“ 孙 云:狢当为貉。”荀子·强国:“今 秦 南乃有 沙羡 与俱,是乃 江 南也,北与 胡 貉 为隣,西有 巴 戎 。”《淮南子·齐俗训》:“ 胡 、 貉 、 匈奴 之国,纵体拖髮,箕倨反言而国不亡者,未必无礼也。”后汉书·祭肜传论:“﹝ 祭肜 ﹞且临守偏海,政移獷俗,徼人请符以立信, 胡 貊 数级於郊下。” 宋 苏辙 《颍州择胜亭诗》:“ 胡 貊 之民,驾车以游,外缠毳韦,内辑貂鼬。”
分類:北方民族
《漢語大詞典》:貉裘
貉皮制成的衣服。 清 徐乾学 《怀友人远戍》诗:“边城日日听鸣笳,极目 辰韩 道路赊。三袭貉裘犹未煖,一生雪窖便为家。”
分類:衣服
《漢語大詞典》:四貉
犹四夷。《汉书·礼乐志》:“隅辟越远,四貉咸服。”参见“ 四夷 ”。
分類:四夷
《國語辭典》:四夷  拼音:sì yí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总称。《孟子。梁惠王上》:「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文选。左思。魏都赋》:「以娱四夷之君,以睦八荒之俗。」
《漢語大詞典》:小貉
见“ 大貉小貉 ”。
《漢語大詞典》:大貉小貉
貉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相传其实行二十税一的税制。儒家以为 尧 舜 之道为十税一,少于十税一为行 貉 之道。十四五税一为大 貉 ,十二三税一为小 貉 。见《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徐彦 疏。孟子·告子下:“欲轻之於 尧 舜 之道者,大 貉 小 貉 也;欲重之於 尧 舜 之道者,大 桀 小 桀 也。”亦作“ 大貊小貊 ”。尚书大传卷四:“古者十税一。多于十税一,谓之大 桀 小 桀 ;少于十税一,谓之大 貊 小 貊 。”
《漢語大詞典》:蛮貉(蠻貉)
见“ 蛮貊 ”。
《國語辭典》:蛮貊(蠻貊)  拼音:mán mò
本指南蛮、北狄。后比喻四方未开化的民族。《礼记。中庸》:「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
《分类字锦》:于貉
诗一之日于貉郑笺于貉往搏貉以自为裘也
诗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毛传于貉谓取狐狸皮也
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丘
亦作“ 一邱 ”。
(1).一座小山。汉书·叙传上:“栖迟於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唐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诗:“未果三山期,遥欣一丘乐。” 宋 黄庭坚 《复庵》诗:“归来一丘中,万事不改旧。” 清 顾炎武 《偶来》诗:“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老一邱。”
(2).一座坟墓。 宋 范成大 《次韵乐先生吴中见寄》之七:“几多螻蚁与王侯,往古今来共一丘。” 清 赵翼 《仙掌路》诗:“一邱两地各争高,只为填词絶世豪。 汉 上有坟人弔 柳 , 漳 南多塚客疑 曹 。” 刘去非 《秋日登高》诗:“珠沉朱水愁千缕,血染黄花鬼一丘。”
(3).指田一区。丘,丈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三分天下二分亡,犹把山河寸寸量。纵使一丘添一亩,也应不似旧封疆。”按,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禹宇丘区:“丘之与区,今读则异,然寻按古语,其声亦同……今 江 淮 田野之人犹谓区为丘,亦古之遗音也。”
《漢語大詞典》:一邱
见“ 一丘 ”。
《國語辭典》:一丘之貉  拼音:yī qiū zhī hé
同一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样低劣,并无差异。《汉书。卷六六。杨敞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聊斋志异。卷七。细柳》:「黑心符出,芦花变生,古与今如一丘之貉,良可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