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气象(氣象) 拼音:qì xiàng
1.气候,一切大气变化的现象,如风、雨、雷、电等,统称为「气象」。唐。韩愈 〈县斋有怀〉诗:「气象杳难测,声音吁可怕。」宋。苏轼 〈与章子厚书〉:「黄州僻陋多雨,气象昏昏也。」
2.人的举止、气度。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我点著灯光,……请同知你觑这二人的气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侣笙出落得精神焕发,……眉宇间还带几分威严气象。」
3.景况、气派。《三国演义》第二回:「玄德在平原,颇有钱粮军马,重整旧日气象。」《红楼梦》第二回:「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
4.文章的风格气韵。唐。韩愈 荐士诗:「建安能者七,卓荦变风操,逶迤抵晋宋,气象日凋耗。」元。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诗七首之七:「文章气象难形容,腾龙翥凤游秋空。」
2.人的举止、气度。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我点著灯光,……请同知你觑这二人的气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侣笙出落得精神焕发,……眉宇间还带几分威严气象。」
3.景况、气派。《三国演义》第二回:「玄德在平原,颇有钱粮军马,重整旧日气象。」《红楼梦》第二回:「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
4.文章的风格气韵。唐。韩愈 荐士诗:「建安能者七,卓荦变风操,逶迤抵晋宋,气象日凋耗。」元。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诗七首之七:「文章气象难形容,腾龙翥凤游秋空。」
《漢語大詞典》:物象
(1).外界事物。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晋 王谧 《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文献通考·经籍九》:“ 汉 魏 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叶圣陶 《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
(3).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像 鲁迅 笔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复可怜的偏狭观念所造成的卑鄙可耻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鲁迅 的主旨是叫我们必须加以毁灭。”
(4).景物,风景。 唐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一为清 潁 行,物象颇所览。” 清 陈恭尹 《早发新塘浦舟中作》诗:“物象交晦明,峯云屡开闔。”
(5).物候现象。《人民日报》1959.11.9:“号召全台总动员,人人献农谚,人人观天象、看物象,人人参加整理资料,人人做预报。”
(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晋 王谧 《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文献通考·经籍九》:“ 汉 魏 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叶圣陶 《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
(3).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像 鲁迅 笔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复可怜的偏狭观念所造成的卑鄙可耻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鲁迅 的主旨是叫我们必须加以毁灭。”
(4).景物,风景。 唐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一为清 潁 行,物象颇所览。” 清 陈恭尹 《早发新塘浦舟中作》诗:“物象交晦明,峯云屡开闔。”
(5).物候现象。《人民日报》1959.11.9:“号召全台总动员,人人献农谚,人人观天象、看物象,人人参加整理资料,人人做预报。”
《漢語大詞典》:象纬(象緯)
《漢語大詞典》:无象(無象)
(1).失去常态、常道。《左传·襄公九年》:“ 士弱 曰:‘…… 商 人閲其祸败之衅,必始於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公曰:‘可必乎?’对曰:‘在道,国乱无象,不可知也。’” 杜预 注:“言国无道,则灾变亦殊,故不可必知。” 孔颖达 疏:“若国家昏乱,无復常象,不可知也。”《文选·王粲〈七哀〉诗之一》:“ 西京 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李善 注引 河上公 曰:“象,道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 伊洛 既燎烟, 函崤 没无象。”一本作“ 无像 ”。
(2).没有形迹;没有具体形象。《管子·幼官》:“备具胜之原,无象胜之本。” 赵守正 注:“无象,指军行隐蔽,使人们看不到形象。”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譬若画形於无象,造响於无声。” 唐 张九龄 《请东北将吏刊石纪功德状》:“观变早於未萌,必取预於无象。”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或兀坐冥搜,求声於寂寥,写真於无象。”
(3).原为道家形容道玄虚无形之语,后亦泛指诸种义理的玄微难测,或玄微难测的义理。语出《老子》:“绳绳兮不可名,復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怳。” 南朝 梁 沈约 《雅乐歌·諴雅之一》:“怀忽慌,瞻浩荡……出杳冥,降无象。”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道行无跡,妙极无象:谓体性空,而本源清净;谓诸见灭,而觉照圆明。” 宋 苏辙 《郊祀庆成》诗:“治道初无象,神功竟莫宣。”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下:“ 吴 之 洞庭山 有丐者, 汪钝翁 记其数诗,有云:‘……有形皆是假,无象孰为真?悟到无生地,梅花满四邻。’”
(2).没有形迹;没有具体形象。《管子·幼官》:“备具胜之原,无象胜之本。” 赵守正 注:“无象,指军行隐蔽,使人们看不到形象。”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譬若画形於无象,造响於无声。” 唐 张九龄 《请东北将吏刊石纪功德状》:“观变早於未萌,必取预於无象。”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或兀坐冥搜,求声於寂寥,写真於无象。”
(3).原为道家形容道玄虚无形之语,后亦泛指诸种义理的玄微难测,或玄微难测的义理。语出《老子》:“绳绳兮不可名,復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怳。” 南朝 梁 沈约 《雅乐歌·諴雅之一》:“怀忽慌,瞻浩荡……出杳冥,降无象。”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道行无跡,妙极无象:谓体性空,而本源清净;谓诸见灭,而觉照圆明。” 宋 苏辙 《郊祀庆成》诗:“治道初无象,神功竟莫宣。”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下:“ 吴 之 洞庭山 有丐者, 汪钝翁 记其数诗,有云:‘……有形皆是假,无象孰为真?悟到无生地,梅花满四邻。’”
《漢語大詞典》:象魏
(1).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亦叫“闕”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周礼·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治象之灋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象魏,闕也。” 贾公彦 疏:“ 郑司农 云:‘象魏,闕也’者, 周公 谓之象魏,雉门之外,两观闕高魏魏然, 孔子 谓之观。” 唐 杨炯 《少室少姨庙碑》:“太微营室,明堂布政之宫;白兽苍龙,象魏悬书之法。” 清 钱谦益 《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陆化熙授承德郎》:“参报待以削草,象魏用为县书。”
(2).借指宫室,朝廷。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云观变为狐兔之藪,象魏化为虎豹之蹊。”《南齐书·高帝纪上》:“入兵万乘之国,顿戟象魏之下。” 宋 苏轼 《上太皇太后贺正表》:“臣职守江湖,心驰象魏。天威咫尺,想闻清蹕之音。” 清 顾炎武 《雒阳》诗:“象魏云常紫, 龙池 水自清。”
(2).借指宫室,朝廷。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云观变为狐兔之藪,象魏化为虎豹之蹊。”《南齐书·高帝纪上》:“入兵万乘之国,顿戟象魏之下。” 宋 苏轼 《上太皇太后贺正表》:“臣职守江湖,心驰象魏。天威咫尺,想闻清蹕之音。” 清 顾炎武 《雒阳》诗:“象魏云常紫, 龙池 水自清。”